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民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哕)(1)

2021年2月作者拍摄雏春美景

“哕(繁体字为噦,汉语拼音yuě)”,是呕吐的意思,如鲁西南人常说的“恁个熊孩子,刚吃完药,都哕出来啦”,再如《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中,唐僧师徒面对的最难的一个关口-第第七十五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中,孙悟空被狮怪吞入肚中,狮怪说“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还有一个意思是干哕,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如鲁西南人常说的“恁办的事真恶心人,让人干哕”。

苏北农民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哕)(2)

同上

在古代,“哕”引申为欲言又止的样子,如唐代韩愈做的《送文畅帅北游》中的“幽穷共谁语,思想甚含哕。”就是欲言又止的意思。也引申为唾骂;唾弃的意思,如清代钱谦益文中的一句“秦人皆哕其名”,再如宋代叶绍翁做的《四朝闻见录·三王得》一句“人即之,或咄咄哕骂,至以瓦砾诟群儿”。也有引申为唾,用力吐唾沫的意思,如在《醒世姻缘传》有一句“计氏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向脸上哕了一口”。“哕”还有一个“huì”的发音,意思是“有节奏的铃声”,如《诗·鲁颂》中的“莺声哕哕”;或是“光明的样子”,如哕哕其冥。这几个意思,在鲁西南地区没有用到过。

苏北农民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哕)(3)

同上

“哕”在中医上,是指呃逆之古称。如《灵枢·杂病》曰“哕,以草刺鼻,嚏而已”,《证治准绳·杂病》曰“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此事难知》曰“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医林绳墨》卷四曰“盖哕者,有声无物之谓,乃干呕也”,《医经溯洄集》以哕为干呕之剧者等,大体上是说人之所以“哕”,是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为胃气上迸,横膈拘挛所致。若您哕的厉害,建议及时到医院治疗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