2019年1月25号,苹果公司发布了当年的贺岁微电影《一个桶》,和前一年的贺岁微电影《三分钟》一样,苹果公司依旧采用了知名导演加使用苹果手机拍摄,这样的微电影制作方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情感题材微电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情感题材微电影(手机拍摄微电影)

情感题材微电影

2019年1月25号,苹果公司发布了当年的贺岁微电影《一个桶》,和前一年的贺岁微电影《三分钟》一样,苹果公司依旧采用了知名导演加使用苹果手机拍摄,这样的微电影制作方式。

微电影《一个桶》主打亲情。亲情的主题选择,在春节前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时间段,十分讨喜。同期上映的,还有《啥是佩奇》等微电影,虽然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流量,但《一个桶》仍是堪称挑起当年贺岁短片大旗的影片。

严格地讲,《一个桶》属于一种软性广告,影片中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植入,但这部由苹果提供资金和设备拍摄的微电影,最终目的一定是要宣传苹果公司的产品。抛开广告元素的影响,这部微电影包含了两大亮点,一是影片具有贾樟柯独特的美学思想,二是微电影利用了当下流行的手机拍摄的制作方法。

《一个桶》所带来的美学价值和它对影视制作走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带来的广告价值。也许有的人认为,广告就是广告,广告就是为了卖东西。但是微电影《一个桶》,将会改变人们对广告片的认知和看法。

一、 “贾科长”独特的叙事手法,依旧体现在《一个桶中》

影片一播出,网上有不少观众评价贾樟柯导演的《一个桶》,相比较于去年陈可辛的《三分钟》,显得不够动人,故事索然无味。显然,这样的评价的观众,没有真正理解贾樟柯在这部为电影中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

影片的导演贾樟柯,在国际影坛中久负盛名,从他上个世纪导演的“家乡三部曲”,到近几年导演的电影《江湖儿女》,可以说他在国际影展上拿奖拿到手软。作为国内一位善于拍摄艺术片的导演,贾樟柯这次执导了广告片《一个桶》,着实让观众充满期待。

微电影《一个桶》时长不足7分钟,在这不足7分钟的时长中,导演贾樟柯围绕一个水桶叙述了这样的故事:春节过后,孩子即将离开家乡,奔赴大城市工作,母亲为孩子打点着行李和背包,并在临行前交给孩子一个沉重的桶。经过一路的颠簸,孩子回到家中打开了这个沉重的桶,原来桶中装满了家里自产的鸡蛋,细心的母亲在桶中填满沙子保护着鸡蛋。

从贾樟柯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开始,叙事手法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去事件化“,并将这一特点沿用至今。贾樟柯的“去事件化”,体现在他的影片不是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利用几个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关联性不强的故事做背景,表现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在《一个桶》中,他依旧沿用“去事件化”的叙事手法。“去事件化”的叙事手法刻意淡化影片对事件的描述,导演没有对孩子一路回家叙述,而是刻意淡化孩子回家这件事,避免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事件上。这样的做法虽然降低了影片的故事性,却能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影片的情感寄托——桶上。

二、 或许微电影应该重新定位该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

贾樟柯的这部“去事件化”的微电影,不仅是他创作风格的再一次写照,而且它将会影响后续微电影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在我看来,“去事件化”,将会应用到更多的微电影中。

《一个桶》中,“去事件化”的设计,实际上将影片的内容分好了主次,主要内容是展现“桶”,它是一个情绪载体;次要内容是孩子回家的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没有显著的意义,它只是为抒情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几分钟的微电影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将会是今后微电影导演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微电影的时长有30分钟的,也有一两分钟的,可以预见的是,在碎片时间充裕的当下,微电影的时长会迎合观看习惯,变得越来越短。

贾樟柯创作的微电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几分钟的时长很可能不足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由于时长的限制,观众的剧情带入感很差,所以,抛开讲故事,选择抒发情感,“去事件化”,将会是未来微电影的创作主流。

最近,张艺谋团队导演的竖屏美学系列微电影,就是如此,只谈情感,不讲故事,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真挚的情感感染观众,这是今后微电影的主流制作思想。

三、 用手机拍摄微电影,究竟是宣传噱头还是能引领趋势

在这部微电影中,贾樟柯团队使用了苹果iPhone xs 作为拍摄设备,彼时,手机作为电影拍摄设备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后来,许多导演纷纷尝试这种全新的拍摄方式。

贾樟柯在影片的导演阐述中提到:这次跟苹果的合作,最吸引他的有两点:一是拍摄介质的改变,这次全部用手机拍摄,他坦言自己的同行早已做类似的事,自己也想尝试下用手机拍摄电影与用之前用摄影机拍有何不同;二是拎着这个桶的人,他们是茫茫春运大军里的平凡细节,又是其中代表。

可见,各大导演都希望尝试用手机完成一部微电影的拍摄。

但手机能从根本上改变微电影的制作方式吗?

手机拍摄微电影,实际上是手机替换了传统的摄影机,我们在微电影的拍摄花絮中能看到片场的布置,与其他电影的片场布置别无两样,虽然是用手机拍摄,但手机上安装了各种昂贵的配件,外置镜头,稳定器,三脚架,收音的挑麦等一个不少,整个拍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价格最便宜的,可能就是这部苹果手机。

与传统相比,手机作为拍摄设备有它的优点,设备轻便,移动方便,造价低廉等优势,是传统设备无法比拟的。许多新颖的画面之所以能够拍摄出来,就是得益于手机体积小,轻便。

另一方面看,设备轻便了,但影片的拍摄难度还是没有明显改观,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仍旧需要很多人,仍然需要经过一个繁琐的流程,这是手机拍摄微电影没有改变的事实。

不过,手机拍摄微电影虽然没有改变微电影的发展现状,但却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记得在上个世纪末,摄影师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普通人想要成为摄影师有很高的门槛,而这种现象在数码相机出现后,摄影的高墙就完全被打破了,现在人们乐于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便携摄影设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预见,手机拍摄视频能力的加强,将会降低视频制作的准入门槛。

很久以来,大家心中拍摄电影或者微电影的流程是,要有一个团队,要有专业的器材等,普通人依靠手机,Dv等家用设备无法拍出大片的观感。

而贾樟柯这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的问世,就是在向公众宣传,大家利用手中的手机也能拍摄微电影,只要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微电影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才是《一个桶》真正的制作目的,它会将人们带入一个视频社会。

后记: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民视频的时代

显而易见,人们喜欢用手机拍摄视频,甚至用手机制作微电影,抖音、微博等软件上有许多人用手机拍摄自制的情节剧,甚至还有人用手机复刻《一个桶》的拍摄效果。

人们使用手机拍视频创作就像拍照一样简单,视频将会颠覆我们的社交方式。

号召全民使用手机进行创作,这是影片《一个桶》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点,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定势思维,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闲暇之余,你愿意用手机拍摄一个自己生活的情景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