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和现代战争不同,需要一刀一枪的近身肉搏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对服装的要求尤其高而我们常说的铠甲之类的用于护体的衣服,就是戎装,或叫戎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古代甲胄的发展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周朝时候的甲胄是什么样的)

古代甲胄的发展史

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和现代战争不同,需要一刀一枪的近身肉搏。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对服装的要求尤其高。而我们常说的铠甲之类的用于护体的衣服,就是戎装,或叫戎服。

古时候的戎服通常基于两部分,保护头部的被称为“胄”,也叫首铠、兜鍪(音谋)、头盔、头鍪。还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被称为“甲”,包括肩甲、胸甲和腿甲等。两部分合称甲胄。

周朝时候技术能力还不够发达,很多后世的甲胄还没有出现,但当时的人们已经非常注重甲胄的保护能力和灵活能力。

周朝以前,主要是皮甲。即用兽皮(犀牛皮、鲨鱼皮等)制成的铠甲。当时的武器硬度也没有后世那么高,所以兽皮对身体的保护还是非常有效的。

周朝时候,除了沿用原先的皮甲之外,还出现了“练甲”和“铁甲”。

练甲是一种布甲。通常是用帛、葛之类,加上填充物制成。事实上就好像穿了件棉袄。练甲虽然在身体保护方面有所削弱,但轻便灵活性却有增强。所以在周朝初期被广泛使用。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练甲”一词后来被引申为精兵的意思。如《韩非子》中就有“驱其练甲”的语句。

而铁甲则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开始出现的,因为铁是黑色的,所以又被称为“玄甲”。铁甲是由青铜甲发展来的。青铜甲是很早就出现的,因为青铜的特性,它仅被做成胸甲使用。胸甲的四周有孔洞,可以钉缀在其他铠甲上,如皮甲或布甲。而从出土的文物看,战国时的人们已经了解了可以将铁片做成鱼鳞或柳叶的形状,就是甲片。然后用革或布带将它们连缀成甲衣。这样大大的增加了身体的灵活度,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躲避、防御和攻击。

还有一种衷甲,其实就是在铠甲外面披上一件外衣。

相比于身体,头部显得更加脆弱,所以当时同样非常重视兜鍪。

兜鍪也有几种:有用教小的铁片编串成一顶圆帽子的,也有用青铜浇铸的方法制成包裹头部的头盔,样子通常选用威猛的兽面,这样不但能保护头部,还能增加威猛的气质恐吓对方。

兜鍪通常会有装饰,除了前面说的制成兽面形象,还会在铜盔之类的上面竖一到两根管子,用来插入鹖尾(野鸡尾)、鸟翎等装饰物。

有趣的是兜鍪从外面看是非常光滑的,说明这些金属头盔都经过精心地打磨,但从里面看往往比较粗糙。所以要戴兜鍪通常会先裹上头巾。而戴上头巾也会让兜鍪的脱戴更加方便,因为在当时的礼法中,士卒在战场上看见长官要免胄行礼,否则就是不敬。而免胄就是摘下兜鍪。如《国语》中说:……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