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解析青虾生态高效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

_陈倩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蒋速飞副研究员:青虾新品种的引种与养殖

青虾新品种及引种:青虾现在有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青虾“太湖2号”两个新品种,以及新品系青虾“太湖3号”。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规格大、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势。

新品种引种方法:①原种。每年5月中下旬的抱卵虾或7月虾苗,主要供应给种虾合作生产基地。②种虾。每年元旦开始至3月中旬,按先定先得的原则供应“太湖2号”种虾。③一代苗。每年7月上、中旬供应,6月前完成预订工作(主要针对河蟹池塘)。④二代苗。供应时间为12月中旬-翌年3月中旬(溧阳社渚河蟹池塘)。引进基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原种基地)、各种虾合作生产基地。青虾新品种养殖主要采用好品种、好饲料、好水质、好水草和好管理等方法,以实现好品质和好效益。

好饲料主要为:①饲料品种。“太湖2号”专用饲料、南美白对虾饲料、罗氏沼虾饲料。②投喂方式。全池均匀撒投,最好使用投料机。③投喂量。投喂量为青虾体重的3%~10%,阴天下雨时少喂,蜕壳高峰期少喂,以第2天上午6点虾料被吃完为准。④冬季、早春也需定期投喂饲料。

好水质主要为:①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不超标。②溶氧 5 毫克/升以上。③透明度40~50厘米。④菌相、藻相平衡。有益菌在数量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菌群的平衡,有效防止疾病发生;藻类也是如此。⑤水质保持肥、活、嫩、爽。⑥少用消毒剂和抗生素。

好管理主要为:①加强饲料投喂、检查残饵工作。②加强水质、底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工作。③注意水草维护。④捕捞在8月中旬-翌年清明进行,前期要考虑市场价格,捕大留小,注意避开蜕壳高峰期和闷热天气。⑤做好越冬管理(水位、肥度、投饵及纤毛虫、绿头虾、青苔防治)工作。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国勤研究员:青虾育苗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青虾产业现状: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也是我国大规模养殖淡水虾中唯一的本土品种。青虾具有养殖周期短、投入少、病害少、适应力强、价格稳定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品种。江苏是我国最大的青虾养殖区和消费区,主养面积 20 万亩左右,混养面积145万亩,年产量12万吨,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青虾是江苏渔业十大主推品种之一,青虾养殖业已成为江苏省养殖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渔业增效的新兴产业。青虾苗种繁育面临的问题有:①良种供应严重不足。青虾养殖放苗量大,亩放苗量少的8万~10万尾、多的15万尾,而育苗所需要的良种受生产规模限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②育苗产量偏低。亩育苗量一般为40 万~50 万尾,只能满足不到 5 亩的养殖需求,育苗塘口配比高不仅资源消耗大,而且严重影响了良种推广效率。③育苗技术模式落后。传统单一的育苗模式导致育苗效率较低,成为制约青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用好种、好技术、好模式进行优质青虾苗种的高产高效繁育。

淡水青虾的养殖新技术(行业专家解析青虾生态高效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1)

优质青虾苗种高产高效繁育主要是要熟练掌握育苗关键技术和采用育苗新技术、新模式。熟练掌握育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引种。引良种和自留种时要引进种源清楚的优质良种青虾,首选是青虾良种场和良种繁育场;要选留塘养殖不超过3代的青虾,并通过与种源清楚的养殖户部分换种作为种虾。种虾要求肢体完整、体质健壮、反应灵敏、无病无伤,注意雌雄选留标准的差异,不要只偏重大个体,否则易出现雄虾多、雌虾少情况。有条件的建议引进青虾“太湖2号”良种:产量高、规格大、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最佳引种时间为 12 月-翌年3月中旬,此时水温相对低、运输伤害小、虾成活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池塘驯养,可提高抗逆性,更好地促进虾性腺发育。引种前要做好清塘、晒塘、消杀及增氧设备的准备工作。采用活水车网格箱分层运输法运输。该方法对虾的伤害小,适宜于长途运输,运输时间可达 10 小时以上;在水温10℃以内、运输时间3小时以内,运输和下塘成活率达95%以上。放养前要进一步确认种虾规格,保证同一池塘的种虾规格基本一致,并一次性放足;放养前12小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种虾放养时水体中溶氧充足;提前测量运输水体和池塘水体的温度,确保两者温差不超过3℃。人站在水中,将引种的网格箱沉入水中,打开网格盖,边走边抖动,将虾沿池塘边缘缓慢倒入水中。②亲本培育。要做好投喂管理、水质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③虾苗孵化。预先严格做好育苗塘清塘消毒工作。当雌虾抱卵率达60%以上,应及时采用地笼捕出抱卵虾,再搭配少量雄虾转入育苗池。收集的抱卵虾需加以选择,要求个体较大、体长4.5厘米以上、规格整齐、虾体健壮、活力强、卵粒发育基本同步。④虾苗培育。要抓住3个关键环节(开口、转食、转底环节),掌握5项关键技术(培育开口饵料、及时调整饵料、保持溶氧充足、防止应激、适时轮捕)。⑤虾苗捕捞。一般捕大留小,采用赶网捕捞。

