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德云斗笑社》中,有一期的主题是郭德纲的“金手指”;阎鹤祥在开场评书中说道“坊间传闻,这德云班主郭德纲,他有一个金手指,甭管你是高矮胖瘦,只要他那个金手指轻轻这么一点,你必定是大红大紫,是功力陡增”。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1)

德云社众人以及粉丝们一致认为,岳云鹏就是那个被郭德纲金手指点过的人,然后才有今天的大红大紫;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岳云鹏基本功不行,悟性不行,能力也不行,啥啥都不行;郭德纲捧红他,就是为了赌气等等。

岳云鹏这些年没有辩解过,只是默默地用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成绩,改变世人的刻板印象;郭德纲也没有解释过,他甚至有点享受世人的误解,可以说是这种误解成全了他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

凭心而来,郭德纲的金手指真的那么神奇吗?

在德云社风雨飘摇,无人可用的时候,岳云鹏临危受命,成为郭德纲力捧的对象;问题是,郭德纲为什么要选择岳云鹏?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2)

可供郭德纲选择的对象有很多,比如孔云龙、高峰、栾云平、刘鹤春、烧饼、李云杰、赵云侠等。当年,郭德纲给他们提供了同等的机会,即在小剧场中开专场,看看谁的人气最高。

孔云龙当时被寄予厚望,在小剧场连开25个专场,每场表演4个节目,号称一百场“不翻头”;可是他接连受伤,不得不退出了竞争。

岳云鹏当年没有孔云龙的能耐,他只能开15个专场,60个节目不翻头,而且没有演完,就因为“八月风波”中断了。不过,岳云鹏专场的上座率远高于孔云龙,以及其他竞争者。

高峰、赵云侠、刘鹤春同样被寄予厚望;单纯看个人能力,三人都没有问题,但是观众不认可,票房上不去,郭德纲也没办法。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3)

郭德纲最终选择岳云鹏,一点也没有赌气的成分,完全是基于个人能力和市场表现的综合考量,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如果说郭德纲有金手指,那也不是他选择的岳云鹏,而是岳云鹏绽放出的光明吸引了他;他更像一个淘金者,而岳云鹏就是藏在淤泥中的金子。郭德纲只是将岳云鹏从淤泥中摘出来,给他洗洗澡,化化妆,捯饬得好看一点,然后带着他出去见世面,给了他走上更大舞台的机会。

岳云鹏的走红,只是抓住了机会。这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馅饼,又平白无故砸中你的好事?恰恰是你在芸芸众生中的脱颖而出,恰好被老天爷看到,主动把馅饼扔在你头上而已。

岳云鹏之后,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烧饼、秦霄贤、张九龄、王九龙等人的走红,哪一个不是水到渠成?郭德纲只是在他们脱颖而出以后,用同样的手法,适当地包装一下,推向更大的舞台而已。

与其说郭德纲有金手指,不如说他有放大镜。他只是将徒弟们展露出来的才华,加以包装和扩大化。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4)

岳云鹏、烧饼、张鹤伦、孟鹤堂等人的骚浪贱风格,张云雷的“帅”,秦霄贤的“傻”,都不是郭德纲发现的,更不是郭德纲塑造的,但都是他放大的。

如果非要说郭德纲有金手指,能够捧红一个没有脱颖而出的人,那唯一的受益人,只有郭麒麟。

郭麒麟2011年辍学开始说相声,同年就在小剧场开个人专场,在北展和父亲一起开“父子专场”,担任天津卫视选秀节目《笑傲江湖》的海选主持人,担任辽宁卫视《有话好好说》主持人,并在当年底的封箱演出中单独表演了一段相声;那一年他只有15岁。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5)

2012年,16岁的郭麒麟就在北展开了个人相声专场,搭档分别是郭德纲、于谦、孙越和石富宽,主持人是岳云鹏。

2013年,郭麒麟和烧饼、张鹤伦组成“亲子爱徒”组合,开启全国巡演的步伐。

2015年,郭麒麟参演德云社投资的电影《我要幸福》,参与天津卫视综艺《国色天香》,并登上湖北卫视春晚舞台。

2016年,郭麒麟作为助演,登上欢乐喜剧人舞台,还有《喜剧者联盟》《星厨驾到》《花样男团》《食在囧途》等多档综艺。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6)

2017年,作为主演,参加欢乐喜剧人;开启“少帅出征”系列个人相声专场全国巡演。

从此,郭麒麟的声影遍布各大综艺,逐渐成为德云社的“综艺一哥”。

观察郭麒麟的走红之路,很难发现他在某一个方面展现出特别大的亮点,无论是相声,还是演技,或者是综艺感,都只能归于中规中矩那一档;郭德纲的力捧,纯属硬捧。

当然了,郭麒麟经过这些年的历练,现在的综合实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相声依然中规中矩,但是演技有了长足进步,在《赘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综艺感也越来越强,已是综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宠儿之一。

郭德纲的金手指指向郭麒麟,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血缘关系。

郭德纲给郭麒麟十八岁时的训诫(郭德纲的金手指)(7)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的成功,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类,要么有一个出色的父亲,要么自己足够出色。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很现实,但是有好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以为靠着蹭热度,蹭流量也能分一杯羹,真为他们感到捉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