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多年古诗词后,笔者深深地意识到一点:背诗容易,品诗难!这一点,不只是对于我们这样的诗词爱好者是如此,对一些大专家、大学者也是一样的。

以《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几位专家为例,康震用杜甫的讽人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夸人,被不少观众质疑。蒙曼则因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被大教授点名批评。由此可见,品赏古诗词,远比咱们想得难!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1)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是诗词大会上出现过几次的一个千古名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个千古名句,出现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大家请看全诗:

《无题.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2)

李商隐的情诗,本来就是唐诗一绝,这首《无题》更是经典之作,写的是一位闺中女子的入骨相思。首联先写女子在深闺中,看着窗外夜色漫漫,心中一片愁苦。次联则化用神女和青溪小姑两个典故,写出爱而不得的无奈。颈联,则写自己的处境,也是连用两个比喻,将自己比作柔弱的菱枝和芬芳的桂叶,被风波和月露所残。由此联可见,女子的爱情是遇到了挫折的,她的爱是不被接受或认可的。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3)

当然如果这首诗仅是这样写,那估计也成不了千古名作,全诗妙就妙在最后一联。虽相思入骨,爱而不得,但女主人公却并不后悔:明知相思无益,她也觉得无妨惆怅一生,为爱痴狂。这一句让笔者想到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算是上是异曲同工!

诗词大会连续几次,都出题考过最后这个千古名句,考的内容基本都是划去错误项,因为这一句中的“清狂”很多人会写成“轻狂”。所谓“清狂”其实指的是一种似狂而不狂的状态,是为了表达痴情,这与形容人不正派的“轻狂”是完全不一样的。只要理解清楚了这一点,这样的题其实并不难答。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4)

虽然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对这首诗的解读,诗词大会上的几位嘉宾却有些出入。康震的解读是:“我知道我们俩没戏,但我还是控制不住相思”。不得不说,康老师确实是很风趣的,基本上也说中了诗的意思。但但蒙曼却认为康震理解得并不准确,因为这首诗并不是写李商隐自己,它写的是一位女子。对这两句诗,蒙曼的解释是:“用情过深,所以不狂而狂”。蒙曼老师的说法也是对的,解释清楚了“清狂”二字的意思。

其实这两句诗,不只是这两位嘉宾解释过,在第5季中主持人龙洋和第3季中主持人董卿都是解释的,这二位的解释谁更有水平呢?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5)

龙洋用了一句歌词来解释,她认为这两句的意思是:“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而董卿在看着蒙曼和康震争论时,则用了一个网络金句来总结,赢得了满堂彩,她的理解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6)

这二位主持人的点评都很短,也都很接地气,但却挺能看出水平。龙洋的话,其实只概括出了李商隐诗前6句的内容,写的是爱情中的错过,这种说法适用于大多数情诗。但董卿的解释则显然意思更深了一层,她真正读懂了李商隐诗的意思,就算不能在一起,就算相思了无益,也愿为爱痴狂,这种勇气和对爱情的坚定,才是李商隐此诗千百年来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

李商隐爱情诗词大会(李商隐的一首肉麻情诗)(7)

要解析好一个诗句其实是不容易的,如何让千年前的经典,为更多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难点。如果都能像董卿这样,用一句接地气的话,轻松地理解透彻,那古诗词对更多人来说会更有意思。至少,比起很多专家,用古板的话来解析会有趣得多。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