采用育苗新技术、新模式主要是构建高效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大规格抱卵虾、选择抱卵虾放养最佳时段、创新高效繁育设施和创建育苗新模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波研究员:青虾“太湖2号”专用饲料应用示范

青虾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①专用饲料缺乏,饲料质量良莠不齐,市场饲料价格不一;饲料营养水平不一,引起虾营养不良、蜕壳不遂、成活率低。②采用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饲料,价格为5 000~9 500元/吨。③饲料系数偏高,一般在2.0以上。

饲料选择关键是考虑保肝与解毒、护肠与消化、补钙与蜕壳、蛋白质的选择等因素。

饲料选择考虑的3个关键点:①保肝与解毒。肝脏是最大的营养物质处理器官,在肝脏内进行营养的合成、分解、转化、贮存,具有消化、排泄、解毒及免疫等多种功能。随着气温的升高,虾摄食增加,肝负担增加,要加强保肝与解毒工作。饲料中可添加中草药提取物、胆碱、甜菜碱、肉碱等。②护肠与消化。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需要消化道吸收能力最大化;肠黏膜屏障系统具有阻碍肠腔内细菌入侵和毒素吸收的功能,动物机体中70%的黏膜免疫系统位于肠道组织中。饲料中可添加中草药、EM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等。③补钙与蜕壳。虾蜕壳、硬壳要求身体积累足够的钙,体内有足够的能量。蜕壳过程中能量不够,虾不能完整蜕壳而死在壳中或勉强蜕壳后没有能量躲避其他虾和保护自己而无法存活,或蜕壳后新壳无法变硬而容易被攻击致死。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离子钙可促进藻类繁殖,改善恶劣天气及用过杀虫剂后虾厌食现象。过氧化钙具有增氧、降氨氮、改良底质、清除硫化氢、增加水的硬度、澄清水质的作用。氧化钙(生石灰)具有灭菌除害、调节 pH、调节水质、增加营养作用。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碳酸钙(贝壳粉)等饲料添加剂可作为补充钙源添加于饲料中。

青虾饲料5项关键技术:①添加鱿鱼膏、呈味氨基酸、核苷酸、DMPT等诱食剂,可提高青虾采食量。②添加发酵饲料、酶制剂等,可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③添加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中草药、茶树精油等,可保障青虾肠道健康。④添加甜菜碱、牛磺酸、L-肉碱等,可提高营养素代谢水平,保肝护肝。⑤添加蜕皮激素、离子钙等,可促进青虾蜕壳。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邹宏海研究员: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新技术

青虾的习性与特点:①栖息。青虾是底栖生物,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平缓的浅水区。②食性。青虾为杂食性、偏动物性。③活动。青虾游泳能力弱,以攀爬为主;负趋光性,昼伏夜出。④生长。青虾生长速度快。⑤其他。青虾可秋繁。⑥市场。青虾不耐运输,价格高且稳定。青虾养殖主要有主养和混养模式。主养模式主要有双季主养和单茬放养,轮捕上市,特点为虾生长快、周期短、售价高。

双季主养:春季1茬+秋季1茬,两茬养殖、清塘两次;春季放虾种15~30千克/亩,秋季放养虾苗10万~15万尾/亩;亩成本约3 000元,亩效益 3 000 元 左 右 ; 青 虾 主 养 区 均 有 分 布 , 近30万亩。

单茬放养、轮捕上市:秋放时,清塘1次,一般销售到清明前后。养殖模式主要是虾蟹混养、轮养等。虾蟹混养主要为两季青虾+河蟹;连茬养殖,清塘1次;河蟹产量达到70千克/亩以上,青虾产量20~50千克/亩,效益4 000~10 000元/亩;河蟹主养区均有分布,占比达到80%以上;养殖模式有以蟹为主、以虾为主等。与鱼混养时主要为青虾+常规鱼,常规鱼一般选择非肉食性品种,包括四大家鱼、鲫鱼、鳊(鲂)、斑点叉尾■等;特点是产量不高,套(混)养可额外增加产出,额外投入少;成鱼养殖,套(混)养以投放苗种为宜;鱼种池,连作时一般利用上半年时间。

