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一句诗流传千古。可他发的不是个人感慨,而是社会现实。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1)

在过去,穷人与富人,那就是冰火两重天的较量:富人吃着美味珍馐,住着高楼大厦,可穷人却只能住茅屋,啃树皮。

这是没办法的事,阶级不同,地位不同,自然待遇也不一样。富人一出生,被称为含着金汤匙,而穷人一出生,则命如草芥,这就是对比。

不过,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吃饭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只不过,大家吃得各不相同罢了。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2)

其实,远古时期穷富食物的差距不是很大,以吃饱为富,因为真正的穷人根本吃不饱饭。而且,那时人们种植的粮食也很有限,也就是谷子、小米、高粱之类,想吃好的也没有。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丰富起来,富人与穷人就不一样了。有资料记载,唐朝宰相元载,一顿饭吃掉千金也不为过,光是餐具就要用3000套。

可见富人的奢侈已经非常有气质:从餐具到食材,从烹煮到食用,都已经格外讲究。甚至,富人还有专业的厨房系统:四司六局。

当然,这是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它们分别指账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3)

仅仅是这样的分工,就足以看出富人的排场与用度。所谓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哪怕是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也没办法想象古代富人的进餐排场。

根据资料记载,周朝时皇家后厨人员数为2294人,而到了唐朝则为3000人左右,明朝更盛,后厨人员达到了8000人。只不过到清朝就大大减少了,只剩400人。

不要以为皇家厨房就是做东西最好吃的,一些有钱的官员,走到哪里都是自己带厨师的,认为皇家、亲王之家的饭菜做得太粗糙,根本没法吃。比如说韦涉,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那穷人呢?自然就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存在了。成语“云泥之别”可以体现在这里:有的人家连厨房也没有,吃的东西就只能是解决温饱而已。

什么肉包子、大棒骨,什么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都是影视剧里的说法,又或者是非普通民众的生活。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4)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穷人是没有一日三餐可言的,他们一天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

这不是生活习惯,而是真实的生活水平:吃三顿就会没米下锅,吃两顿也不过灌个汤饱。

虽然说小麦在周朝之后出现,可真正吃上面粉的人着实不多,除了要上缴粮食税,就是要留一部分做种子,等到剩余的也没多少了,还要放在有重要节日食用。

自然,根据古代的工艺水平,小麦想要磨成今天的白面馒头也着实不容易。如果你按着电视剧里的场面来理解古代,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穷人的一日餐食多为高粱、小米、野菜,不但素,而且没一点油。有人说玉米面割嗓子,不好吃。但在古代,穷人吃玉米面都算是细粮。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5)

对了,古人还经常吃大豆,那时被称为“菽”,其产量相对丰富,而且种植方便。好种、产量高、耐活,这就是古人餐桌上最多见的食物种类。

古代普通民众一日三餐大概是从宋朝开始的,那也算是人们食物链的一个分水岭:不再一味追求糊口,相对可以吃饱了。

那他们一年的收成是多少呢?说来大部分人都没办法想象。《太平御览》这样记载:“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

收上几石谷子,卖上十几钱就是让人羡慕的富足家庭。而一石谷子又值多少钱呢?按文景之治的美好时代来计算:一石谷也就值100钱,约等于240元人民币。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6)

这也就意味着,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最多只有十几石粮食。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吃饱穿暖都成问题,何谈美食?

有人说普通人不吃肉吗?怎么说呢?很少吃,而且以鸡、鸭、羊、牛为主。但这仅限于富人所食。至于猪肉这种东西,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不是穷人吃不起,而是根本没办法吃。

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联想到“东坡肉”这道美食。其实当时苏东坡吃这种肉完全是因为没米下锅,减少饿腹的操作,所以也总被当时的人看不起。

为什么吃猪肉会让人看不起呢?因为古代油盐酱醋是一种奢侈品,普通人家的厨房里估计也就只有一味盐,还要省着吃。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7)

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要用大量的调味品来烹制一道肉,实在太败家了。可猪肉腥膻,调味不中根本没法吃。

一直到明朝,猪肉才真正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而《明宫史》也记载了皇家于重要节日食用猪肉:猪灌肠、烧猪肉、猪肉包等。

而牛这样的动物,在古时候就相当于现在的私家车,太贵重了,谁舍得杀了吃掉?地里那些活都指望它呢。

这样一来,穷人可以吃的东西就太有限了。韩国磐在《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呈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中记载:所谓的大唐盛世之际,农民的生活仍然很艰难,除了维持日常生计外,农民家庭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贷度日以至于破产流亡。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8)

如果遇到灾年,想要吃饱饭就成了奢望。关于此,在多种资料都有记载,吃草根、树皮、甚至是吃观音土,皆有记载。

《明史》中记载:“(崇祯)六年,陕西、山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太原大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吃人肉,恐怖到了极致。可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为了活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呢?这就是穷人的宿命,朝趁暮食可不是白发明的成语!

现代人一日三餐而古代人是几餐(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9)

想到了那些穿越小说中的男女主们,在现代过惯了便捷、先进的日子,带着精细的胃穿进古代,那滋味如何?

如果是穿越到富人家还好,如果是穷人家,恐怕两天也扛不下来,直接就要给饿死了。这对比太过强烈,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还是别穿越了,风险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