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直隶海州置东海县

民国伊始,废州置县。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因其地东濒大海,故沿用古东海县名,仍治海州城。

连云港海州区以前叫什么(清代直隶海州的本辖地)(1)

2、东海县、灌云县分治

当年(1912年)4月11日,江苏都督庄蕴宽以第十三号令,析东海县龙尾河东南11镇设新县,因新县南带灌河水,北枕云台山,故取二地首字命名为灌云县,治板浦镇。

连云港海州区以前叫什么(清代直隶海州的本辖地)(2)

连云港海州区以前叫什么(清代直隶海州的本辖地)(3)

3、连云港市区的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陇海铁路东段建成,在灌云县北境设置铁路终端港口。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苏省府拟从灌云县划出:以临洪河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至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地区,以筹备建立连云市,以港区面向东西连岛、背倚云台山而命名。旋因抗战爆发,筹备工作中断。

抗战胜利后,继续筹备建市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1日,连云市第一任市长张振汉到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0日,东海县全境解放。鲁中南行署转奉山东省命令:析东海县境海州、新浦二镇与连云市建立新海连特区。1949年11月11日,改新海连特区为新海连市。

1953年1月1日,新海连市划回江苏省,江苏省撤销了淮北盐特区,将原盐特区辖地划归新海连市。

连云港海州区以前叫什么(清代直隶海州的本辖地)(4)

1961年10月1日,改新海连市为连云港市。1962年,连云港市升为江苏省省辖市。今连云港市区分为海州、连云、赣榆(赣榆县改)3区,属于原海州直隶州本辖的是海州、连云2区。

4、东海县迁治

1950年5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同年12月又分置,东海县治迁东石榴树村。

1953年1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一起由山东省归还江苏省。10月,东海县移治新海连市海州城。1957年11月,东海县由海州城迁治今牛山镇。

5、灌云县、灌南县分治

1957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苏民委字2126号文发出关于设置四个新县的通知,文曰:“关于设置灌南、通如、沙洲、黄桥等四县一案,经国务院批准,现作如下通知,希遵照执行:一、设置灌南县,辖灌云县的汤沟、立宇、连五、海亭、小垛、李集、张店、陈集、三友、龙武、张湾、新北、三口、新安、兴睦、树德、永志、苏光、二圩、祝华等20个乡镇和涟水县的葛集、硕湖、复兴、西湖、响连、官庄、百禄、丈西、永留、清泉、花园、新平等12个乡,合计31个乡1个镇,296,640人,县人民委员会驻新安镇”。1958年3月,灌南县正式成立。

6、建立响水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在涟水、灌云、阜宁三县边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治黄圩双套 ),同年12月底撤销。次年9月,又重建了涟灌阜边区办事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华中局决定撤销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建立潮南县,仍治黄圩双套。5月中旬,潮南县改称滨海县(今响水县)。

1949年11月,滨海县与阜东县(今滨海县)合并,仍称滨海县,机关驻原阜东县城东坎镇。

1960年5月,经江苏省批准,将滨海县的响水、周集2个公社划归灌南县。1964年10月,上述地区又划还滨海县。

1966年3月9日,将滨海县中山河以北、灌河以南地区重新划建为响水县,以县机关驻响水镇而得名。

连云港海州区以前叫什么(清代直隶海州的本辖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