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怎样更好的提高)(1)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班杜拉,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1925-2021))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而自我效能感本身则是建立在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上的:

1、直接经验

也就是我们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

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

3、言语说服

也就是他人的劝说、激励等。

4、情绪唤起

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唤醒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人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具有明显的行为效应。拥有多种技能并不等于在各种环境都能很好地应用它们。正是因为这样,拥有类似技能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同的。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为导向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支持行为的各种技能。

自我效能能够使我们树立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在困难面前更加坚持。大量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工人的生产率。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怎样更好的提高)(2)

那么自我效能感能够从多个方面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职业选择。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愿意选择有更多自我效能感的职业领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身擅长的一面,如果从最简单、最擅长的事情开始做起,那么人就会很容易突破,获得成就。

在日积月累的进步中,这样的成就感会让自己变得自信,对完成某项工作行为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坚信自己能行。

像量子通讯领军人物潘建伟,使我国量子领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抗疫情首席科学家钟南山,挽救我国无数人的生命,永远的值得我们尊重!

2、影响职业表现。

在我们有更高自我效能感的领域,我们会表现出更高的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拥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领域,我们的表现会低于正常水平,从而收到更多的负面反馈。

其实我们做人的底气,大多来自于自身所掌握的学识,甚至是自己的认知。

要想自身有底气去完成某项工作,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靠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有面对的勇气。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怎样更好的提高)(3)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大家都熟悉的霍金(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男,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有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经过马路时不小心被小汽车撞倒,这次事故是霍金的左臂骨折,而且头部也被划破,从医院里缝了13针,而经过两天的时间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 虽然霍金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他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3、影响努力和坚持。

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领域,我们更愿意付出努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愿意顽强地坚持;而在自我效能感低的领域,个体更易于放。

每当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改变逻辑找一切理由去完成。坚持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将会丰富生命的宽度。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影响情绪。

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职业低潮期依然能保持乐观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态;而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职业低潮期易于悲观沮丧,看不到希望。

其实我们大家没有天生就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的,大家都是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或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人能够很快掌握方法,学习的效果会好一些,有的人则没有掌握好方法,所以学习的时间长一 些。

无论是事情还是人让你生气、难过,首先,都微笑一下,微笑是清扫负面情绪比较好的方法。其次,糟糕的事情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说放一放再去处理。面对糟糕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有些失控,但是冷一冷的话就能够让情绪有一个回缓的空间,慢慢地控制情绪就不那么难了。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怎样更好的提高)(4)

非洲野马与蝙蝠

非洲草原野马死亡的故事好多人都非常熟悉,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在攻击野马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

蝙蝠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应归咎于它暴怒的习性。

小不忍则乱大谋。想要做大事业,就得有能盛得下大事业的心胸和度量。

希望通过以上方法,我们都能减少限制性信念,提高我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