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1)

​尧墟之南有晋水 史书载:“(唐)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尧墟位于平阳,以紧靠晋侯墓的唐城村和故城村为中心,从晋侯墓地向南10公里,是晋南境内最大的河流——浍水河。在河南岸的绛县尧都村,历史上浍河水势大、水面宽、水位深,经年不息,来往通行需乘船。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2)

​《水经注》记载:“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今绛县大交村正居于浍河上游,此处是自东向西、自高而下两支水流的交汇处。村北一支来自翼城东南早已枯竭的季节性河流,地处尧墟之内,当非晋水;村南的一支则承纳了来自绛县东南呈弧形排列的续鲁峪、么里峪、里册峪、安峪的诸多泉水,可谓是“尧墟南”的“诸水”之宗,与《水经注》所述也相吻合,应是晋水的主要源流。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3)

​这一支大体有三股水源: 一是被称为“五水归宗”奇观的绛县大郡泉、贺水泉、程景泉、范璧泉、晋峪泉。据1978年山西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的泉水计52处,上述五泉均列其中。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4)

​二是绛县境内的续鲁峪、里册峪、磨里峪、安峪等季节性洪水和山泉的注入。尤其是东南端磨里峪的大晋堂村的泉水,自古川流不息。从当地的传说和地表土层覆盖下的沙石层看,此水流自东向西潜入河下后,在古称清河湾的地方与南来的里册峪黑河潜流相会,折北过三涧村后喷涌而出,形成著名的“老泉”,再经范璧、浍南直达浍河。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5)

​ 三是出自绛县西南沸泉村的绛水。郦道元《水经注·浍水》记述,“水出绛山东,寒泉奋涌,扬波北注,悬流奔壑,一十许丈,清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此水流入曲沃境内后归入浍河,成为晋水的主要水源。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6)

​ 弄清了晋水的基本脉络,可确定浍水就是晋水,为何晋水的称谓会在历史的记录中悄无声息了呢?只因这一带本来就是多支水流“浍交”之地,人们只称“浍”而忽略“晋”,伴随着“三家分晋”历史大幕的开启,晋水的名讳在岁月的沧桑里被湮没或淡忘便不足为奇了。

湖东十二渚(尧墟之南有晋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