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密工作方针和体制
● 什么是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从工作目的看,保密工作包括预防和打击窃密泄密活动;从工作过程看,保密工作贯穿国家秘密运行的全过程;从工作内容看,保密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指导管理、技术防护、监督检查等方面。
● 保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保密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 保密工作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中央保密委员会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党的保密委员会是党管保密的专门组织。下级保密委员会接受上级保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保密工作责任制
● 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有哪些?
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有: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责任制等。
● 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有哪些?
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主要有:履行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党的保密纪律、保密法律法规所要求和规定的保密工作领导责任,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教育、提醒、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遵守保密要求和保密纪律。
● 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有哪些?
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主要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保密法律法规;建立保密工作机构并指定人员负责保密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将保密工作情况纳入监督考核体系;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严肃查处泄密事件;对下级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等。
● 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责任有哪些?
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责任主要有: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自觉接受保密教育培训;依法保管和使用涉密载体及设施、设备;制止和纠正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接受保密监督检查;发现泄密隐患或泄密行为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等。
三、国家秘密
● 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 国家秘密分哪几个等级?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 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哪些?
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政党的秘密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属于国家秘密。
●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工作需要原则。不应简单地把知悉国家秘密视作一种政治待遇,或者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二是最小化原则。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 什么是国家秘密标志?
国家秘密标志是一种法定的文字与符号标识,用以表明所标识的物品(载体以及设备、产品等)承载内容属于国家秘密,并标示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
●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如何确定?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确定;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四、定密工作
● 什么是定密?
定密是指机关、单位依法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活动。
● 定密权是如何规定的?
定密权是指机关、单位对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进行确定,以及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事项的权力,分为法定的定密权和授予的定密权两种。法定的定密权是指依据保密法直接享有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权力。享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授予的定密权是指通过定密授权途径获得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权力。没有定密权或者没有相应密级确定权限的机关、单位,可以依法向有关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申请定密权。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主动作出定密授权。被授予的定密权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并接受定密授权机关监督。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 定密责任人包括哪些人员?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本机关、本单位其他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
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持证上岗。
● 国家秘密如何确定?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 国家秘密确定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国家秘密确定的基本程序是: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定密的具体意见,再由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 国家秘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变更?
当国家秘密确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或者国家秘密事项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国家秘密应当及时变更。
● 国家秘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解除?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保密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除。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定密机关、单位未决定延长保密期限的,该国家秘密即自行解密。国家秘密尚在保密期限内,定密机关、单位经审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解密:(1)保密法律法规或保者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2)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 “不明确事项”的密级如何确定?
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拟定为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拟定为绝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 “有争议事项”的密级如何确定?
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由原定密机关、单位作出决定。机关、单位对原定密机关、单位未予处理或者对作出的决定仍有异议的,确定为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为绝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五、涉密人员
● 哪些人是涉密人员?
涉密人员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即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
● 涉密人员分为哪几类?
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 涉密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涉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忠诚可靠;具备涉密岗位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 涉密人员上岗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由用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保密工作机构,依据涉密人员任职条件,进行严格任前审查。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个学时),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 在岗人员保密承诺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岗人员保密承诺书内容主要包括: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国家秘密信息,不违规留存涉密载体;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容的文章、著述;离岗时,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清退所保存的全部涉密载体;若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
●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当及时清退个人持有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及涉密信息设备,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脱密期管理等。
● 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多长?
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重要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一般涉密人员为6个月至1年。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
● 涉密人员应当报告哪些重大事项?
涉密人员需报告的重大事项主要有:发生泄密或者造成重大泄密隐患的;发现针对本人渗透、策反行为的;接受境外机构、组织及非亲属人员资助的;与境外人员结婚的;配偶、子女获得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其他可能影响国家秘密安全的个人情况。
● 涉密人员出国(境)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人员出国(境)应当严格执行出国(境)审批制度。确需携带涉密载体出国(境)的,应当履行审批程序。涉密人员在境外遇到盘问、利诱、胁迫或者其他重大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
● 涉密人员发表文章、著作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人员发表文章、著作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凡涉及本系统、本单位业务工作或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以及拟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提供报道,出版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应当事先经本单位或上级机关、单位审定。向境外投寄稿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六、涉密载体
● 什么是涉密载体?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纸介质涉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涉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光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激光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CD、VCD、DVD等各类光盘。电磁介质涉密载体包括电子介质和磁介质两种类型。电子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电子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各类U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磁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磁盘、软磁盘、磁带等。
● 制作涉密载体应如何管理?
制作涉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电磁泄漏发射防护等措施;制作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要及时销毁。
● 复制涉密载体和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如何管理?
