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本很有名的书,中有一段话: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语出惊人还是语不惊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语出惊人还是语不惊人
《左传》是本很有名的书,中有一段话: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大意是,虽然息国和郑都是小国,但息更弱,战败后大家分析: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
我总有一个疑问,胜利了都是胜利的理由,失败了也都是原因,还没开始或者正在进行时呢?是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是,这就叫不自量。好像我们说的都是结果明确了的,除非说是《曹髦驱车死南阙》那样的螳臂当车,因为自己老这样想,于是写文章就有点坏毛病,老给当事人考虑,你不行,于是我写当事人退却了,文章便写的不伦不类,有点没有个性。
不过韩愈写的不是我这样的思想: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梅之焕也写道: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欧阳修说到:虽知汝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
原来这些大家们都有这样的思想,多少有点这样的意思,小子们,还是看我吧。
著名的民主人士柳亚子就有点直白了:除却毛公即柳公,纷纭余子虎龙从;一代文豪应属我,千秋历史定称翁;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意浓情细细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不过我看过柳亚子的史料,还是那句话:你想那样说,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就想起解释《春秋》的著作出名的有三家,另两家是谷梁、公羊,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解释《春秋》的芸芸众生呢?
刀兵一过,脑袋一掉,什么都是浮云,管你量力还是不量力?
所以有个成语叫量力而行,他也是来自《左传》: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但实实在在量力而行不好把握,我们也只好在不自量和量力而行中间晃荡了。
网上的一个哲理故事:一只老鹰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用它的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猎走了这只羊。一旁的穴鸟看到了,心里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飞到小绵羊身上,没想到脚爪被绵羊弯曲的毛缠绕住,拔不出来了。这时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来抓住穴鸟,然后将其脚爪剪掉带回去给孩子们玩。孩子们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穴鸟,但是它却自以为是老鹰。
故事很好听,但仅仅是故事……
我不知道我设想的鸿篇巨著《千古成语今日析》还有《新新成语故事》是不是能完成、是不是能得到承认,是不是自量力还是不自量力。
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