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作者:江南郭俊无端碎了杯中月,倦了风中叶飘零犹自许年年,换得一身惆怅一蓑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天涯上经典的帖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天涯上经典的帖子(贴一篇网友的词评)

天涯上经典的帖子

虞美人 作者:江南郭俊

无端碎了杯中月,倦了风中叶。飘零犹自许年年,换得一身惆怅一蓑烟。

烟云尽处愁消未?乱了幺弦未?莫将闲倚作平常,倚断栏杆依旧九回肠。

网友词评:茫茫网海,有幸读到郭先生这首虞美人,爱之不胜,玩味再三之后,始叹郭先生才思过人、情怀缠恻、笃情至深。尤其开篇“无端碎了杯中月”,可谓笔力精绝,区区七个字,竟能道出如此之深怀、如此之清寂意境,令鄙人深深叹服。

我特意去做了一个实验,装了一杯水,看看能否将月亮盛进杯中?第一次用的杯口太小,特意对着月亮,也难将月亮倒影完整盛入杯中,直至换了一个足够大杯口的杯子,才将月亮倒影完整盛入杯中。始知作者是在用大口杯有意将自己灌醉。作者如果想借月亮寄托思念,完全可以抬头凭月,而作者却有意逃避这美好的月亮。有意逃避,却又特意利用酒杯呈现月影而寄托思念,既然特意装月怀思,何故又将其影弄碎?作者何其矛盾,又何其情不自禁也?由此,足见郭先生笔力之精绝。

倦了风中叶,疲倦的岂止是叶?其实,这里用了通感修辞法,叶即作者,作者即叶。况且此叶疲倦至极却仍遭受风的打击。其中,倦了碎了杯中风中,有回环往复、低吟浅叹之音律美。“飘零犹自许年年”, “犹”,表明不甘心、不气馁; “自”表明独自在承担,虽然年年飘零,却仍然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忍受着孤独寂寞的飘零之苦在努力,却一次次“换得一身惆怅一蓑烟”,其哀婉何其深也?

过片,作者将自己的愁苦丢到一边,关心起所思之人的情态来,说远在烟云尽头的你,忧愁消散了吗?你的琴弦有没有因为思念而散乱呢?作者在这里用了幺弦二字,何谓幺弦?琵琶第四弦是为幺弦。宋代张先《千秋岁》词云“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清代黄景仁《琵琶仙》词云“问何苦幺弦汯洞,把如此欢场变凄哽”。可见,幺弦,多表凄苦之意。

词人作词一般多忌重韵,而作者过片故意紧紧安排两个“未字”,反倒破陈出新,有喁喁私语之亲昵之美。

词章最后,以凄苦地劝慰所思之人情语作结,“你啊寻常就别去闲倚栏杆思念我了,即便把栏杆依断了,也还是愁肠百结的啊”。其实作者下片的幻想场景,何尝不是他自己的行为和情境呢?我不是词评家,不大会评词,只是将自己所读所感一吐为快而已。谁说今人不能作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