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英雄辈出,陆逊是尤为突出的一位,夷陵之战打败当世枭雄刘备,一战成名,成为了吴国第四位大都督。而且在三国时代,真正做到出将入相的人员,也只有陆逊一人而已,但是这么出色的一位大臣,最终却因为管了不该管的事被孙权逼死。

陆逊和孙权是有非常长久的蜜月期,在孙刘重新建交之后,孙权每次与刘禅、诸葛亮的书信,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不对的,就让陆逊修改后直接发出。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到后来长江上游的军事基本都是陆逊说了算,到公元229年,孙权赞赏陆逊的功绩,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在孙权东巡期间,让陆逊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陆逊和谁有仇(爱管闲事最终害死陆逊)(1)

这期间陆逊与孙权可以说都是保持极高的默契,而孙权也是即为信任陆逊,但是事情在公元244年发生改变,这一年做了东吴19年的丞相顾雍死了,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

然而陆逊做事的风格与顾雍完全不同,顾雍是一个顾问,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管事情的人,他做丞相主要的就是帮助孙权做参谋,很少主动提建议,都是孙权问了才回答。总体来说顾雍就是一个不喜欢管太多事,领导问下就发表一点意见,领导不问就不说话。但是顾雍这个丞相一干就是干到死,可见孙权非常喜欢这样的丞相。

陆逊和谁有仇(爱管闲事最终害死陆逊)(2)

陆逊的性格却完全不一样,陆逊是一个喜欢管事的人,平时同僚之间的事他都喜欢管一管。暨艳大造建造府第的舆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必定会由此招祸。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博得较大的名声,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还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

陆逊爱管闲事,最后就管到了太子之争之上。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一开始陆逊站在中立立场,认为这些支持两宫势力的子弟必会各自结成派别,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

随着时间的退役,陆逊逐渐偏向太子,并且有意维护太子。不久之后因为孙和偷听孙权要立孙霸为太子,就找到陆逊帮忙,陆逊还特意像孙权上书,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这样陆逊就完全涉及到储位之争。

陆逊和谁有仇(爱管闲事最终害死陆逊)(3)

陆逊作为朝廷大员,又是东吴的大家族代表,他一旦涉及到储位之争,那么对将来的威胁太大了,这也触及了孙权的忌讳。所以孙权借着偷听一事,将太子党的部分人员抓起来,虽然没有抓陆逊,但是孙权多次派使臣问责陆逊,逼迫陆逊自杀。

陆逊的死一方面是孙权无情,但是陆逊作为丞相,管闲事管到了储位之争,太犯忌讳,所以才有了最终的悲剧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