扬州大学高晓建老师:青虾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2020年全国青虾产量达22.9万吨。江苏是青虾养殖和消费大省,青虾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青虾集约化养殖,追求生产规模及产量会使水环境日趋恶化;虾病害频发,难以控制;不规范用药会造成药物残留;病害防治研究不足,有效防治技术缺乏,最终严重制约青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青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团队针对青虾主养区开展病害调查,发现青虾病害大多导致虾呈散发性死亡,栖息在水草中的虾死亡后不易被发现,个别塘口有“排塘”现象;青虾养殖生产中涉及的病原类型多样且复杂,一些塘口虾死亡率可达80%左右,高者可达 100%;一般流行期为 5-10月,高峰期为7-9月,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危害青虾养殖生产的疾病主要包括红体病、红点病、红鳃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①青虾红体病。患病青虾肝胰腺肝小管腔及肝小管间隙增大,刷状边界消失;鳃丝细胞明显膨大,细胞多数破裂,鳃丝粗细不均;鳃组织细胞膨大,出现大面积空泡;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特征。病虾行动呆滞,食欲下降或停食,引起大批死亡。一般在5-10月流行,高峰期在7-9月。主要危害成虾,死亡率80%左右,高的可达100%,危害十分严重。青虾红体病主要病原为拟态弧菌。②青虾红点病。该病由多种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红点病症状为附肢、背甲、尾柄处有小红点,之后红点增多,严重时导致一侧出现黑鳃现象。病情重的虾会爬上浅滩而亡,为养殖生产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个别养殖户称该病为“点子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出现非暴发性死亡,具持久性、复发性;局部地区发病率达60%,死亡率为10%~30%;前期个体大的病虾死亡多,后期小虾死亡多;后期出现黑鳃现象明显增多,虾体肉质较差。青虾红点病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③青虾红鳃病。发病初期病虾鳃盖出现红点,严重时导致虾出现红鳃现象;用药后鳃盖上红点变成黑点,病情重的虾一般爬上浅滩而亡;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成虾,呈散发性死亡。青虾红鳃病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④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发病初期虾靠近塘边慢游,停止摄食;后期病虾表现为身体微红、烂鳃、空肠空胃等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青虾肝胰腺肝小管排列紊乱,细胞空泡化严重,鳃组织水肿较重,鳃丝尖端肿胀;试验证实十足目虹彩病毒对青虾具有强致病性。拟态弧菌等病原细菌在水环境剧烈变化、药物处理等不良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其自身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以适应环境,导致青虾疾病反复暴发。拟态弧菌饥饿胁迫4周后仍有部分存活,但动力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形态短杆状变为类球形,且仍具有产蛋白酶、溶血素等活性。将野生株和胁迫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拟态弧菌在营养缺乏的压力下,通过对一系列主要与营养转移和新陈代谢有关的基因进行上调或下调变化,可以在饥饿的压力下存活。非 O1 霍乱弧菌饥饿胁迫 6 个月后仍有存活,但动力下降、细胞形态短杆状变为类球形。

淡水青虾的养殖新技术(行业专家解析青虾生态高效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2)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七分防、两分养、一分医。疾病是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而扰乱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疾病学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水产养殖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治疗疾病只是养殖生产中的一种补救措施。对于一线水产技术人员,要求懂预防、能看病、会治病。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种群,所以要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种群(预防与免疫)来控制它。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于细胞、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时,致病因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引起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机体不适甚至死亡。疾病是生物体的一个特性,即便生物体生命结束了,它依然存在甚至蔓延、扩散。

淡水青虾的养殖新技术(行业专家解析青虾生态高效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杨智景老师:蟹池内青虾不同放养方式比较与应用

蟹池内混养青虾现状:河蟹养殖投入大(苗种 、 饲 料)、 周 期 长 、 效 益 不 稳 定 (2019、2021年)、受气候影响大(2020年);青虾苗价格便宜,占总成本比例小;青虾生产周期短,4-5月可持续产出,以弥补投入;青虾养殖效益稳定,2021年成虾价格持续在高位,受气候影响小,可弥补河蟹养殖的不足。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①青虾养不大(缺乏好品种)。②不投喂青虾饲料(缺乏好饲料)。③出现越冬死亡、青虾育苗成活率低(缺乏好的管理方法)。④青虾对池塘较高的环境要求(缺乏好的水质调控方法)。⑤用药不规范,青虾携带病原(缺乏好的用药指导方法)。

混养模式的优势:①生态效益显著。在3-4月,青虾苗捕食池塘内浮游动物和小型水生昆虫,避免了草害的发生。河蟹池塘混养青虾模式中,青虾虽然是杂食性动物,但喜食包括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放养的青虾可捕食这些浮游动物,减少草害,减少杀虫药等的使用;青虾需氧量要明显高于河蟹,可将青虾出现浮头现象作为需增氧的“信号”,及时给水体增氧以减少虾蟹病害发生。②经济效益显著。混养方式下河蟹产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可增收2 070~3 948元/亩,农民增加收入明显。③直放抱卵青虾可解决虾苗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避免出现虾苗携带病原体情况;春季放养虾苗的劣势为6-7月蟹池内的青虾无法捕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