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作品摘抄(余华作品选)(1)

沁园春-共产党

余华

一九二一

上海租界,

贤达聚首。

谋划中国运,

未来宏图;

社会主义,

莽莽神州。

推翻旧制,

建新政府,

黎民百姓享自由。

分田地,

耕者有其田,

衣食愁否?

确保衣丰食足。

促使贫穷命运结束。

病夫站起来,

昂首阔步;

奋勇前进,

迈长征路。

重整纪纲,

运筹帷幄,

国强民富展宏图。

我华夏,

实现复兴梦,

名冠全球。

来自余华诗文选

余华的作品摘抄(余华作品选)(2)

彝族诗人文芳聪

作者余华

彩云南的文化名人层出不穷,

其中的杰出代表人是文芳聪。彝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深厚的文化底蕴履履建奇功。

他仿效徐霞客游览祖国山水,

呕心沥血地杜撰在诸多诗中:

闻得到广袤泥土浓浓的气息,

百花争艳的楚楚动人的芳容。

方山丛林中的清泉淙淙地流,

金沙江水惊涛拍岸震耳欲聋。

巴山夜雨涨秋池鱼儿肥又壮,

云贵高原蓝天白云展翅鹍鹏。

苍山洱海海波光粼粼清如镜,

八里百滇池烟波浩渺浪涛涌。

云南昆明市石林的奇妙名胜,

络绎不绝的旅游人翅指赞颂。

深圳市的繁荣昌盛令人羡慕,

改革开放的春潮浩荡唤东风。

他的诗词传遍祖国四面八方,

因为诗词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文芳聪的诗是大千世界缩影,

字里行间闪灼着华夏的恢宏。

文芳聪的诗文多次荣获嘉奖,

是中华诗林一棵挺拔的青松。

文芳聪,彝族,云南作协会员,曾获云南省文学类刊物优秀编辑奖。有诗文、小说在《诗刊》、《星星》、《滇池》、《壹读》、《中国三峡》、《金沙江文艺》、《新周报》、《云南日报》、《九江日报》等发表,有诗作入选《中国汉诗》全国少数民族诗歌大展。曾荣获《金沙江文艺》年度诗歌奖、中国作协“筑中国梦•抒襄阳情”优秀诗歌奖并入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襄阳风》。2015年9月出版诗集《吟哦苴却》,获云南省楚雄州第五届“马樱花文艺创作奖”二等奖。2020年6月被成都图书馆评为“新诗百年千家诗集”而收为馆藏精华。

来自余华诗文选

余华的作品摘抄(余华作品选)(3)

铁道兵兄弟

作者余华

投笔从戎铁道兵,

天赐良缘聚一起。

摸爬滚打同流汗,

生死与共同吃睡。

开山劈岭放大炮,

雷霆万钧惊神鬼。

金沙江上架金桥,

浑身是胆登云梯。

华蓥山区打隧道,

夜以继日创奇迹。

青藏高原筑天路,

风弛电掣巨龙飞。

成昆襄渝青藏线 ,

铁兵兄弟青史垂。

军营酷似大熔炉,

铸造铁兵亲兄弟。

志在四方走天下,

步履铿锵闪光辉。

自从退役各一方 ,

日思夜想总萦迴。

铁兵兄弟重如山,

今生今世永铭记。

(照片来自湖北省通城

县战友杨贻新的珍藏)

来自余华诗文选

余华的作品摘抄(余华作品选)(4)

勿忘国耻

作者余华

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地呈猖狂,

天皇和他的大臣们要蛇吞象。

推行“大东亚共荣”的战略,

进行了数十年的罪恶的秘商。

弹丸的小国瞄准了亚洲名国,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这好地方。

关东军佔领了黑土地的东北,

接着飞机大炮坦克横冲直撞。

借卢沟桥军事演习寻衅滋事,

迫使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日本鬼子佔领了大半个中国,

这种奇耻大辱怎叫国人能忘。

铁事实阐述颠扑不破的真理,

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家破国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转危为安靠伟大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中国人民终于走向繁荣富强。

永远勿忘那段刻骨铭心历史,

跟着共产党践行强国的梦想。

1937年7月7日夜(10点),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来自余华诗文选

余华的作品摘抄(余华作品选)(5)

编辑: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