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分享《历史名将录》第52集: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1)


追随刘备

三国是一段纷争的历史,这个时代也因为他特有的格局,出现了许多到现在人们还在敬仰的英雄,赵云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经历可以说非常丰富,他的英勇也成为人们称赞的一点。他的出场也非常让人惊奇,在公孙瓒与袁绍忙着争夺冀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令人为之惊叹的猛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赵云。赵云第一次见到公孙瓒的时候,说道,我原来是袁绍手下的人,但是没想到这个袁绍只想着自己的私利,根本不是为了挽救这个国家,一点也不想着忠于朝廷,所以我来投靠你。

但是在见了刘备之后又是另一种说法:曾经的公孙瓒人人都都称赞他为英雄,但是没想到他与袁绍同类之人。后来刘备与赵云分别,不忍相离。从先前袁绍手下的一位无名小卒,转而投向公孙瓒,但不久又心向刘备并最终归顺于刘备,那么赵云的态度为何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也许是因为当初袁绍获得了韩馥的粮草接济之后,又忘恩负义想着去图谋冀州,这被认为是不义;其次,不以董卓为敌,反而趁乱扩大自己的势力,被认为是对汉朝的不忠;再者,赵云长期在袁绍军中,虽然武功和其他武将不相上下,但始终没有出头之日。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2)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认为继续效忠袁绍已经毫无意义,于是转而投靠公孙瓒,但是不久公孙瓒与袁绍同时接到天子诏书,两下罢兵讲和,这等于是迫使公孙瓒承认了袁绍对冀州的合法地位,因而在失望之余,赵云认为公孙瓒与袁绍是一丘之貉,但此时再想想,其实公孙瓒也有难处呀,朝廷都已经承认了袁绍是冀州的合法主人,如果此时再出面反对的话,那就不是反对袁绍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成了朝廷的叛道,这个罪责公孙瓒自然是承受不起的,但赵云当时比较年轻,也许看不到这一深层次的道理。

那么为何赵云会对刘备一见如故呢?也许答案在于“忠”与“义”这两个字,刘备做事一向标榜以忠义为本,出道之时,协助朝廷平定黄巾军起义,成功后不计较官职的低微,参加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是继孙坚与曹操之后唯一与董卓交过手的人,况且还打败了吕布,但此后仍然屈居于个小小的平原县县令之职,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对朝廷的忠。当公孙瓒与袁绍交战失利的时候,刘备又毅然出手相救,那是对朋友的义,忠义两全。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3)


这自然是赵云所期望投靠的主公,自投靠刘备后,赵云始终尽忠尽义,毫无二心,一直到死为止。刘备自出道以来,始终以忠义自居,他也的确在身体力行,因而成为下属的表率,众所周知,其二弟关羽也以忠义而流芳百世,后来关羽无奈斩投曹操后不久又欲离去,张辽曾经问他:刘备与兄的交情和我与兄的交情比之如何?关羽正色道:我与文远仅为兄弟之情,但是我与刘备不仅是兄弟之情,还有君臣之礼。

当然,张飞对大哥的忠诚也是毫无二心的,甚至为了自己的大哥,不惜将丈八蛇矛刺向自己的二哥。虽然其中有着诸多的误会,但可以看出张飞对关羽只是兄弟情义,而对于大哥刘备不仅有兄弟之情,更有臣对君的忠,在他的心目中,刘备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关羽,而赵云的行为方式也是以忠义为基础,自然也希望找到这样一个主公,在各路诸侯中,刘备无疑是他最佳的选择。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4)


从以后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赵云果然没有看错人,刘备的行事准则果然很符合他对主公的期盼,或许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觉得刘备为人太过虚情假意,只会用这些手段来留住人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处事方式是符合赵云的理念的,而且刘备站在大义的一面,他打的旗号一直是汉朝的后代,以正统的身份出现。在最终选择刘备成为主公后,赵云也一直尽心尽力,对刘备特别的忠心,也就有了后来不顾性命救刘备儿子的故事了。可以看出选择一个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主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理念不合,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在这件事情上,赵云做了最好的选择。

截江救阿斗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5)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敌。曹兵掩至,势不可当。玄德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张飞保着玄德,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6)


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云自思曰:“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回顾左右,只有三四十骑相随。云拍马在乱军中寻觅,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中箭着枪抛男弃女而走者不计其数。赵云正走之间,见一人卧在草中,视之,乃简雍也。云急问曰:“曾见两位主母否?”雍曰:“二主母弃了车仗,抱阿斗而走。我飞马赶去,转过山坡,被一将刺了一枪,跌下马来,马被夺了去。我争斗不得,故卧在此。”云乃将从骑所骑之马,借一匹与简雍骑坐;又着二卒扶护简雍先去报与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如寻不见,死在沙场上也!”

