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个猴年新春,吉林省部分中小学教师有些心烦。

原本,按照省政府下发的职称文件,2015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材料已基本于2015年底交由各县、市审批完成。评上的教师欢欣鼓舞,准备喜滋滋地过年。然而1月9日左右,他们得知,省里又下发新通知,要求顺延到年后开学再评聘,而且将增加答辩考核、择优评聘制度等环节,淘汰率为30%—50%。

消息一出,引发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不解与不满。其实,职称评聘这事儿一向是咱们老师非常关心的话题,要知道这可是咱们老师为数不多的上升途径之一,关系着我们的工资待遇的大问题呀。

但对于不少老师来讲,提起职称,就一个字——“难”!为什么呢?小编这就带您一起看看。

这个春节,很多老师都没过好

最近,媒体曝出由于教师职称评聘政策时有变化,吉林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年前评上的职称中途作废。这让吉林省部分老师都没能过个好年。

在年前的评审中,在操作中使用的是2015“吉人社54号”文件、“2015年四平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中教君查阅了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的54号文件《2015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这份针对吉林各行业职称评聘工作的文件,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作了很细致规定,要求调整优化高校、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继续深化中小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扩面试点改革。

按照“吉人社54号”文件要求,2015年度吉林省职称评聘工作从6月份开始,到2015年10月底前就要结束,但不知道为什么,各基层学校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却一直拖延到12月底前才结束。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单先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所有职称评聘材料在2015年年底前上报到区、县教育、人社部门审批通过,然后由区、县人社部门上报到市人社部门并已审批完毕,合理、合法,并无不妥。“我们申报材料中,有一个审批表,市、县已经审批完毕,只差省里这个环节,确认、发证,但现在申报的材料都给打回到各县、区教育局人事科。”

眼看就要到手的职称,就这么飞了!

变数的来源,是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与教育厅人事处联合下发的一则通知。在这份落款日期为2016年1月5日的通知名为《关于做好2015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预通知》,该文件要求吉林省内各评聘机构着力学习“《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要求结合本省实际,计划评聘工作于2016年3月份重新启动。

吉林省人社厅宣传中心于2月4日向澎湃新闻证实了这一文件要求。人社厅一名工作人员称,1月5日厅里相关部门开了一次会,要求贯彻人社部79号文件精神,因赶上中小学放假,所以把此次职称评聘顺延至3月再启动。

中教君查阅了人社部79号文件,这份文件正是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文件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不过按照这份文件,并未要求2015年也按照这份政策执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间表要求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很多老师也发现了这一点。在网络论坛上,多名吉林中小学教师发言认为,人社部2015年79号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完成首次评审,并不适用于2015年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2015年教师晋级是2014年的指标”。这些教师们认为,79号文件明确写道“各省自治区将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于2015年12月31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这就意味着此文件只适用于2016年及以后。

重新评聘,老师心里接受不了

职称评聘顺延到3月再启动,会不会存在新的变数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吉林人社厅1月5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预通知》,与此前下发的54号文件《2015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最主要的差别是增加了教师答辩考核、学校差额推荐、以及评聘机构差额终评三个环节。

“综合确定终评通过比例一般为50%-70%,乡镇学校专业组淘汰比例一般不超过15%”,这意味着,原本已基本确定的职称评聘结果仍有不小的变数。

新增环节的确符合贯彻了人社部79号文件精神《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2015年就《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答中,曾提到了“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好不容易经过层层选拔的煎熬评完了,又说要重整,都怨声载道。”单先生表示,涉及此事的吉林省四平市中小学教师大约就有几千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多名教师也表示,“如果在评聘之前有这些评聘条件,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在评聘结束审批完毕后进行否定,我们心里接受不了……”

目前,有的教师已经收到了年后答辩的通知。同时也有些教师向所在教育主管部门表达不满,或是通过网络发声,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

中教君也获悉,吉林省人社厅、教育厅正在紧急磋商此事,其最终结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截至发稿时,还没有最新消息。中教君会继续关注此事,敬请关注。

其实,教师职称评聘改革

不会让你着急上火

吉林省这次教师职称评聘延迟事件,可的确是伤了不少教师的心!本来到手的职称,眼看就这么飞了!你说能不着急上火吗?

事实上,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79号文件,也就是《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本意正在于为广大教师解除职称评聘之苦、之痛。是要解决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真正地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职称评聘改革是件好事,执行国家有关精神肯定要坚定、严格、规范,但是也得考虑老师的接受程度。国家都要求2年内实现常态即可,为何要赶着从2015年的职称评聘就开始执行落实了呢?

大过年的,不开心的事,就不多说了,中教君还是跟大家聊聊开心的事情吧!经国务院同意,2015年9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

这些制度改革可条条都是红利呀!

