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含义】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用法】

用于贬义。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成语故事-害群之马)(1)

【示例】

①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这种害群之马,非铲除不可,像他这种人,不但扰害别人,而且使别人受他的恶影响。”

② 茅盾《子夜》五:“我是主张和平的,我不喜欢用高压手段,但我在厂里好比是一家之主,我不能容忍那种害群之马。”

【出处】

①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② 宋·刘安世《应诏言事》:“盖此等行为巇崄,若小得志,则复结朋党,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成语故事-害群之马)(2)

【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次,黄帝要去具茨山,却在襄城迷了路。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放马的男孩,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吗?”

男孩回答说:“知道。”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院的住处吗?”

男孩也回答说知道。黄帝听后心里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问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成语故事-害群之马)(3)

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我在外游历,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对我说:‘你在外游历的时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罢了。”

黄帝觉得男孩很聪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

男孩只得说:“治理天下的人,其实与放马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将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

黄帝很满意男孩的回答,称他为“天师”,并恭恭敬敬地对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