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复制、摘录、引用、汇编,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绝密级涉密载体,一般不得复制、摘录、引用、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必须征得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同意。
● 收发涉密载体如何管理?
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手续。
● 传递涉密载体如何管理?
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指派专人传递时,要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
●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如何管理?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确需在办公场所以外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的,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涉密载体的去向。
● 保存涉密载体如何管理?
保存涉密载体应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配备必要的保密设施、设备,同时,应定期清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离开办公场所,应将涉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中。
● 携带涉密载体外出如何管理?
携带涉密载体外出,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涉密载体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管控之下。参加涉外活动一般不得携带涉密载体,确需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要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 维修涉密载体如何管理?
维修涉密载体应由本机关、本单位内部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确需外单位人员维修的,要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进行,并指定专人全程现场监督。确需送外维修的应送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进行,并在送修前拆除信息存储部件。
● 销毁涉密载体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指定的单位销毁。机关、单位送销涉密载体应当分类封装、安全运送,并派专人现场监销。自行销毁少量涉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销毁标准。涉密载体销毁的登记、审批记录应当长期保存备查。
七、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
● 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
新购置涉密计算机启用前,应进行保密技术检测。涉密计算机应按照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管理,不得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不得擅自卸载修改安全技术程序和管理程序;不得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 涉密计算机如何设置口令?
秘密级计算机口令长度应不少于8位,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月。机密级计算机口令长度应不少于10位,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星期,也可采用IC卡或USB Key与口令(长度不少于4位)相结合的方式。秘密级、机密级计算机的口令设置,应采用多种字符和数字混合编制。绝密级计算机应采用生理特征等强身份鉴别方式,也可采用IC卡或USB Key与口令(长度不少于6位)相结合的方式。
● 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涉密存储介质外出应当遵守哪些保密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涉密存储介质外出。确需携带外出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涉密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涉密存储介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同时,应采取身份认证、涉密信息加密等保密技术防护措施。
● 涉密计算机改作非涉密计算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涉密计算机改作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并采取拆除信息存储部件(如硬盘、内存)等安全技术处理措施。
● 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
严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应采取保密防护措施。
八、网络
● 什么是涉密网络?
涉密网络是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网络,按照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最高密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网络,参照秘密级网络管理。
● 涉密网络规划建设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网络应当根据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密级,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要求,依据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制定分级保护方案,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密码保护等技术措施。建成后,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 涉密网络运行使用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网络应指定内部人员担任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统一采购、登记、标识、配备信息设备,并明确使用管理责任人;依据岗位职责严格设定用户权限;严格控制存储介质使用和信息输出;加强对用户操作记录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违规或异常行为: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网络,应采取病毒查杀、单向导入等防护措施。
● 非涉密网络保密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
非涉密网络严禁存储、处理、传递涉密信息,发现涉密信息应立即删除并及时报告。不得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 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得在涉密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确需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网络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一次性光盘刻录下载,设置中间机,或者使用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信息单向导入设备。
九、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
● 使用普通手机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使用普通手机,不得在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不得存储、处理、传输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连接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或者涉密载体:不得存储核心涉密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红机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不得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位置服务功能;在申请手机号码、注册手机邮箱或者开通其他功能时,不得填写禁止公开的涉密单位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电信管理部门进网许可的手机;不得使用境外机构、境外人员赠送的手机。
● 使用电话机和传真机等通讯设备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使用普通电话机、传真机不得谈论或传输涉密信息。传真涉密信息,必须使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加密传真机。加密传真机只能传输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绝密级信息应送当地机要部门译发。
● 使用复印机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非涉密复印机不得复印涉密文件、资料。涉密复印机应安放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指定专人管理,不得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连接;启用前应进行保密技术检查检测。
● 使用打印机和扫描仪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非涉密打印机和扫描仪不得打印、扫描涉密文件、资料。涉密打印机和扫描仪不得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与涉密计算机连接不得采用无线方式。涉密文件、资料打印应进行审计记录。涉密文件、资料扫描应履行审批程序。
● 淘汰、报废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淘汰、报废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应进行清点、登记,经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后,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涉密载体销毁机构销毁。禁止转送、捐赠他人,更不能当作废品出售或随意丢弃。
十、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 什么是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保密要害部门,是指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保密要害部位,是指机关、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保管涉密载体的专门场所。
●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应把握哪些原则和标准?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应把握内部确定、分级确认和最小化的原则。保密要害部门应根据其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国家秘密的密级高低和数量多少确定,保密要害部位应视是否为集中制作、存储、保管涉密载体的专门场所而确定。
●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程序是什么?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直属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由各机关、单位确定,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认;省级机关及直属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由各机关、单位确定,报所在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并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中央和国家机关下属单位和省级以下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报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或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要求是什么?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
●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办公场所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确定安全控制区域,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和工作需要,采取电子监控、防盗报警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确定进入人员范围,安装身份鉴别装置,或采取其他控制人员进人的措施,对进入的工勤人员应严格监督管理。
●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技术防护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技术防护设备,对使用的信息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和产品应进行保密技术检查检测。保密要害部门禁止使用普通手机。保密要害部位禁止带入手机,确需将专用手机带入的,应经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批准,并登记备案。未经批准不得带入有录音、录像、拍照、信息存储等功能的设备。
十一、涉密会议、活动
● 涉密会议、活动保密管理原则是什么?
