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当代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1)

“如果你把时间都给了三流的东西,就真的就没有时间阅读一流的作品了!”

——布鲁姆(美国著名教育家)

一流作家甄选一流作品,几十年阅读史汇聚世界大师

哪些是余华心中最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

《一千零一夜》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将民间世俗的理想、圆滑的人情世故、神秘主义的梦幻、现实主义的批判性,以及命运的因果报应和道德上的惩恶扬善熔于一炉,其漫长和庞杂的故事犹如连成一片后绵延不绝的山峰。然而重要的是:只要仔细阅读全书就会发现,叙述中合理的依据在其浩瀚的篇幅里随处可见,或者说正是这些来自现实的可信的依据将故事里的每一个转折衔接得天衣无缝。

罗伯-格里耶《嫉妒》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3)

(漓江出版社,1987年)

回忆、猜测和想象使众多的阅读者百感交集,他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去经历往事的痛苦、焦虑和愤怒,同时还有着恶作剧般的期待和不知所措的好奇心。他们重新经历的心理过程汇集到了一起,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河,然后又汇入大海一样,汇集到了罗伯-格里耶的《嫉妒》之中。一切的描叙都显示了罗伯·格里耶对眼睛的忠诚,他让叙述关闭了内心和情感之门,仅仅是看到而已,此外什么都没有,仿佛是一架摄影机在工作,而且还没有“咝咝”的机器声。正因为如此,罗伯-格里耶的《嫉妒》才有可能成为嫉妒之海。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4)

(译林出版社,2015年)

这是一位奇妙的作家,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教会别人写作的作家,他的叙述里充满了技巧,同时又隐藏不见,尤其是他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外表马虎,似乎叙述者对自己的工作随心所欲,就像他叼着烟斗的著名照片,一脸的满不在乎。

博尔赫斯《永生》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5)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博尔赫斯在小说里这样写:“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这个句子为什么令人赞叹,就是因为在“干渴”的后面,博尔赫斯告诉我们还有更可怕的“对干渴的恐惧”。我相信这就是一个作家的看法。

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6)

(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

《百年孤独》塑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作家偶象,一个对想象力尽情挥霍的偶象,其实马尔克斯在叙述里隐藏着小心翼翼的克制,正是这两者间激烈的对抗,造就了伟大的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它的主题其实源远流长,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虽然作为小偷的儿子被人枪杀的事实会令任何母亲不安,然而这个经过了长途旅行,带着已经枯萎的鲜花和唯一的女儿,来到这陌生之地看望亡儿之坟的母亲却是如此的镇静。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和不动声色,人物和场景仿佛是在摄影作品中出现,而且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7)

(译林出版社,2012年)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绵延不绝的《追忆似水年华》里,让等待变成了品味自己生命时的自我诉说,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他在床上醒来时某些甜蜜的无所事事,“醒来时他本能地从中寻问,须臾间便能得知他在地球上占据了什么地点,醒来前流逝了多长时间”。或者他注视着窗户,阳光从百叶窗里照射进来,使他感到百叶窗上插满了羽毛。只有在没有目标的时候,又在等待自己的某个决定来到时,才会有这样的心情和眼睛。等待的过程总是有些无所事事,这恰恰是体会生命存在的美好时光。而普鲁斯特与众不同的是,他在入睡前就已经开始了—“我情意绵绵地把腮帮贴在枕头的鼓溜溜的面颊上,它像我们童年的脸庞,那么饱满、娇嫩、清新。”

对伟大作品的阅读,都像情窦初开的回忆。

——余华

余华读书分享(作家余华的书单)(8)

余华的文学大师书单

米兰·昆德拉

《笑忘书》

《被背叛的遗嘱》

博尔赫斯

《永生》

《南方》

《乌尔里卡》

《沙之书》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我弥留之际》

《沃许》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

《烈火中的平原》

加西亚·马尔克斯

《枯枝败叶》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恶时辰》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礼拜二午睡时刻》

欧内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

《白象似的群山》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卡夫卡

《城堡》

《乡村医生》

《在流放地》

《变形记》

布鲁诺·舒尔茨

《鳄鱼街》

《鸟》

《蟑螂》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河的第三条岸》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傻瓜吉姆佩尔》

拉克司奈斯

《青鱼》

史蒂芬·克莱恩

《海上扁舟》

霍桑

《红字》

契诃夫

《三姐妹》

《一个官员的死》

《草原》

贝克特

《等待戈多》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罗伯-格里耶

《嫉妒》

司汤达

《红与黑》

布尔加科夫

《大师和玛格丽特》

卡塔雷尔

《亡军的将领》

西格弗里德·伦茨

《德语课》

《面包与运动》

斯特林堡

《红房间》

《古斯塔夫瓦萨》

《半张纸》

鲁迅

《孔乙己》

《狂人日记》

哈金

《等待》

《南京安魂曲》

《自由生活》

《新郎》

《好兵》

莫言

《欢乐》

伊恩·麦克尤恩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谢尔·埃斯普马克

《失忆》

《一千零一夜》

一个人的阅读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发育史和思想成长史。

以上内容整理自余华《文学或者音乐》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

转自公众号“一个人的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