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民间科研者刘喜汉)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为例: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天那么从立春节气开始,北半球就进入了春天,我国由南向北天气陆续转暖、气温不断升高那么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将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不断增强和随之向北推进,而随着副热带高气压的增强和向北推进,将挤压北面的空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沙尘暴是怎样形成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呢(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呢

(松原民间科研者刘喜汉)

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为例: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天。那么从立春节气开始,北半球就进入了春天,我国由南向北天气陆续转暖、气温不断升高。那么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将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不断增强和随之向北推进,而随着副热带高气压的增强和向北推进,将挤压北面的空气。

那么由于这时内蒙古大部和东北大部等北方地区还处在大地化冻期间,特别是早些年,这些地区地下水位高,大地表土层普遍含水量高,这样到了冬天就会产生厚厚的冰土融合的冻层。这样到了春天,由于这些北方厚厚的冰土冻层熔化会不断释放出凉气,而大量凉气到了空气中膨胀会产生冷高压。所以这些北方地区春天不断产生的冷高压,会对南面春天向北推进的副热带高压气流造成阻力。

然而,这时华北地区和西北一些地区,由于春天降雨比较少,土壤偏干燥,因此春天阳光照射升温比较快。那么当南北两面的冷暖高压气流相对挤压到一定时,将使上述中纬度地区的空气在升温时不断上升,而空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受阻、将向南北两面扩散,等扩散到远处下沉将使南北两面低空气压升高,这样两面低空的高气压将向中间纬度地区流动,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南北两面大气对流的天气系统。所以这种大气对流很容易使这些中纬度地区产生浮尘、甚至是沙尘天气。那么这时不管是出现强西南风还是强西北风,借助于中间纬度地区上升气流、都将在这些西部沙漠等地区刮起强大的沙尘;这时如果是清明节以前的早春时节,因受南北两面的冷暖高压阻力,将使扬沙或沙尘暴只能向东影响华北地区等。而在清明节到立夏这段时间,由于北方气温不断转暖,这时南面的暖高压将不断突破北方的弱冷空气阻力,所以这段时间才能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刮起大的西南风,产生大的扬沙天气。

但是,上述只是早些年容易出现的沙尘天气。然而由于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力修建水力,使排涝和泄洪能力增强,致使北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含水量较低,这样到了冬天就没有了厚厚的冰土冻层。那么由于冻土层化冻比较快,而且不会产生大量凉气释放而产生冷高压,从而不会对南面春天向北推进的暖高压气流构成大的阻力,因此春天不会在南北方形成冷暖高压相互挤压作用等,而导致的沙尘天气。再加上我国对西部沙漠化的治理,所以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我国近些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少,并且出现的强度越来越弱。

可是,今年3月13日晚起源于蒙古国的强沙尘暴,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那么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由于去年8月末和9月上旬的三次强台风连续袭击了我国东北地区,给东北地区等带来了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地下水位上涨,大部分地面积水,由此导致了去年冬天又出现了较厚的冰土冻层,从而导致了今年春天这些地区大地化冻时又出现了冷高压天气,进而对今春由南向北推进的暖高压气流又造成了阻力。

第二、是跟1月12日发生在蒙古国(北纬51.28度,东经100.50度)的6.8级强地震有关。因为根据我几十年来对地震的研究,“地震一定是震源石油放热引起的”。据此,由于地震之前的震源石油放热,至少在多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6.8级强地震所释放出来的热能是巨大的。那么该震源热能量释放期间,通过地下水等传热到地表、再不断向外释放热能,由此阻碍了冷空气对这以南广大地区的影响,致使这些地区去年秋冬季降水非常少,使地表土壤偏干燥,因此非常容易起沙尘。

再者,地震之后震源区和周围地下水存在着巨大量积热,因此不断释放出来的热量,导致了该大范围地区地表温度偏高;而气温持续偏高将导致空气受热不断上升,那么空气上升到高空受冷将向四外远处扩散下沉,从而导致四外低空气压增高,而外围低空的高压气流必然向这中心流动,当强度达到一定时,就产生了类似于台风生成之前的天气系统。那么到了3月13号晚上一股强冷空气从北面进入到了这一地区,在这一中心快速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就卷起了巨大量沙尘;而与此同时,从新疆进入我国的一股强冷空气,在西部沙漠等地区也刮起了大量沙尘,并于蒙古国沙尘暴汇合,所以在两股强冷空气的共同推动下,使该强大的沙尘暴开始向东南方向快速扩散移动,之后受南方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冷高压的阻力,致使沙尘暴向东行进,到了15号中午主沙尘暴移出了北京地区,之后向东和东南方向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