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大规模美院毕业展,竟发生在小红书!近几年,随着小红书的“种草”属性愈发强大,以及“看展式社交”的兴起,小红书上关于艺术文化领域的内容生产越来越多了。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

“On Boarding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展览现场 上海 2022

目前为止,小红书月活用户达到2亿。并且在各类头部APP中,小红书活跃人数增速明显处于前列。

从社区浓厚的艺术氛围和用户群体的活跃度来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小红书正向成为国内领先的艺术社区平台发起冲刺,力图在这一领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许,从今年6月起由小红书发起的专属于2022年美院毕业生的项目(线上展与线下展)和“100位青年艺术家发光计划”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2)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3)

计划规划

对于一个内容社区平台而言,此次展览对当代艺术生态的格局会产生什么改变与影响?艺术与社交媒体平台如何相辅相成,达到1 1>2的效果?小编此次专访小红书艺术垂类运营、毕业展项目负责人葵拉(巩延),一起探讨这两个问题。

01

“被看见”很重要

葵拉谈及小红书为何想到要为美院毕业生举办毕业展时提到:“今年由于外部环境等原因,美院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课,到了4月,不少同学内心难免焦灼,除了要直面毕业后的生存压力,他们还在担忧今年的毕业展能否顺利如期进行,毕竟这正是他们等待多年的重要时刻。小红书艺术组对艺术行业的动态高度关注,当然亦会十分重视这个‘艺术高热IP’。”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4)

“On Boarding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展览现场 上海 2022

葵拉作为策展人,特别能够体会青年艺术家的不易与艰难。她坦言,有许多毕业生仍然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并未言弃。团队一致认为可以为此做点事情,由此策划了专属于2022年美院毕业生的项目(线上展与线下展)和“100位青年艺术家发光计划”,由衷地希望可以借助平台的力量,让同学们寄予多年心血的作品被看见,见证大家发光的时刻。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5)

“On Boarding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展览现场 上海 2022

当艺术作品被凝视,当其背后的创作者“被看见”,这目光的来处并不能只有一方。

葵拉欣喜地表示:“同学们被大众看见,他们之间也相互看见。从6月的线上毕业展开始,社区里涌现出的毕设作品数不胜数,同学们互相加油打气,与此同时,小红书用户们也看到了超高水准的艺术创作,纷纷留下了肯定和鼓励的留言,这些留言形成了一个温暖的能量场。社区用户对这些年轻艺术家的支持,让他们可以放心地把小红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

“其次是被行业看到,知名艺术家以及馆长、策展人都加入了这个项目,推荐官给出了非常真诚的建议,无私地分享自己是如何从艺术生成为艺术家的,同时来站内pick自己喜欢的作品,与同学们互动。”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6)

2022艺术推荐官

“除此之外,媒体与其他平台都更关注这个群体,推出了各种活动,同时各家媒体也开始去联系并报道他们的作品和故事。”

不负众望,在淮海年轻力的线下展览成为“艺术群星闪耀时”。

葵拉及其团队在8月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带到了线下,希望可以为同学们圆梦——一个真实的毕业展。“On Boarding”一方面是对同学们善意的祝福,代表着毕业后的启程远航,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该词也是新人流程之意,很多毕业生第一次通过展览和大众见面,正式进入艺术行业。她表示:“展览共计举办了14天,有近8000位观众前往观展,同时又回到站内发笔记分享看展记录。从观众到行业再到媒体,无一例外都对展览和作品给出了很正面的评价。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7)

艺术推荐官赵赵推荐作品《活的秩序6—1》

“活动至今,我们经常收到同学们的好消息,机会真切地来到了面前。比如作品被收藏,或被邀请参加展览。其中,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田绘楠因线上毕业展收到国内某知名啤酒的品牌设计创作邀请。”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8)

《美食图录》田绘楠 水印木刻 20×30cm×10 2022年

同样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冯蕤也因为参展而被某公司看到,受邀参加该公司线下展览。冯蕤发自肺腑地说道:“参加小红书线上展的效果远超我的预期,也让我多了很多粉丝和后续线下展览机会,特别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很多人评论、分析和夸奖,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让我有了更多的勇气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9)

冯蕤在“On Boarding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为观众讲解作品《水中人》

02

如何持续地“被看见”?

