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不互动,照样精彩 VS 讲授式课程如何才能受欢迎

郭德纲的小剧场相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相声——能和观众逗的相声,让我们觉得新鲜也亲切,但这里其实也带来一个大问题——大舞台那种不跟观众互动的主流相声就真的没有魅力了吗?

如果有人同意,我想,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会默默飘过……

侯大师的相声也不咋跟观众互动,但依然魅力非凡,让人迷恋不已。

郭德纲单口相声经典之作(郭德纲单口相声为何引人入胜)(1)

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魅力非凡

同样的问题,无法跟学生互动的百人大课,就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

如果有人同意,厦大的易中天、复旦的王德峰和华师的戴建业老师一定表示不服……

他们的课,没有互动,看起来就像是传统的“灌输式课程”一般,可为何就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呢?

传统大舞台的相声要怎么做,才有魅力?这个问题,就跟——传统的讲授式课程如何做,才能引人入胜 一样,想必是多数一线教师所关心的。

无疑,小班研讨课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但这不代表着“讲座式课程”就不行。只是,你要明白,不互动之外另有——“诀窍”。

让我们再回到郭德纲。

众位认为,郭德纲相声里面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类?

没错儿,我个人认为,是:单口相声

郭德纲单口相声经典之作(郭德纲单口相声为何引人入胜)(2)

郭德纲 VS 戴建业

您要能找到这两位的共同点,这个诀窍也就解开了。

戴建业说:文学不和当下结合,就死了。所以,他讲座里的李白,就是一个狂到没边儿的文艺青年;他讲座里的杜甫,更是一个能把牛皮吹破天的仓库保管员。

戴建业老师通过这种和当下结合的形象转化,让李白杜甫这些古代人物仿佛一下子走到了我们身边,成了我们身边的热血青年。

郭德纲也深谙这种诀窍。在他的长篇单口相声《济公传》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是——和尚道士做法时候可了不得,念的咒语非常神秘,此咒语是: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每每听到此处,我都笑得停不下来。

还有老道刘太真拜济公为师后用港台腔叫把巴,济公住黑店逗小二喝酒嗨不嗨、不嗨之类的桥段手法,让人觉得对传统评书的改造太大胆,太搞笑,太没道理,可你就是太喜欢。

郭德纲的单口相声,有灵气!他完全跳出了传统的窠臼,走的不是因循守旧的古板路子,而是用当下的语言进行了改造,用新瓶装旧酒,让旧酒也时髦起来。

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这个问题必须点破了,传统的“讲座式教学”依然会是课堂主流,尤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课堂百人化、基础教育大班额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这一点几乎不可避免,并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小班研讨课虽好,但行之也难。那么,用点诀窍,把大班课讲得风生水起,妙趣非凡,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

如果我们把握了“知识要与当下结合”这一诀窍,也许你的“没法互动的大课”也可以精彩起来。

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表达形式,立刻就会让你的课生动鲜活,这样的方法论,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多用比喻,多用案例,多讲故事,多说背景,总之,你要给枯燥的理论以一个具象的佐证,把高高在上的抽象知识落回人间。这样的讲法,你的课,不精彩都难!

啥?你不知道怎么“跟当下结合”?那就多听听这几位老师的课吧——

郭德纲单口相声经典之作(郭德纲单口相声为何引人入胜)(3)

这三位,均是知识“与当下结合”的高手!


结尾:我想,郭德纲先生应该没有学过专业的教育学理论,这种语言转化的技法纯属无师自通;就算是戴建业教授、王德峰教授和金一南教授也未必知道,其实,这种技法,在教育学领域是一种专业理论,它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学科教学法”。

这个,就是教学新手和高手的主要区别。换言之,掌握了“学科教学法”,你就能成为教学高手。

那么,啥是个“学科教学法”,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留言说下,我继续用白话说说。没人感兴趣,那就就此打住了……[机智][机智][机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