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津·一模)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赤道日晷的晷面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1)

1.2022年元月15日,你的学校所在地太阳升起时,晷针的投影应最靠近( )

A.酉 B.寅 C.未 D.辰

2.某地建有一赤道日晷,晷面与地面夹角为50°,当北京时间12:48,晷针的投影落在“午”字上,则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40°N108°E B.40°S122°E

C.50°N108°E D.50°S122°E

(2022·江苏江苏·二模)小明在自家朝南的外墙壁上自制了一个“墙壁钟表”,架设了与地轴平行的杆子,其日影可用于日常计时,而上还能装饰墙面,下图为其设计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2)

3.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A.成都 B.兰州 C.哈尔滨 D.杭州

4.小明在垂直线上标记了刻度,一年中正午杆子端点的影子会在OP间移动,当其落在OP中点时。该日北半球(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长增加

5.该形式的“墙壁钟表”( )

A.只能用于冬半年计时 B.二分日使用时间最长

C.时间刻度线均匀分布 D.纬度越低计时越方便

(2022·福建·模拟预测)2022北京冬奥会的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来自《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示意图”(如图1),图1主要用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天文与历法之间的渊源。七衡图上,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第一衡),表示夏至;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第七衡),表示冬至。图2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3)

6.在七衡六间图中,第五衡代表的节气是( )

A.春分、秋分 B.惊蛰、寒露

C.雨水、霜降 D.立春、立冬

7.2022年2月4日20:00(北京时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分处在2月4日和2月5日两个日期

B.伦敦居民收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在2月4日上午

C.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二天升旗的时间将推后

D.内罗毕(1°17'S,36°49'E)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2022·山东济南·一模)10月30日,小贾乘坐由伦敦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起飞2小时后,提前得知消息的同学小明,在柏林(13︒E)拍到了该飞机经过时的照片,并发了朋友圈(下图)。该航班在北京时间10月31日1:18抵达香港,共飞行11小时18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4)

8.小明拍照时大致朝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9.拍照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是( )

A.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5)

B.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6)

C.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7)

D.

浙江省新高考学考模拟卷地理(三)(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一日一练)(8)

答案与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学校所在地为北半球,2022年元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晚于6:00。根据时辰对照表,酉时为17~19点,未时为13~15点,已是下午,不可能是日出时间,AC错误;寅时为3~5点,该日昼短夜长,日出晚于6:00,B错误;7~9点为辰时,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 晷针的投影落在“午”字上,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12:00,由前面分析可知,晷盘以上部分的晷针指向正北,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各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纬度的余角,晷面与地面夹角为50°,则当地地理纬度约为40°N;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12:48时,与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的时间差为48分钟,则经度差为12°,且该地位于120°E经线以西,则该地经度为108°E,故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40°N,108°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3.A 4.B 5.B

【解析】3.根据“墙壁钟表”的使用原理,可知主要是通过杆子的影子朝向来确定时间,已知该地地方时13点为正午,可知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慢一个小时,因此可知该地位于120°E的西侧,且慢一个小时,约15°,可知该地经度为105°E左右,成都的经度最为接近,A正确。兰州经度为100°E左右,B错误。哈尔滨经度125°E左右,C错误。杭州经度120°E左右,D错误。故选A。

4.由材料可知,影子会在OP之间移动,当在P点是地,应为太阳高度最大的夏至,当其落在O点为冬至日,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夏半年慢于冬半年,使夏半年长于冬半年,当影子落在OP中点时,还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此时北半球为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根据墙壁正视图可知,二分日时,太阳从正东升,影子在正西,太阳从正西落下,影子在正东,其反映白天的时长正好符合该钟表设置的白天时长12个小时(7点日出,19点日落),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时钟无法反映日出和日落时间,夏半年,反映出来白天时间小于12个小时,B正确,A错误。“墙壁钟表”的运用原理与地平式日晷一致,晷面必须严格水平,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误差,因此时间刻度线分布不均匀,C错误。由于计时与日出方位关系较大,因此在中纬度地区使用最方便,D错误。故选B。

【答案】6.C 7.D

【解析】6.由题意得,第一衡(内衡)代表夏至,第七衡(外衡)代表冬至,则居中的第四衡代表春、秋分。结合右图二十四节气的分布,七衡图上,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表示冬至,天较冷。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表示夏至,天较热。从冬至到夏至,由外向内的7衡分别代表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这7个节气时的太阳轨道圆。而从夏至到冬至,由内向外的7衡则分别代表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的太阳轨道圆。故第五衡分别代表雨水、霜降,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7.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2月4日20:00,则180°经线地方时为24:00或0:00,则全球处于同一天,A选项错误;根据计算,伦敦(0°经线)地方时为12:00,正处于正午,B选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朝北移动,故北半球昼渐长,北半球第二天日出时间将提前,升旗时间也将提前,C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2月4日位于南纬12°附近,且直射点正向北运动,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1°17'S,36°49'E)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选项正确。

【答案】8.D 9.C

【解析】8.由北京时间10月31日1:18到达,且飞行总时长为11小时18分,可以得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10月30日14:00。北京位于东八区,伦敦位于零时区,间隔8个时区,时差计算遵循“东加西减”,伦敦位于北京西方,故可算出起飞时的伦敦时间为10月30日6:00。起飞后两小时到达柏林,到达时间为伦敦时间10月30日8:00,而柏林位于13°E,为东一区,此时为上午9:0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地物的影子朝向西北,据图影子朝向可知图片为向北拍摄,故D正确,ABC错误。

9.据材料可知,拍照时为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存在极夜现象,北极圈内应以阴影为主,拍照时伦敦时间为10月30日8:00,为白昼时间,因此图中的欧洲西部应为空白而不是阴影,故C正确, ABD错误。

资料来自网络,服务教学,侵权即删。本号为考生提供高考地理复习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