亮点一: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怎能让人不激动?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小学、中学老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也一下子打通了,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级了,老师们的努力更能得到肯定了。

亮点二: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论文、学历不再一统天下,乡村教师享受政策倾斜。这次职称评聘的改革,淡化论文、学历色彩,将会给乡村老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师德、实绩的重视,也更利于乡村教师,同时也有利于那些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注重教学实操的老师。

亮点三: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同行评审更“懂行”,希望“猫腻儿”没处藏。此前职称评聘制度,被人诟病的一个环节就是,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大。而改革后,让同行进行评审,评审的专业性、行业性、透明度等,都会得到改善。

亮点四: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评聘结合,让老师的职称评得更放心,老师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心情更好了,积极性得到调动,应该说,这就是这项改革的题中之义呢!

教师职称评聘,

老师们还有这些期盼

这么多红利,的确让很多老师开心了!不过,就像这次吉林省的教师职称评聘延迟事件一样,这么好的政策,怎么才能落实到位呢?对于教师职称评聘,老师们还有哪些新期盼呢?

期盼一:政策变动不要太快哦

近年来,教师职称评聘政策时有变化,让很多老师有些应接不暇。一位山东的老师就在网上抱怨,“一年一变,把老师们的心都伤透了!2005年:实行评聘结合,评了接着聘任,并和工资挂钩;到的2006年,又变法子了:实行评聘分开,就是评上了,不聘,等有高级职称人员退休了,空出来岗位了,才能聘任,按打分进行竟聘,聘不上的待聘!到了2013年又变了:实行“评聘一体化”,即待聘的和要评的按比例评聘!2014年又变化了:待聘的和要评的放在一起评聘,要求:必须有任班主任年限,再就是要评高级的,必须有支教经历!……”

政策一变,老师们的也要跟着变,让不少老师感觉太累了。

期盼二:执行到位,别存在暗箱操作

有了好制度,千万别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

在湖南株洲中学老师小铭看来,职称评定有公平的外衣和失衡的“里子”。“对年轻老师来说,职称评定准备的资料一大堆,看起来好像更公平公正了,实际上还是学校和教育局的领导来决定,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一线老师的直观感受,在职称评审专家的“吐槽”中得到验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他曾多年担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评委,并任评审组组长,“职称评定,行政力量的水太深了。”这位专家透露,在材料审核的评委会上,哪些人优先保证,甚至哪些人通过初审,都有行政因素。

湖南一位教师职称评定评委不解,过去这类“打招呼走后门”的事例使评委不堪其扰,所以现在全面推行职称评定改革,“是非常好的,顺应了老师们的期待。”但也有人担心,同行评审会不会也有些问题——“同行是冤家”,同行评价是不是也不一定客观?

期盼三:希望地方推进过程中,民办教师也能实惠

当前,不少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不如公办教师,有的地区在落户、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民办学校教师有诸多限制。例如,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已经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原则正在落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办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仍存在诸多困难,譬如培训进修不够、获奖不多等,需要再探讨。

期盼四:师德、实绩受重视,论文关也要把得更有效

此次改革提出要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向。但是,并非论文就不管用了,没有用了。

在论文评价的过程中,未来还需要探索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更能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论文评价方式!

可以说,新政策在重视师德的同时,淡化对论文的要求并不是不要求,而是抓严对论文的评价,监管,把关等流程。

期盼五:同行评审机制还得公开透明规范化

一位多年担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委、评审组负责人的湖南省教育专家说,过去也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在参加评审,也是同行,但是实际效果不大。究其原因,是同行评审的规则程序不够细化,只有指导意见。

所以,新的改革政策中提到了同行评审机制,在推行中,如何找到一种真正民主、科学的同行评审机制,如何让更多一线的教师、包括乡村教师都参与进来,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规范。

期盼六:职称英语考试,能不能也来点改革

这次的改革振奋人心,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反映,能不能把职称英语也一并改革了,现在的职称英语考试,有些过于形式化。

期盼七:改革试点,不能只是“多了一个数字”

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已先行先试,设立了职称评定的改革试点。小铭所在的湖南株洲,就是湖南职称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总的来说,老师们感觉变化不大。唯一的印象是去年学校开会,说职称评定要变成级数评定了,级与级之间的差别主要就是工资有点区别。”小铭坦言,“感觉就是多了一个数字,而且说实话,有时候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哪一级的。”

有媒体报道,记者询问了一些省份试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人并不知道职称改革推行试点的事,就算有所耳闻,但实际感知较少,并且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根据 澎湃新闻 《吉林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中途作废,回应“贯彻人社部文件”》整理

责任编辑 | 赵天骄

吉林省教师评聘67号文件(吉林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中途作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