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

《快雪时晴帖》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

《快雪时晴帖》

法帖

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 王著编次摹刻秘阁所藏法书为十卷,每卷首刻有“法帖第×”字样,总称《淳化秘阁法帖》。“法帖”的名称,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 祖。”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

《淳化秘阁法帖》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4)

《淳化秘阁法帖》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5)

《淳化秘阁法帖》

帖学

帖学,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以及书迹的真伪等的一门学问,也是指崇尚魏晋以下法帖的书法学派,与“碑学”相对。帖学有“学晋”“晋唐行草小楷”“主要学阁帖”等三种基本含义。其发端建立在北宋时期《淳化阁贴》的辗转翻刻传拓的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墨本与刻石的拓片或拓本。帖学以手札、书信为主,多忠实于原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南帖

碑帖术语。清代阮元分书法为南北两派,以南朝碑碣绝少,而多为启牍之帖,故名。参见“南北派”。 拓本。帖学以手札、书信为主,多忠实于原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北碑南帖论》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将书法明确分为碑、帖两大流派。《北碑南帖论》认为,书法借碑刻得以弘扬、流传,汉唐诸家皆凭书碑享名于世,碑帖各有其长:“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元以其广博的学识,精敏的目光,在书坛首倡北碑,以上溯汉、魏古法,从而成为清代碑学的倡导者。

临摹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是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或称“影书”。小学生习字,用描红本子,也属摹。《丹铅总录》引岳珂语称:“临摹两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栌欀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犬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南宋美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钩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于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

这种技法起源于唐,也兴盛于唐,主要用于宫廷为重要藏品保存副本,或皇帝命人制作珍贵藏品副本赏赐大臣。在双钩廓填的作品中,看到其中非常细小的笔触,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正因为是这样一点点描出来的,连书法中有很多飞白和藕断丝连都可以表现出来。所以,该操作非常耗时耗工,非一般百姓能够进行,只在皇宫中才有。值得一提的是,与仿制品、赝品不同,双钩填墨完全是古人的一种再创作,所以自古双钩填墨就有“下真迹一等”的赞誉。尤其是在真迹无存的情况下,唐宋摹本自然价值连城,中间,又以唐摹本最精。王羲之的原迹今天已经全部散佚,之所以还能够见识王羲之书法面目,全得仰仗唐人技艺精湛的“摹本”。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本冯承素钩摹的王羲之的《兰亭序》。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6)

冯承素钩摹王羲之《兰亭序》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7)

钩填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8)

钩填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9)

王拱辰墓志苏辙书

籀文

也叫“籀书”、“大篆”。因见于《史籀篇》得名。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即其代表。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0)

籀文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1)

石鼓文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亦称“契文”、“卜 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贞卜 文字”。因多镌刻、书写于龟甲、兽骨之上,故名。殷商时,常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及与占卜 有关的纪事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也叫殷墟),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光绪三十年,孙詒让首先考释甲骨文,著成《契文举例》1928年后,经多次 考古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为盘庚迁殷后至纣亡二百七十三年间之物。单字总数约四千六百字,可识文字达一千七百字。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并有大批形声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文字象形简古,劲健挺秀,具有根高艺术性。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2)

甲骨文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3)

甲骨文

契文

甲骨文之别称。契通栔,因以契刀刻于龟甲、兽骨上 , 故名。清代孙詒让著有《契文举例)二卷,为考释甲骨文之始。

科斗文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4)

科斗文

金文

亦称“钟鼎文”。即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多铸或刻在金属器皿(如钟、鼎之类)上,故名。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圆浑古朴,富有变化。周代金文多为有关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记录。殷商金文和甲骨文相近,铭辞字数亦少,不若周代有长达五百字者。至秦统一六国,通行小篆,遂废。清乾隆嘉庆(1736——1820)后文字训诂之学渐兴,金文考证不断深入,成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习字者临习的重要字体一。如《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等铭文,均系金文的代表作。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5)

《毛公鼎》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6)

《散氏盘》

刻符

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用于符信。”段玉裁注:“《魏书·江式表》符下有书字符者,周制六节之一,汉制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7)

刻符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8)

刻符龟甲

鸟虫书

亦称“虫书”。篆书中的花体。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字体,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鎛上。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秦书八体,“四曰虫书”;新莽六书“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段玉裁注:“幡,当作旛,书旛,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说明此类书体 多用于旗帜和符信,在汉印中也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19)

虫鸟书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0)

缪篆

玉筯篆

亦称“玉箸篆”。篆书的一种。其书写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始于秦代,唐代齐已《谢曇 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如明代王世贞评论颜真卿书:“《家庙》、 《茅山碑》正 书中玉筯笔者。”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1)

玉筯篆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故名。后世称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铁线篆。”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2)

《琅琊台刻石》

草篆

书草篆:书体名。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貌隶骨,笔势飞举,刚劲有力。 汉 魏 宫阙题署多用之。秦代庄重的石刻之类采用小篆,小篆可以说是象形文字的结束。同时大量官文书采用隶书,隶书可以说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3)

草篆

隶书

隶书亦称“佐书”、“史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的出现,冲破六书的造字原则,奠定楷书基础,标志汉字演进史和书法史上的转折。魏晋时曾混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简》和汉《五凤元年十二月简》,即是秦汉手写隶书的代表作。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4)

汉隶精品《合阳令曹全碑》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5)

汉隶精品《合阳令曹全碑》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6)

东汉隶书名碑《史晨前碑》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7)

东汉隶书名碑《史晨前碑》

草书

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义之而臻于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8)

《怀素草书自叙帖》蜀中石氏藏本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29)

《怀素草书自叙帖》蜀中石氏藏本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0)

《唐张旭古诗四帖》艺石斋拓本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1)

《唐张旭古诗四帖》艺石斋拓本

正书

亦称“楷书”、“正楷”、“真书”。字体名。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 故名。《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降及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 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2)

钟繇《宣示表》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3)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4)

颜勤礼碑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5)

柳公权神策军碑

瘦金书

亦称“瘦金体”。楷书的一种。宋徽宗赵佶楷书学褚遂良、薛曜、薜稷而出以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成一家法,自号“瘦金书”。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初为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近人叶昌炽《语石》称其书:“出于古铜甬书。而参以褚登善、薛少保,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世称瘦金书也。”存世作品有《楷书千字文》、《神霄玉清宫碑》。今之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

常见的书法基本知识(你全部都清楚了吗)(36)

宋徽宗赵佶“瘦金书”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