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宋江的铁杆兄弟,在宋江遇到危险时,李逵可以命都不要地前去救他,在绝大多数时候,李逵对宋江唯命是从,不敢有半点反抗,唯独在是否接受招安这个事情上,李逵旗帜鲜明地对宋江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1)

​梁山泊108将聚集之后,整个梁山篇到处“劫富”,势力愈发兴旺,在重阳节的时候,宋江便设了一个名为“菊花之会”的酒宴,让所有兄弟都要回来参加,不管是在多远的地方,做着多紧急的差事也是如此。

那么宋江在菊花之会上究竟要宣布什么大事呢?看上去就是他在那里吟诗作对而已,但那其实是他对梁山泊众人的一次重要试探,因为他在诗中吟道:“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但是梁山泊这伙强人,除了被他用计害了满门给赚过来的,还有很多是要与朝廷不共戴天的,这些人自然全都反对。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2)

首先是武松当先开口:“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很多朋友对武松与宋江之间的交情没什么印象,好像一提到宋江的心腹,首先想起的就是李逵、戴宗、花荣等人,而绝不会想到武松,但其实武松在江湖上遇到的第一个让他心怀感激的人就是宋江,两人很早以前就是结拜兄弟了。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3)

其次是李逵大怒,把眼睛瞪成了铜铃模样:“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说着就把身前的凳子给踢碎了。宋江一看这个情形,自己早年的结义兄弟与心腹手下,都跳出来反对自己,一时之间面子上过不去,但他并没有对先发难的武松回应,而是表示要将李逵给推出去砍头,当然最后只是将其给绑了一天。

随后再去安抚武松、鲁智深等人,表示自己之所以说要接受招安,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主要是因为听说当今皇帝相当圣明,只是为奸臣所蒙蔽,只要我们接受了招安,那么就能够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到时候兄弟们都名传天下,这完全不是为了自己考虑,而是为了兄弟们共同的命运。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4)

宋江在施展出要杀李逵的雷霆手段以后,态度又迅速软化,将姿态放得极低,这就让武松、鲁智深等人无话可说了。宋江的初次试探并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锲而不舍地推行接受招安政策,不顾武松、李逵、鲁智深、阮小七等众多兄弟反对,近乎是一意孤行地带着梁山泊接受了招安。

宋江为何要这么做呢?要知道想做好一个领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得人心,获得兄弟们的支持,而宋江知道接受招安这个事情,明摆着是不会获得兄弟们支持的,为何还是要坚持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他有着一个难言的苦衷,那就是他知道梁山泊的强盗生活,是无法像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的。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5)

梁山泊上的人们都是不从事劳动生产的,要吃要喝基本上都是靠抢,梁山泊附近的富户人家基本都被抢了个遍,至于贫民那也没什么好抢的。如果说梁山泊想要持续维持下去,那么他们就不得不一再扩充势力范围,好去抢更多的富户,可是一来他们的地盘仅仅局限在八百里梁山水泊,对外辐射范围有限,二来梁山泊好汉们也分成了种种派系,彼此之间并不团结,三来梁山泊作为强盗,天然就是被百姓们怨恨的存在,没有群众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梁山泊在众多头领都年富力强的时候,还可以凭借着附近的富户过生活,但是附近的富户没了,而头领们也相继老去,又该怎么办呢?这是埋在宋江心中的隐忧,他知道梁山泊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但是作为大哥,他又不能够将这种担忧给说出来,只能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宋江又不是柴荣那样的厉害人物,可以凭借着商业发家,又组织起强大的兵马,最终成为差点就统一天下的开国皇帝。以一个小吏的眼光来看,梁山泊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接受招安,否则下场会更加凄惨,这便是宋江之所以不顾众人反对,也一定要接受招安的原因了。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被招安(宋江为何不顾众多兄弟反对)(6)

至于接受招安以后的那个后果当然是很凄凉的,为朝廷南征北大多数死在战场,哪怕是幸存者也遭到朝廷暗害,真正得以善终的人屈指可数,而若是没有接受招安呢?只怕是整个梁山泊都会被一网打尽,连一个善终的人都生不下来,这最终结局如何,确实是很难说,而宋江的功过,也就难以评定了。

参考资料:《水浒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