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自《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滴个神》后看的第三部印度片,每一部都能带给我震撼感,同时引发我个人的思考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来说,这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一部,所以我就写了这篇影评,留住我此刻的感受我是从不同角度看待这部电影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摔跤吧爸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爸爸影评)

摔跤吧爸爸

这是我自《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滴个神》后看的第三部印度片,每一部都能带给我震撼感,同时引发我个人的思考。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来说,这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一部,所以我就写了这篇影评,留住我此刻的感受。我是从不同角度看待这部电影的: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父亲为了能完成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一直都很渴望能有一个男孩,然后把他培训成一个优秀的摔跤手,代替自己去实现梦想,但他连续生了4个女儿,一次次失望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直到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摔跤手的潜质,他决定要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开始对她们进行十分严酷的训练。父亲这一举动遭到无数人的反对和质疑因为这在当地村庄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但他十分坚持。当妈妈担心女儿们被训练摔跤后会嫁不出去,爸爸却坚定地说:“我不要让她们被别人选择,我要让她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这句话在我们中国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印度,这就是“另类”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把女儿当成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吗?这不就是父权主义吗?我觉得这没什么好狡辩的,确实有这种意味。但如果深思背后的现实也许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在印度当时的环境下,两个女孩如果不摔跤而是跟大多数印度女孩一样,最后结局就只能是到了成年后便嫁出去,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过上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的生活。然而摔跤能带给她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为什么不呢?可是年幼的小孩怎么懂父亲另一层的苦心和这些深奥的道理,直到有人跟她们说“为了你们的的未来,你们的父亲承受了所有人的嘲讽,如果是我我会感激我的父亲,因为他让你们有机会去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她们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苦心,她们从顽强反抗到欣然接受。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嫁人是每个女孩理所应当的结局,但当她们尝试到摔跤成功后的那份尊重,她们真正感受到也许父亲的愿望是她们最好的出路!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她们父亲的教育也许不是最理想的,但在当时确实是进步的也是有效的。她们父亲不仅教他们摔跤技术,更教给她们生活态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爸爸不可能时刻保护着你,我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想想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被父母强迫和安排过的经历,我们成长过程中可能无数次抱怨,但是有时候正是父母的严厉引导了我们造就了我们。

就梦想来说,父亲把自己梦想的幼苗播种在两个女儿的身上,严酷的锻炼她们,很多人可能觉得他很自私,但是其实他自己内心也备受煎熬,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教练这个身份面前父亲只能往后放了。在印度,难道妇女就不能有梦想吗?不,她们的父亲教给她们的就是要有梦想,要去努力去忍耐去拼搏,否则,只能跟大多数的妇女一样,成为附属品。Geeta的成功伴随着一系列的痛苦和欢笑。但在成为国家冠军之后,她选择了看起来更专业的教练,放弃了父亲教导的技术。更重要的,她也放弃了对摔跤的专注,她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享乐上。结果在随后的国际比赛中,Geeta成绩不佳。Geeta的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你要搭建起能支撑你梦想的平台你可能需要3年,但如果要毁掉你搭建起的平台只需要3天”成功的喜悦往往是最能蒙蔽我们的双眼和内心的,过度骄傲放纵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与此同时,Babita在父亲的教导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一样的结果。在困境中,Geeta选择了放下过强的自尊心,重新按照父亲的方法训练。可能你觉得Geeta和Babita完成了父亲的梦想已经很棒了,但我觉得父亲的梦想造就了Geeta和Babita新的人生或者说更多印度妇女新的人生更让我激动。在Geeta参加最终决赛的前夜,父亲对她说:“你如果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告诉她们其实女性还有别的出路,打破所有对女性固有的偏见。你的对手不是她而是所有歧视女性的人。” 在最后父亲缺席的时刻,她选择了独自成长,用父亲教导的方法赢得了金牌,完成了一位独立女性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