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宝2岁多时,有次她爸爸牵她的手,不小心将她的胳膊拽脱臼了,后来去医院才把她的胳膊复位。

因为太疼,那段时间,谁要牵她的手,她都会提醒人家,你小心点儿,别太用力,爸爸把我的胳膊拽断了。

这事儿她说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她会一直记得了。

4岁多的时候,有次她爸跟她玩空中飞人,我有点儿担心,就说了那次爸爸把她胳膊拽脱臼的事。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1)

没想到她一点儿也不记得了,还说我说的是假话,她的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才不会呢!

我也很好奇,她3岁前清楚记得的事情,怎么才过了一年多时间,她就像被按下过delete键,以前的生活记忆就被“清除”了呢?

我也问了身边很多宝妈,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有相似的情况。

有一位宝妈说,

孩子2岁多时能背下100多首古诗,中间没有继续,上了小学后,以前会背的一点儿也不会了。

难道老人们常说的:“孩子3岁前不记事儿”是真的吗?

后来,查证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这是人类成长中的普遍现象。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2)

有个专业术语叫“婴儿失忆症”,就是指孩子长大后,过了3-5岁的阶段,直至成人,无法回忆3岁前的事情。

你可能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回忆起3岁前的事情了呢?

01.孩子3岁前不记事的原因

关于孩子3岁前不记事的原因,目前有这几种解释:

①婴儿期脑部发育快记忆消失了

生命初期,宝宝的脑部发育极快,许多神经元新生,许多突触形成、消失。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3)

由于大脑中很多负责储存记忆的神经元和突触,可能很快就会被新的神经元、新的联结(突触)所替代。

因此,原先存储于其中的记忆也就消失了。

②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存储困难

宝宝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与前额叶皮质发育较晚,这就导致了宝宝很难对2-3岁的记忆保持长久,存储困难。

③宝宝的语言表达尚在发展,不利于记忆的记录

说话可以帮助记忆的记录,3岁前宝宝的语言尚在发展中,语言能力有限,难以描述一些事情。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4)

记忆很难被记录,也就很难被记起了。

当然,一些能引起幼儿强烈情绪大变的事情,可能也会被记很久,甚至成年。

其实,不管哪个解释更接近真相,目前还没有一种定论,能完全解释婴儿期遗忘现象。

但是有一个极其丧的定论是:

0-3岁期间,你为宝宝所有的付出,ta可能都不记得了。

02.别灰心,ta的记忆方式很特别

也许有宝妈看到这里,和我一样,会感觉有点伤感。

原本以为,生命的前几年和宝宝一起经历的事情,会储存在ta的大脑里,铭刻在ta成长的记忆里,可到头来只是自己一个的自嗨啊!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5)

其实,虽然无法想起,但最初的一些经历,会被宝宝以另一种方式保存着。

比如一些感受,是安全、稳定、温暖的,还是恐惧、伤心、失望的?

这些情绪场景下的感受,

让孩子记住了能否选择信任他人;

让孩子记住了这个世界是值得探索还是值得警惕;

让孩子记住了自己是受人重视还是毫无价值……

这些都是婴幼儿时期形成的,是跟随ta一生的记忆。

因此,尽管孩子无法获得早期记忆,但早期生活经历会对Ta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功能至关重要。

03.幼年的抚养至关重要

有宝妈问:

两三岁的孩子反正也不记事,是不是可以随便养?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6)

著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在其所著的《心理抚养》一书中指出:

一个人不可能在成年后的某一天突然由一个正常的人变成罪犯,那些残忍、冷漠、狠毒的犯罪人,童年时大多有过无助、缺乏关爱、生活坎坷的经历,暴力人格也因此形成。

因此,儿童的早期养育的重点是心理抚养,这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耐心,用心的陪伴和照顾、用爱去滋养孩子。

婴幼儿时期跟养育人之间形成的积极情绪联接的质量,即依恋质量,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

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建立的,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比较稳定,性格也会更自信,遇到事情不是逃避,而是解决,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7)

相反,孩子就会发展为多疑的性格,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通过伤害自己或他人来获得反馈和满足感。

因此,幼年时期的依恋质量,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乃至社会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04.记忆会消失,爱会永存

儿时的我们也是跟现在的宝宝一样,不停留、不留恋、不回头,只顾着自己成长。

直到我做了妈妈,才恍然大悟。

养过宝宝的人都知道,对没有任何自理和保护能力的宝宝,照顾和看护他们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当你还养育了个高需求的宝宝。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8)

而我从爸妈口中得知,我小时候也是一样的高需求孩子,特别爱哭。

而我的父母讲到我小时候的事情,总是滔滔不绝,尽管我并不记得。

原来,我身上的乐观、好奇、镇静、友善、坚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生命最初的时光里,有被人深深地爱过。

有了孩子后,我也继续着父母的爱。

宝宝哭闹了,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她,将她抱在怀里,观察她的需求,轻柔地抚慰。

孩子三岁前的记忆去哪了(不记事儿是真的吗)(9)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会陪她一起经历生活里大大小小温暖、开心、快乐、兴奋的事情,给她奠定一个稳定、幸福的生活基调。

尽管她仍可能会经历伤心、恐惧、危险的事情,但她的表现,让我相信她能够乐观面对。

尽管我们的孩子对三岁前的事件缺乏记忆,但是我们可以给ta留下足够的记忆线索啊,只要ta记得父母的爱,这就足够了。

当我们照顾的婴儿长大后,需要照顾另一个婴儿时,ta脑回路里的记忆也被激活啦!

高级育婴师,二孩妈妈,关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