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2月30日消息(记者 姜頔)今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愈到腊八,年味愈浓。无论漂泊再远的游子,一碗腊八粥,也能忆起家的味道。

一碗暖心粥情暖腊八节(浙里万水千山粥香溢)(1)

蕴藏着美好寓意的腊八粥食材(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一岁之末为“腊”,“腊者,接也”,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这一天,人们常常从前一晚便开始忙活,腊八粥一早熬制完成,或合家食用,或馈赠邻里。暖粥相赠之间,是温情的传递。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八方食材,调和来年万事如意。一粥一饭,细细品味,尽是生活滋味。

百合寓意着“和和美美”,桂圆比喻“团团圆圆”,栗子象征“大吉大利”,除此外还有糯米、红豆、花生等。腊八粥丰富的食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腊八粥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一碗暖心粥情暖腊八节(浙里万水千山粥香溢)(2)

腊八前一夜准备制粥食材(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每逢腊八这天,无论宫廷、寺庙,还是普通百姓家,都会在前一天夜里备好食材——洗米、泡果、剥皮、去核,以待腊八清晨,将金黄的小米、白胖的糯米、圆润的莲子、暗红的红枣、牙白的扁豆、青绿的葡萄干……用文火慢炖,煮得软糯香甜。在我国北方地区,家家户户还会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煮腊八粥。

腊八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悠久历史传承的载体,是国人浓厚思想情感的寄托。据了解,“腊八节习俗”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

寒冬腊月,数九时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近日,杭州灵隐寺发布《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一文。文章中分享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大家可以拿出家里的食材,熬煮一锅甜糯美味的腊八粥,与家里人一起分享。

一碗暖心粥情暖腊八节(浙里万水千山粥香溢)(3)

粥有百中米,家载万念情(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150g、花生米150g、莲子10粒、桂圆肉20粒、核桃仁50g、白砂糖50g、红枣10粒、白果5粒。

辅料:干桂花少许(桂花是杭州市市花,杭州灵隐寺在腊八粥中加入少量桂花,不仅为这碗腊八粥增添了淡淡清香,更是一种“杭州的味道”)。

一碗暖心粥情暖腊八节(浙里万水千山粥香溢)(4)

福粥贺岁,诸事“粥”全(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熬煮步骤

首先,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其次,将红豆、红枣、白芸豆、花生米用清水淘洗干净,热水浸泡2-3小时(冷水需浸泡8小时以上)。

第三,将桂圆肉、粳米、糯米、核桃仁、蜜枣、莲子洗净,白果放锅里煮开,过冷水剥去外衣备用。

第四,把浸泡过的红豆、红枣、白芸豆、花生米、核桃仁、莲子、蜜枣和适量的水一起倒入的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以红豆得煮涨开为准)

一碗暖心粥情暖腊八节(浙里万水千山粥香溢)(5)

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岁一年一团圆(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最后,加入糯米、梗米、桂圆、白果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继续煮至米涨开,然后上白糖及干桂花,搅拌均匀后即可出锅。

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岁一年一团圆。愿腊八喜乐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