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108名好汉聚集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是乐意招安的,朝廷降将们自然是乐意重新回到大宋的麾下;而那些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在梁山从事文员工作的“好汉”,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比梁山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发挥更大的作用;普通的好汉们则没有什么主见,只是随波逐流。

108个好汉中,也有一小撮人是不愿意招安的,比如说是鲁智深和武松,他们是梁山招安坚定的反对者,而武松其实在最开始也有想要招安的想法,但是当了二龙山的头领一段时间后,估计是被鲁智深的感染,也逐渐放弃了想要招安的想法。

那么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招安的念头呢?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1)

宋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官”!

招安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自然是红袍加身、当官做主了!而宋江从当小吏开始,心中就有一个当官的梦!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宋江“自幼曾攻经史”,自然将当官作为了自己人生的首要理想。

当小吏也是宋江的无奈之举,科举之路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县衙中当了一个小吏,而小吏也是能够晋升当官员的,这是宋江在科举当官之路走不通之后,选择的第二条当官之路。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2)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出了阎婆惜这档子事儿,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如果没有张文远从中作梗,他上下打点一番,这件事儿便遮掩过去了。但张文远却不依不饶,撺掇阎婆就是要将宋江赶下台,他好借机上位。宋江为了自保,只好逃跑!在宋江被抓,直到刺配江州,尽管晁盖几次三番地邀请,宋江也没有要落草梁山的打算。因为他还抱着有朝一日皇帝能够大赦天下,这样他又可以重新做回自己的小吏。

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宋江的前半生就毁在了这两点上,一个阎婆惜打乱了他由吏做官的梦想,一次江州醉酒,直接让他失去了承皇帝恩赦的机会。这次,宋江算是彻底失去了当吏的资格。也只有落草梁山这么一条路可走,而落草其实也是一条当官之路!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3)

武松的一句话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宋江没能通过科举、当小吏,实现自己当官的梦想,但是落草梁山,却也是一条当官的捷径。

而宋江之所以想到招安,其实武松曾经说的一句话,就已经揭示出了真相!

当初,宋江和武松在孔家庄第二次相遇,两人彻夜长谈,宋江还邀请武松要去清风寨投奔小李广花荣,但是武松却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这句话里,藏着很多深刻的含义。

首先,武松说自己“罪犯至重,遇赦不宥。”所以武松才选择了去落草,当初他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如果遇到大赦天下,也是能够从良的,但是在孟州武松所作所为,已经达到了“遇赦不宥”的地步,所以武松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落草。

宋江之所以拒绝晁盖的邀请,其实也是因为他所犯的错,如果遇到皇帝大赦天下,还是能够有幸被赦免的!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4)

其次,“异日不死,受了招安”这句话,可以说是传递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受招安的过程很艰难,一不小心就会身死道消;第二,武松一开始落草就是奔着招安去的。

武松的这句话,仿佛就认定了落草一定会有人来招安他们,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他说“异日不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武松认为自己落草一定会有人招安呢?而且宋江在听说这句话后,也没有丝毫惊讶,仿佛“落草——招安”就是一种常态!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5)

一句民谣

宋代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民谣“要高官,受招安”,这个民谣折射出了宋代普罗大众认为“落草——招安——高官”是一条当官的捷径,宋代庄绰在《鸡肋编》中写过这样的两句话,一句诗“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说的是当时想要当官走上仕途的捷径就是做贼,而当时的将军对待造反之人的奇谋妙计只有一个,那就是“招安”!另一句是“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句话更加直白,将要“想当官,先杀人放火,之后便可以接受招安当官”的社会风气描绘的淋漓尽致。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武松才会说出那句“异日不死,受了招安”的话,而宋江也正是基于此,并没有对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6)

“异日不死”道出了招安的风险所在,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宋江迟迟不敢接受晁盖的邀请落草梁山。但是宋江在江州提得反诗一出,他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和武松在孟州所犯的事儿一样,宋江在江州所犯的事儿,也是属于“遇赦不宥”的范畴,所以,尽管有“异日有可能会死”的风险,但宋江也还是走上了“落草——招安——高官”这种高风险,高收益之路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7)

众好汉对招安的态度

整个梁山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人,一种是像宋江、卢俊义、柴进一样,在落草前拥有一定地位的人;一种是像关胜、呼延灼这样,在落草前是朝廷武官的人;第三种便是像阮氏三兄弟一样,在落草前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甚至连温饱都是问题的人。

这三种人对于招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出身决定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追求目标的不同。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8)

比如说像宋江、卢俊义、柴进一样原本就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无论是自愿落草,还是被逼迫落草,但落草一旦成为既定事实,他们便接受了这个安排,并且还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够通过招安,再次成为大宋的“中坚力量”,踏上贵族之路,甚至可以拥有超越自己原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所以他们是梁山上最主张接受招安的一批人!

再说,朝廷武官们为什么愿意落草?像关胜、呼延灼这些人,虽然朝廷任命他们攻打梁山,但是他们的实际地位并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反而在兵败之后,还会遭到问罪。根据记载,北宋三百余起农民起义中,就有数十起是通过“招安”的办法解决的。宋江所在的北宋末年,招安更是频繁。

宋代不仅仅是平民羡慕那些通过招安得到富贵的人,就连一些不得志的武将和低级武官都是如此。所以当宋江将他们活捉之后,宋江用“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的说辞,很容易便将他们拉拢了过来。而这群朝廷武将,更是招安的积极分子,在重阳节菊花会上,只有武松、李逵、鲁智深站出来反对,其他人则更多的是默许了宋江的决策!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9)

像阮氏三兄弟一样的人其实是梁山上最多的一群人,他们在落草之前过得是今天有明天没的日子,他们对于“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日子是非常羡慕的,他们落草,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并没有真正地想要推翻大宋,改天换地。

所以当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众人也没有反驳,甚至在宋江提出招安之前,众人就已经有了招安的心思了,比如戴宗曾经在招揽石秀的时候说“只等朝廷招安,早晚都做个官人”;彭玘在说服凌振的时候也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等等,足以说明梁山众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愿意招安的。而像阮氏三兄弟、石秀这些原本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其实也更愿意接受招安,因为接受招安之后的日子,一定比当“梁山强人”安逸的多!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最后要招安(宋江为什么会想到招安)(10)

说到底,宋江和梁山众人之所以接受招安,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北宋初年朝廷就开了“招安”的口子,以至于在后来,形成了这种“要高官,受招安”的社会风气。北宋的招安政策有利有弊,虽然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部矛盾,再加上对外局势紧张,所以宋朝并没有像其他朝代一样被淹没在滚滚的起义浪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