受客观因素限制,线下展览总有闭幕时。有道是“攻易守难”,闭幕后,如何持续地“被看见”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小红书浩如烟海的内容生产中,艺术文化领域仍算小众,非主流受众的内容,算法推荐的内容平台很难给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为此,小红书迈出了他们的第一步。“发光计划”中有提到在未来一年内陪伴这100位毕业生成长、发光,为这些优秀毕业生带去更多机遇。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0)

参展毕业生 崔良 《青史来仪》

首先让更多人看到小红书作为一个内容社区平台,这里有鲜活的反馈与直接的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作品的场域。当代艺术发生在当代,作品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有事情的投射。‘90后’‘00后’这批年轻艺术家,社交平台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工具,又是他们和朋友交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所以艺术圈也看到了这些年轻人区别于以往的特点,也在感受这些变化。”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1)

参展毕业生的笔记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2)

参展毕业生 罗盛天 《花花补丁计划》

小红书作为内容平台很欢迎优质而多元的内容,来让生态更丰富,而艺术内容又是其中非常特别又难以复制的,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深层思考,以及独特创意。所以我们也非常期待艺术创作者可以带来更多内容,和用户交流,同时也收获更广泛的关注。”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3)

参展毕业生 曾博《受身》

从传播角度来看,以视觉导向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当下的艺术生态。不必借助美术馆和媒体的力量,艺术家也能与观众建立关系——注册一个小红书账号,也许就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开始。就连Mr Doodle、赵赵、Daniel Arsham等一众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都热衷于在此分享日常与作品。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4)

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家入驻小红书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5)

佳士得成为第一间官方入驻小红书的拍卖行。

小红书这类新媒体传播平台在艺术展览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并实现了“用户即作者”的正向循环与口碑共创。由其吸引过来的观众大多数还会将展览作为自身IP内容生产的素材。艺术领域与社交媒体的交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给艺术带来的改变。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6)

小红书从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共创逐步走向与KOC和消费者的共创 图源:头条@未来智库

03

做好艺术与商业间的桥梁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虽然公众已经认识到艺术所具备的力量。但由于主题常围绕着神与神话,普通人大多只能在神庙里仰望艺术。直到如今,艺术与大众之间仍存在鸿沟,基于这样的现状,互联网平台能为艺术做些什么?

小红书近一两年来开辟了“不存在的美术馆”“像艺术家一样生活”等话题,这是其关注的焦点,亦有其优势所在。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7)

“像艺术家一样生活”活动界面

葵拉谈道:“小红书有多元且细分的艺术兴趣圈层,也在实时生长着新兴的艺术内容与风格趋势,这些上线了的活动,在带给用户惊喜的同时,也让小红书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平台价值。”

“小红书和艺术家、艺术机构正在一起探索新的内容形式,比如艺术共创或者可以让更多公众参与进去的艺术项目。而小红书社区友好的氛围,用户对于优质内容和艺术内容的需求,以及平台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样的内容土壤也非常适合这些新内容的生长。”

小红书整体设计风格 小红书正式布局艺术新赛道(18)

小红书线上毕业展与美院的合作给毕业生们很大的帮助 陈泳仪、颜黎淼、陈嘉敏 《算法人生》

“我们希望可以传递利他的初心,面向艺术领域,继续在青年艺术家孵化与扶持、艺术展览合作等小红书优势领域深耕,切实地为行业提供力量与土壤 ;同时也会积极地分享品牌资源和网络,将价值提供给双方。”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艺术文化领域的内容生产仍是小众,但内容社区平台必须拓展更宽频谱的优质内容诞生,去满足更广谱的内容消费需求。

艺术不再只为金字塔尖上的一小部分人服务,而是普罗大众也可以积极去感受的存在。至于之后,是深入其中,还是浅尝辄止的“泛泛而拍”,无论哪一种,都是有意义的接触。

编辑|张诗溦

校对 | 嘉琪

封面设计 | 卷毛

资料、图片|小红书艺术垂类运营,毕业展项目负责人葵拉(巩延)、REDstudio、头条@未来智库、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