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伶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统称。优,是杂戏,是演,以动作为主;伶是乐人,是唱,以声音为主。后来人一半称呼表演乐舞之人称呼为倡优,称呼表演戏谑为主的称呼为俳优,民间统称他们为梨园子弟。

三教九流各流派代表人物(三教九流之下九流)(1)

以前的优伶,可不像现在的演艺明星地位这么高。最早的优伶,有据可查的大约是西周末年,那时还是奴隶社会。所谓的“优”,在当时是贵族和奴隶主家里养的奴隶,一般都是男性,专门供贵族们声色娱乐用的。那时的“优”,主要本领就是能够善舞,还会模仿其他人的动作语言。

毕竟那时候奴隶主没有电视电影看,也没有电脑手机和网络可以上,无聊得很,甚至连看书都不行,因为那时还没有书,没有小说这个说法,想看段文字嘛,既无趣,又累,都是竹简木简看个一万字就要好几个奴隶搬运竹简好几天,所以“优”便流行起来,给人逗乐解闷很不错。

有些人说梨园子弟的祖师爷,叫优孟,说起来还有段小故事。

三教九流各流派代表人物(三教九流之下九流)(2)

优孟据说是生活在春秋时的楚国,是个乐人,又叫伶,当时看到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死了后,孙叔敖家里人受旁人冷落,孤儿寡母的贫苦无依,优孟就心中不平。因为他很会化妆和模仿别人,于是便假扮孙叔敖,在楚庄王过寿的时候向庄王祝寿。楚庄王和楚国大臣们看到他,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都是大吃一惊。优孟乘机向楚庄王进言,为孙叔敖的儿子求照顾,楚庄王感念孙叔敖过去的功劳,念旧情便答应了,封孙叔敖儿子爵位和财物。

古代因为优人有点类似小丑的角色,而且还是当时的娱乐神器,因此优虽然是奴隶附庸于主人,但勉强还算受到优待,说错话或者偶尔做错事,也不一定就马上被处死,所以历史上出现了利用优人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的情况,戏说嘛,说得不好你不能当真就是。

春秋时,晋国的晋献公,有个优人名叫施,他与献公的妃子骊姬私通,成为骊姬亲信。骊姬得宠,被晋献公立为夫人,相当于正室吧。骊姬成为夫人后,便一心想要废掉前夫人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转而立自己和晋献公的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但又不好直接说出口。

一天,骊姬告诉优人施,在她的枕边风威力之下,晋献公已经内心同意废了太子申生,转立奚齐为太子,但就是怕朝中有个叫里克的大臣会跳出来反对。优人施听了马上自告奋勇,说他有把握说服里克教他怎么做人。

第二天,优人施宴请大臣里克,并跳舞唱歌助兴。唱歌的歌词里面,隐含寓意,讽刺里克不会逢迎体谅国君的心思,还不如乌鸦,大家都知道飞落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而里克却站在枯树上。

三教九流各流派代表人物(三教九流之下九流)(3)

里克虽然直爽了点,但也不是太笨,他听了这歌词后有点坐卧不安,连忙回了家很晚了还在想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也睡不着,便连夜又叫来优人施质问,让优人施直接点告诉他。

优人施便只好“被逼”着告诉里克,晋献公已经讨厌太子申生了,准备立奚齐为太子,申生马上要变成枯树了,你还抱他大腿那不是搞笑了嘛?里克思量许久,答应保持中立。

不久,骊姬找个理由让太子申生去外地祭奠生母,顺便让他带点胙肉(祭拜鬼神用的白水煮熟牲肉)回来给晋献公吃表达孝心,太子申生便遵照执行,从外地带胙肉回来,正巧骊姬将晋献公鼓动去山里打猎去了,让申生将带来的胙肉留在宫里,等申生回他自己家了,骊姬派人在那些胙肉上下了毒。过了一天,晋献公回了宫,御厨便将胙肉奉给晋献公,晋献公刚准备要吃胙肉,骊姬从旁边阻止晋献公说:“胙肉从外地带回来的,应试试好坏。”便把胙肉分给狗吃,狗死了;再给宫中奴隶吃,奴隶也死了。显然胙肉有毒啊。

晋献公大怒,问胙肉哪来的,谁下毒要害他。骊姬却说着没想到太子申生这么毒心肠,竟然连自己亲生父亲都要毒害。太子申生这样做,不过是因为她骊姬和儿子奚齐的缘故,让申生感到了压力这才做这么愚蠢的傻事。

骊姬以退为进,可怜兮兮地向愤怒中的晋献公建议说希望让她母子俩躲到别国去,或者干脆让她带儿子奚齐一起自杀算了,不要白白让自己母子俩遭到太子的糟踏和嫉恨。

晋献公更是狂怒,他安慰骊姬说,早先自己要想废掉申生,你骊姬还反对我,到如今,你骊姬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吧,那个畜生就该早点杀掉。

太子申生听说消息后,被身边人拥着逃奔到了曲沃新城。晋献公大怒之下就杀死了太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并派人抓申生。

门客跟太子申生说,放毒药的肯定是骊姬,太子您如果声辩,国君是必定能弄清楚。

太子申生却摇摇头,说父君年级大了,如果没有骊姬在身边照顾,就会吃不香睡不好。自己如果声辩查清楚真相,骊姬必定有罪,那时父君年老了谁来照顾呢?而且得知真相后,深爱骊姬的父君恐怕会心里很难受,这样闹得我自己也会忧郁不乐的。

太子申生又谢绝了逃到别国的劝说,为了平息晋献公怒火,他直接在曲沃上吊自杀。

这是春秋时期的两个优伶的故事。

再后来,到了五胡乱中华的时期,后赵石勒为了讽刺一个参军贪污,命令一个优人扮演参军,另外一个优人在旁配合演出戏弄前面那个“参军”,从此优的表演从单人独演变化成为两人甚至多人合演,这也是“参军戏”的由来。

至于杂剧虽然是宋元很发达,最早出现在宋代,但唐代的歌舞戏和滑稽戏其实已经非常发达了。

所谓的梨园子弟一词,源自于唐,特别是唐明皇时期更是发扬光大。

三教九流各流派代表人物(三教九流之下九流)(4)

所以,有些人又说梨园子弟的祖师爷是唐明皇李隆基,他精通音律喜欢音乐,还亲自教导皇家梨园子弟,他最擅长打鼓,传说当初唐明皇打鼓,杨贵妃跳舞,两人相得益彰。唐明皇一生作曲上百首,最有名的自然是《霓裳羽衣曲》。唐明皇还喜欢串戏演出,尤其喜欢扮演丑角笑闹轻松,所以,宋元以后的梨园子弟,都奉唐明皇为戏曲之神,说他是优伶的祖师爷。

三教九流各流派代表人物(三教九流之下九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