说罢,拍马望长坂坡而去。忽一人大叫:“赵将军那里去?”云勒马问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乃刘使君帐下护送车仗的军士,被箭射倒在此。”赵云便问二夫人消息。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云见说,也不顾军士,急纵马望南赶去。只见一伙百姓,男女数百人,相携而走。”云大叫曰:“内中有甘夫人否?”夫人在后面望见赵云,放声大哭。云下马插枪而泣曰:“使主母失散,云之罪也!糜夫人与小主人安在?”甘夫人曰:“我与糜夫人被逐,弃了车仗,杂于百姓内步行,又撞见一枝军马冲散。糜夫人与阿斗不知何往。我独自逃生至此。”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向前救了糜竺,夺得马二匹。云请甘夫人上马,杀开条大路,直送至长坂城。只见张飞横矛立马于桥上,大叫:“子龙!你如何反我哥哥?”云曰:“我寻不见主母与小主人,因此落后,何言反耶?”飞曰:“若非简雍先来报信,我今见你,怎肯干休也!”云曰:“主公在何处?”飞曰:“只在前面不远。”云谓糜竺曰:“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寻糜夫人与小主人去。”言罢,引数骑再回旧路。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7)


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云,被他一枪刺死,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宝剑也。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

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云曰:“喊声将近,追兵已至,请夫人速速上马。”糜夫人曰:“妾身委实难去。休得两误。”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后人有诗赞之曰: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8)


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正走间,前面又一枝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见了,大惊而退。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连曹操都感叹,吕布之后再无此猛将,惜才爱才,才没有射杀。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9)


为何不得重用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儒将,他的一生相当的丰富多彩,当年在长坂坡拼了命救下了刘备的大儿子刘禅,后来又跟着刘备征战,在刘备拿下益州时出了很大的力,所以这一战他的功劳是很大的。尤其是当年跟刘备去东吴,一直保护着刘备,不被东吴的人所害,才有后来周瑜的美人计失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果。

赵子龙后来成了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正常来说,按照他所立下的功劳,最后是应该封一个大将军的,或者是其他同级别的官职,但是刘备并没有给他,就连降将魏延,刘备都给了他重任,不管是武艺还是才能,赵云都跟魏延差不多,那么为什么刘备却没有重用赵云呢?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10)


当年公孙瓒在与袁绍打仗的时候,公孙瓒虽然勇猛,但是跟袁绍帐下的将领比起来还是差很多,后来公孙瓒就派刘备为别部司马去帮助攻打袁绍,这个时候的赵云也跟着刘备,帮助刘备掌管骑兵。后来因为兄长去世,赵云便跟公孙瓒提出要离开的想法,知道赵云这只是借口,而且只要走了就不会回来了。

赵云说了一句话,大丈夫绝对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情。公元200年的时候,刘备被曹操打败,没有办法只能去依靠袁绍,在邺城碰上了赵云,两个人商量让赵云去招募士兵,以袁绍的名义对外宣称是刘备的部曲,最后找了个机会来到荆州,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有了关、张、赵三位强有力的帮手了,通过刘备和赵云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来赵云帮了刘备很多。


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 三国演义五虎上将赵云(11)


从上面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赵云是关、张、诸葛亮之后,对刘备来说最重要的人,同时也是救星,可以保护他的人。刘备打仗失败以后,在白帝城生了重病,从此以后一直郁郁寡欢,最后身体垮了,将大事都交给了诸葛亮。

后来特意把赵云叫到身边,低声跟他说:“子龙啊,你我相逢于乱世之中,如今我要撒手人寰了,我走以后,你要继续照看幼主刘禅”,赵云跪拜,从这句话里面也可以看出来赵云在刘备心中是什么地位了,也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刘备一直不重用赵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