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的应用越装越多,能交心的朋友却越来越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现在流行奶头乐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现在流行奶头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奶头乐)

现在流行奶头乐是什么意思

乱七八糟的应用越装越多,能交心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将近5000人的微信联系人,找不到一个可以聊20分钟闲话的人。

白天的时间交给了公司,晚上的时间交给了各类杀时间的应用。

凌晨一点的夜里,纵使手机一次次往脸上掉,也要刷掉所有的新鲜事,点完朋友圈的赞,看完白天摸鱼时收藏的抖音小姐姐。

迷醉“奶头乐”

前段时间,也就是抖音最火的那段时间,“娱乐至死”言论甚嚣尘上,各路大神们对于21世纪以来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展开了又一次的反思。同时,为了不使自己的理论站不住脚,人们纷纷抛出名人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名人名言中流传最广的,最有名的,当属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苏黑头子:兹比格涅夫·卡齐米日·布热津斯基说的那个战略名词“tittytainment”。不用查牛津,这词儿牛津上没有,是老爷子自己创的,两个词拼起来的,中文译名很有意思:“奶头乐”(其实按照意译应该是奶嘴乐)。

这个理论非常有意思,大概的意思就是全球化会带来一个重大的问题:贫富悬殊。在全球化的视角下,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会变的越来越富,剩下的80%人会被逐渐“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所预测的那种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

而要使那些80%被“边缘化”的人安分守己,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高枕无忧,就需要采取色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解除被“边缘化”的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

这样一来,就需要用令人陶醉的娱乐方式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利益集团的“邪恶”目的: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基于这个理论,衍生出很多理论,这类理论的核心基本都是“邪恶的愚民计划”:通过各种手段让底层人民逐渐迷失,安于现状,不再奋不顾身的往上层爬。

作为较为流行的名人名言,在这次讨论中,布热津斯基的这个“奶头乐”理论以及衍生出的“二八理论”被多次提及。“大彻大悟”的人们站出来大声疾呼: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毁掉的!

探询“奶头乐”

事情真的如这群人所说,我们引以为傲的思辨能力就是被这类内容消耗掉的么?也对,也不对。

我们这代人早就习惯用戏谑去讨论严肃的话题,逃避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远离深层次的思辨。把自己囿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即使真的想要寻找个什么精神家园,去的也是网红圣地。平日里接触的,喜欢的无非就是娱乐八卦、基腐宅、真人秀、口水歌这类毫无营养的内容,在这上面耗费的时间非常多,还冠以“消遣”的名义来安慰自己那颗不安的心。

而当真的有人开始反思这一切的时候,寻找一个谜底的时候,“奶头乐”理论就是一个很成熟且带点阴暗的解答。但是,仅仅这样的一个理论就能解释通目前所有的问题么?我们的思辨能力,原来是被别人有意识的扼杀掉的?

广义上来讲:人类社会中一般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文化服务于上层阶层,我们古代叫阳春白雪;一种文化服务于社会整体,我们古代叫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一般被称为精英文化,下里巴人一般被称为民俗文化。当然,这两种文化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举个例子,诗经和乐府就可以看做是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的一次筛选和归类。戏曲成为国粹也可以看成是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的补充。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奶头乐”文化其实是下里巴人的一部分,下里巴人并不是专门服务于底层的文化,而是服务于人性某些方面的社会整体性文化,阶层更高的人同样也在消费这种文化。

有意思的是,随着传媒业的蓬勃发展,流量与资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亚文化逐渐诞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内容壁垒。到了这种语境下面,“奶头乐”更像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了,每人都拥有了各自的“奶头”,谁都躲不掉文化对己身的影响。

现代传媒业的背景下,大量资本的介入使得文化工业化变成了可能,而文化工业化就使得文化产品变得更加便捷,现代网络及通讯业的发展又使得内容传播更加的病毒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资方只需负责搭台及制定相应规则,内容生产者便会源源不断的将内容上传至平台进行传播,相应的受众则可以便捷的享受内容带来的乐趣。“奶头”越来越多,沉迷于此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根本无视原有阶层。

“奶头乐”困境

当我们在讨论“奶头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讨论当下的媒体产业。“奶头乐”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各个环节都充斥着媒体的影子。更有意思的是,作为文化的一种,“奶头乐”可以基于内容认知创建各类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存在基本上肢解了现存的共同体,同时会对现有的共同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重构。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尊重个体表达的大环境下,“奶头乐”不仅不会消散,反而会越来越合理的存在。

道理都解释清楚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之前的那个问题: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怎样一步步被毁掉的?

很简单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一步步被你自己毁掉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在逐渐扼杀自己,面前就是一个舒适区,你在心满意足的,一步步的陷进去。白天的时间给了工作,夜晚的时间交给了自由。工作是什么?工作是无尽的拖延、扯皮、争执,自由是什么?自由是抖音、微博、王者荣耀。放下手机已然凌晨,当困意袭来时,陪伴你入睡的就是床边的那本半年前买来的书籍,书名《逃离北上广》。

破局“奶头乐”

好了,现在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你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目标做过一些事情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又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世界,这世上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在吸引着你:这个明星出轨了,那个搞笑视频让你哈哈大笑,那个科技产品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通过网络,你了解了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感觉视野和见识变的更开阔了,和别人聊天也变得越来越有谈资了。

可是这些都有什么用呢?这些并不能帮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也不能更好的去塑造你自己,你的那些漫无目的的需求是根据你自己的随手点击制造出来的,你的兴趣是被引导的,你的追求是被煽动的,这些都不是你需要的。

每个人对于自我的塑造都是痛苦的,对己身的塑造,就在于自己如何使用自己的每一份时间与精力,你对待自己越严苛,你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每个人都是好逸恶劳的,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愉悦感,便想要沉溺在里面,随着自己获得的愉悦感越来越高,便会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从而期待别人为其做出思考和判断。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简单,找到一个能真正塑造自己的东西,例如学习。

把它安排进自己的每一天。不求能给你带来多少物质上的回报,也不求自己能出类拔萃,只需要让这件事情来对抗那些纷纷扰扰,让你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即可。

愿你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保持清醒,找到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

[1]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M].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