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别焦虑,别忧郁,人与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有人三分钟泡面,有人三小时煲汤,有的人外卖已送达,也有人刚切好蒜苔和肉。

当你平静的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生活自会把属于你的东西,在适合的时候一样一样都给你,好的人生应不慌不忙!

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有,别灰心,你也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你以为错过了是遗憾,其实有可能是躲过一劫。以上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佛门弟子弘一大师——李叔同,他的前半生是艺术家,身献于艺术事业;后半生则是佛家弟子,致力于弘扬佛法,渡己渡人。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淡然(最顶级的格局释然)(1)

网图侵删

李叔同祖籍天津,祖上世代亦官亦商,家有钱庄、盐号,自然积累了万贯家财。

李叔同出生时,有喜鹊衔着鲜嫩的绿松枝飞进室,这预示着孩子会有不平凡的未来。

彼时,他的父亲李筱楼,已是六十八岁高龄;母亲是父亲的四姨太,年方十九。

他同父异母的大哥英年早逝,二哥李文熙大他12岁。李叔同五岁时,父亲在临终前留下曹植的《七步诗》,并叮嘱兄弟俩要相亲相爱,不要“同根相煎。”

父亲离世后,失去庇护的母子俩,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成了受人鄙视的存在。

年轻母亲心里的种种郁闷和苦涩,只有年少的李叔同能感同身受。

幸好二哥还记得父亲当时的叮嘱,于纠结中承担起了给弟弟开蒙的重任。

他禀着“宁可严死,不可宽活”的态度,让李叔同在十年时间里,从最初的《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到后来“经史子集”,及书法、金石,凡是文人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都让李叔同填鸭式的塞进脑子里。

在那段严刻、枯燥的学习时光里,大大消磨了李叔同机灵活泼的天性,塑造了他后来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李叔同十九岁携带母亲和妻子到上海生活。“二十文章惊海内”是他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肯定。

彼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不久,清皇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报国无门的李叔同,成为上海滩名噪一时的风流才子,过着“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声色生活,他的内心深处却是痛苦的。

母亲去世后,他带着忏悔的心情去日本留学。

李叔同在日本学习一年语言后,二十七岁考入上野的“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成为中国历史上学习西洋油画的第一人。

那段时期,正逢辛亥革命前夕,内忧外患,时局动荡,他写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词,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欣然写下《满江红》,感慨大好河山得以光复。

满江红

李叔同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

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

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

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他还和同学一起组织“春柳剧社”,演出《茶花女》《黑人吁天录》、莎士比亚戏剧等,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激发了在日留学生的爱国热情。

他将所有门票收入捐赠给国内受灾地区。

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归来,不久应聘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其后一直默默地,不遗余力地教授音乐和图画(西方油画)。

他用现代教育方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正是这段时光,他认真研究了道教、佛教,最终为了灵魂的救赎,走上了皈依佛门的静修之路。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淡然(最顶级的格局释然)(2)

网图侵删

“认真”二字是李叔同做人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认真到极致,万事追求完美。

也正是这一原则,让他背负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愧疚之情,后半生一直在寻求灵魂解脱的良药。母亲、发妻俞氏、日籍妻子诚子是让他心怀愧疚的三位女性。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生,总是有太多的无奈。

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李叔同,只能默默忍受着对亲人的亏欠之情。这份精神上的“煎熬”比起肉体上的“苦痛”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教“断恶心、除苦厄、渡众生”的理念象是迷雾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他放下一切情感去求得灵魂的解脱,祈求因他而受难的三位可怜之人能永远脱离苦海。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淡然(最顶级的格局释然)(3)

网图侵删

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寻求人生最高境界——灵魂的超脱,理解了这样的李叔同,那么他皈依佛门是情理之中的行为了。

翩翩公子、风流名士、话剧演员、美术家、音乐家、老师,最终成为一代高僧。

人生一世,不过是艰辛一程,繁华一程,年轻时拥有美好家庭,有妻有子,中年时看透,也悟透滚滚红尘,毅然选择出家。

李叔同用自己浮沉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句:别贪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别灰心,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半生红尘半生僧,人间再无李叔同。

致敬这位伟大的先贤。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淡然(最顶级的格局释然)(4)

网图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