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程鹏云,参加了八路军跟着打鬼子,拉游击。他的小名叫程娃,战友们多叫他娃哥。

他是鲁西南地方抗日武装——定陶抗日基干大队大队长程书勋(程福勋、程书训,即程兴文)的儿子,山东省定陶县大刘楼村人。1938年5月,跟随父亲参加定曹抗日游击大队,在侦察警卫班(车骑班)当战士。

程书勋(程福勋、程书训、程树勋),原名程兴文(新文),人称“程老五”、“五大头”,出生于1889年,山东省定陶县大刘楼村人。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鲁西南)十四团团长。 程书勋出身贫寒,性格刚强,为人忠诚,注重义气,广交豪杰,忧仇时弊。

侦察班人称车骑班,由程鹏云、孔令芹、郭兰福、李丕芝、刘兰驹、刘宏猷、马龄格、宋明坤、刘新成、李丕荣、孔凡照、孔宪文等人组成,平时负责侦察敌情,同时兼任程兴文警卫班。

那时候,车骑班的战士们每人都佩长短双枪,一杆捷克式,一把驳壳枪,可谓装备精良,而且他们人手一辆德国造“大鹰”牌自行车,个个智勇双全,都是擒拿格斗的好手。

程鹏云曾经先后参加过几十次大小战斗,他身材灵活,作战勇敢,胆大心细,枪法出众。

下面是根据他生前回忆记录而成的几个他亲身经历小故事。

一、孤胆脱险境

深秋的一天,程鹏云外出执行任务,他走后部队因临时有作战任务,离开驻地所在村。

任务完成时天已经黑了,回到原驻地才知道部队已转移。

村长是自己人,对他说:“天黑了,晚上也没啥任务了,部队转移到哪里也不知道,就先住这儿吧。我这还有点米酒,咱们喝两盅,明天再赶部队”,程鹏云看到天已轰黑,也只好如此了。

于是,村长又叫来一名村干部,三人在村长家西屋就着一碗咸菜边聊边喝起来。

时间很快到了下半夜,一坛米酒喝的也只剩下每人脸前的三碗酒。

正在这时,突听有人“扑通”跳入院里,接着推门而入,原来是来区小队的文书小王。

只见他惊慌地说:“怎么你们还在喝酒,敌人已经从村东北摸进来,把村子包围了,快走吧。”说完他随即转身出门又“扑通”翻墙而出,两名村干部闻言也跳出院子。

娃娃兵抗日的故事(八路侦察员娃哥)(1)

全副武装的抗日游击队员

程鹏云端起脸前的那碗酒一仰脖喝下,随即掏出手枪,一个箭步跳到院里,贴外门一听,敌人的叫喊声已到胡同口,他又转身回屋,端起桌上第二碗酒又一饮而下,当他第二次跳到院里时,就听到敌人杂乱的脚步声已到了外门口,他又一次翻回屋里,端起桌上第三碗酒又一口喝下。

这时,敌人咣咣的跺门声已经响起,程鹏云放下酒碗,两步跳到院里,一跃而上东墙,随着落地声,他听到西面院里咣荡一声,

娃娃兵抗日的故事(八路侦察员娃哥)(2)

年轻时的程鹏云

外门被敌人撞开了。

跳出院子之后,程鹏云又连翻几个院墙最后来到村子中心大街上。

这时,天已近五更。朦胧中,他看到街上满是持枪的鬼子、伪军和身穿便衣的特务。

程鹏云浑然不顾。只见他脚下生风,直奔寨子东门,隐约中他看到敌人在东门已布上岗哨,随即他扭身冲向南门,很快他又发现南门口也有敌人岗哨的刺刀在闪光,他又转身直奔西门。

这时,不断有汉奸喝问“什么人?”,他脚不停留,随口应道“自己人!”。

很快,他又接近了西门,这时他发现西门口也影影绰绰站满了敌人。

“怎么办?”程鹏云脑子一闪,“后面已无退路,冲!”,他心里这样想着,脚步并没有停,突然西门有汉奸喝问“什么人?”,他随口应答“自己人!”,然后右手挥动手枪,大步流星迎敌而上,不等敌人拦截,他已几步跃出西门。

一出西门程鹏云飞步疾走,眨眼已出村十几米。

这时就听到后面敌人喝叫:“站住!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接着就听到一声“叭勾”,敌人开枪了,随着杂乱的枪声,几发子弹从他耳边呼啸而过,程鹏云回手一枪,随即身子一纵已跃进右边地里。

右边是一片林地,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头,这片地形他非常熟悉,只见他身子一滚就伏在一个坟头后面,抬头一看,几个敌人端着枪猫着腰已出了西门朝这边追来。

程鹏云见状手枪一挥,“嘡嘡”两声,跑在最前边的一个敌人应声倒下,其他几个扭头回跑。

“哒哒哒”,西门口的敌人开始朝他疯狂射击,程鹏云举枪还击。

突然,他听到后面传来“嘡嘡”几声枪响,而且枪响离得很近。

“咋回事,叫敌人包围了?”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后回手一枪。

“是鹏云吗?”侧后方面不远处有人喊到,“别开枪!我是小马,五大爷(指程兴文)派我来接应你的!”, 其实那边一张嘴程鹏云就听出是谁了,于是心中一喜,随即抬手朝前又是两枪,又一个敌人应声倒下。

“嘡嘡嘡”,后面的小马跟着也是几枪。随后只听小马喊到:“鹏云哥,别打了,赶快走,免得五大爷担心!”

听到这句提醒,程鹏云朝小马那里回头看了一眼,接着身子连着几个侧滚,和小马会合一起,然后两人起身,健步消失在树林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