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明确涉密会议、活动各方的保密管理职责。
● 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采取哪些保密管理措施?
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根据会议,活动内容的涉密程序确定密级,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参加人员范围;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场所、设施、设备;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文件资料、录音录像等涉密载体,涉密文件、资料应统一编号,明确传达范围,需发给与会人员单位的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部门寄发;对参加人员提出具体保密要求。主办重大涉密会议、活动,应当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服务保障。
● 涉密会议、活动承办单位应采取哪些保密管理措施?
涉密会议、活动承办单位应按照主办单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明确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并要求其做好保密服务保障工作。
● 参加涉密会议、活动的人员应注意哪些保密事项?
参加涉密会议、活动的人员应遵守保密纪律和保密要求,不得擅自委托其他人员代替参加会议,不得擅自记录、录音、摄像,不得使用无线键盘、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或装置。绝密级、机密级会议、活动场所禁止带入手机,确需将专用手机带入的,应经过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批准,并登记备案。对于举办地点、参加人员需要严格保密的涉密会议、活动,参加人员及随行人员不得携带手机前往。秘密级会议、活动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
● 涉密会议、活动场所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会议、活动应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会场及设施、设备应经保密技术检查检测。会场内应加装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屏蔽设备。携带、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应经主办单位批准。不得使用对讲机、无绳电话、无线话筒、无线键盘、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或装置,不得使用不具备保密条件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涉密视频会议除遵守涉密会议、活动保密管理一般要求外,应按照涉密网络有关要求建设和管理视频会议系统,指定专人负责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维护和音视频录制,会议召开时应断开所有不参会会场的视频会议设备和网络连接,并对参会会场及设施设备进行安全保密检查,会议音视频资料应按照涉密载体管理。
● 宣传报道涉密会议、活动应注意哪些事项?
撰写新闻稿件应当认真遵守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和会议保密要求,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会议、活动提供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的,应按照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报道。凡是公开报道、播放的稿件、图片、录像片、录音带等,应请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或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审查批准。
十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 保密审查的原则是什么?
保密审查应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
● 保密审查的内容是什么?
保密审查主要是依据国家秘密基本范围和保密事项范围对拟公开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也包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是否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进行甄别鉴定,以确认拟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公开。
● 保密审查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严格审查责任和程序,明确审查机构。审查工作应由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保密审查工作人员应强化保密责任意识,熟悉掌握保密审查工作有关法律法规。
● 保密审查的程序是什么?
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应由承办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机关、单位指定的保密审查机构审查后,报机关、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审批。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对外公开发布政府信息。
十三、涉外活动
● 涉外活动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外活动不得带领国(境)外人员进入涉密场所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与国(境)外人员会谈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出入国(境)外驻华组织、机构和国(境)外人员驻地或陪同国(境)外人员活动不得携带涉密载体。遇有国(境)外人员要求提供有关涉密信息的应予以拒绝,并及时向机关、单位报告。不得利用国(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通信联络,不得使用国(境)外人员办公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 因公出国(境)团组保密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
因公出国(境)团组实行“谁派出谁负责,谁组团谁负责”,坚持内外有别、专人负责、全程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团组出国(境)前应对在国(境)外期间涉密活动的组织管理作出安排,明确保密管理措施。派出机关、单位应对出国(境)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使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应在我驻外使(领)馆屏蔽室内或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召开涉密或者重要敏感事项的会议,应在我驻外使(领)馆、驻外机构或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确需出国(境)携带或在国(境)外制作、复制、使用、保管涉密载体的,应严格按照涉密载体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 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确需提供的,应确定范围,进行保密审查和必要的技术处理,报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准,并按照政府间保密协定或根据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与接受方签订保密协议,要求其承担保密义务。
十四、保密违法违纪责任
● 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是什么?
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是: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 公务员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应受到哪些行政处分?
公务员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有关人员应受到哪些行政处分?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 共产党员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应受到哪些党纪处分?
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丢失秘密文件资料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在保密工作方面不负责任,致使发生重大失泄密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来源:兰山党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