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小美没少被老师指着鼻子说:“你怎么就把我说的话当耳旁风呢?”长大后,倒是没老师管了,不过却有另一类人代替了他们的角色:专家。

曾有网友打趣说:“专家说空腹不能吃喝水,不能吃高热的东西,不能吃水果,那你倒是告诉我空腹到底能吃什么啊!”看起来,被各种各样的“专家说”绕晕的网友,不止一两个人。

古代对元稹的评价(元稹这个千古名句)(1)

其实读古诗词时,也有很多颇有意思的“专家说”。专家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诗人写的是沙场友情,所以不合适形容爱情;专家说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是杜甫讽人的话,现在用来夸人是错的。除了以上两句,他们提到最多的应该是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古代对元稹的评价(元稹这个千古名句)(2)

元稹的这个千古名句,诗词大会康震等几位教授都讲解过,而且都提到大家平时用错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原诗: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元稹悼念原配韦丛的作品,有不少人说元稹花,品行一般,但从他写的多首悼亡诗来看,倒是情真意切,特别是这一首更是感动了不少人。

古代对元稹的评价(元稹这个千古名句)(3)

诗的前几句写自己是如何思念妻子,按她的遗愿办好一切,把她的衣裳施舍出去,不忍心打开她用过的针线盒等等。最后两句则写虽然知道夫妻总有如此分离的一天,但却“贫贱夫妻百事哀”。说起来这首诗当真是从开篇美到结尾,但偏偏很多人却只记得最后7个字,还理解错了意思。

很多人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意思是:不夫妻贫穷了,所以在生活中便事事都透着悲哀。这个理解方式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和前几句都接不上的。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我知道夫妻诀别在所难免,可我们这样的患难夫妻,一旦分开后,就更为悲伤。

古代对元稹的评价(元稹这个千古名句)(4)

其实这7个字的意思,大家领会一下就能明白。不少专家也都指出过咱们平日里是用错了的,可是很多人就是不肯改,这是为何?其实原因或许很简单:不好改。

对这句诗的错误理解,如今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很多并没有读过这首诗的大叔大妈都在用了。如果这时候,我们在用这句诗时,与周围人的理解不一样,是会有沟通上的问题的。事实上,是否需要改才是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问题。

古代对元稹的评价(元稹这个千古名句)(5)

元稹写此诗时,确实不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意思,但这并不意味着这7个字的意思我们在使用时不能发生改变。一首诗,一个名句,从它问世之日起,就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不同,它会有意义的延伸和转变,这种变化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是群体认知的改变。到了最后,大家对错误的理解约定成俗了,再去改变不但不太现实,而且也没有多大意义。

学生们在学这首古诗时,老师应该告诉他们这7个字真正的意义。但对于很多平时并不太读古诗词的朋友来说,他们确实没有必要去考虑元稹原话的意思,他们要考虑的或许只是自己和朋友们说到这个话时,对方是否能正确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专家们对这7个字普及了这么多年,但却一直收效甚微的原因。最后小美要问问大家,你们平日说到这7个字时,是用的哪种理解方式?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