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这两类人应接受测试)(1)

删除两次测试间隔时间的要求;取消属地报名要求,明确应试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就近、就便报名参加测试;明确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应用的重要举措。11月27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于签发第51号教育部令,颁布新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此次修订旨在解决制约普通话水平测试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提高测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测试服务能力。

《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测试管理体系,明晰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测试机构的工作职责。

首先,明确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主管全国的测试工作、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测试工作,并规定各级测试机构的职责。

第二,明确等级认定权限。规定普通话等级分三级,每级分甲、乙两等,一级甲等须经国家测试机构认定,一级乙等及以下由省级测试机构认定。

第三,变更发证部门。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颁发机构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变更为国家测试机构,进一步强化专业测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管理规定》明晰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权利保障和法律责任。

首次对测试员和考务人员的权益保障作了明确规定,并增加对测试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理规定。《管理规定》还建立应试人申诉机制,规定应试人对测试成绩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明确复核申请提出时间、接受单位,受理及作出决定时限等。

《管理规定》提出一系列便民新举措。删除两次测试间隔时间的要求,扩大测试服务供给;取消属地报名要求,明确应试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就近、就便报名参加测试;针对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强化对特殊人群的语言测试服务;明确在境内学习、工作或生活3个月及以上的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可自愿申请参加测试;增加电子证书相关规定,明确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值得关注的是,《管理规定》调整了“应接受测试的人员”的表述。

此次修订使人员范围更为明晰,将原来应接受测试的六类人员重新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这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相统一;另一类是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同时,此次修订增加“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应当为本校师生接受测试提供支持和便利”的条款,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保障学生参加测试的责任,更加突出教育系统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一步,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修订研制等级证书管理办法、测试工作队伍管理办法以及视障、听障人员测试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完善测试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测试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吴金娇

编辑:张鹏

图片:教育部官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