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战交战的双方是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轴心国的三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基本上承担起了这一邪恶力量的支柱,不过关于德国和日本的劣迹我们都很熟悉,而相比之下最早的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则显得很是低调,这又是为什么呢?

法西斯主义与轴心国集团

这里先看一下什么是法西斯主义,用一句话来说明法西斯的内涵就是,“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而从形式上看也是源自于意大利这块土地上存在过的古罗马,法西斯用拉丁文解释就是“捆在一起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柄斧头”,而那根斧头就是古罗马最高执政官,木头就是需要团结的民族主义对象,而到了二十世纪,刚建国不久的意大利人似乎有感于曾经古罗马的辉煌,法西斯一词也逐渐在社会上传播,直到1919年3月23日意大利人在米兰成立的“战斗法西斯”的民间军事组织,法西斯主义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两年后二战元凶的墨索里尼成立“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并成为该党领袖,法西斯主义开始进入到政治领域,一年后墨索里尼发动政变,自任内阁总理,法西斯主义开始控制意大利,六年后的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正式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之后的希特勒效仿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实行的这套制度,德国也进入法西斯国家的行列,再加上远在亚洲的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为了同清朝打仗,已经进入到军部控制一切的军国主义道路之中,而在三十年代,这两个国家发现了大陆另一侧的日本的体制和自己的很类似,于是决定报团取暖,开始频繁交流,到了二战全面爆发的四十年代,三国正式建立同盟关系,1940年九月成立了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二战中的意大利是什么样的国家(意大利在二战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1)

轴心国集团最薄弱的一环

犹如一战中表现不佳的俄国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一样,最早煽起法西斯之风的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墨索里尼确立独裁统治的七年后,1935年意大利入侵非洲的弱国埃塞俄比亚,虽然埃塞俄比亚当时国家内部矛盾严重,军队也不怎么强,但意大利还是硬打了七个月,甚至还用了毒气,如果把这和德国三周灭掉法国的事迹做对比,意大利的实力也能窥探个一二了,总之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打都很费劲,更别说和后来的英美了,因此后面的几年时间里,意大利一直在打败仗。二战正式爆发后,意大利主要进攻的方向是北非,一方面是和意大利心目中的地中海帝国有关,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意大利确实打不过,在趁火打劫法国却被六分之一于己的法国军队拦在阿尔卑斯山下后,1940年十月为了挽回颜面的意大利发动希腊战役,但仅仅几个星期意大利就被希腊军队撵了出去,甚甚之前占领的阿尔巴尼亚都被希腊军队给占了,明显是拖了德国的后腿,最终德国军队不得已还要腾出手往南打,最后才打下了希腊。欧洲国家意大利打不过,那北非意大利能打过吗?事实是意大利也打不过,因为北非国家不同于东非埃塞俄比亚,大多数国家都有英法殖民军驻留,虽然实力不强,数量不多,但意大利也打不过。

二战中的意大利是什么样的国家(意大利在二战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2)

北非战役与意大利反水

1940年意大利在北非的利比亚共有二十五万现代化部队,而他最大的对手英军在埃及的驻军不到四万人,而且里面更多地是来自殖民地印度的士兵,然而就是面对这样一支不太强的军队,意大利发动的北非战役打的却异常艰难,直到最后意大利军队在精神上彻底被击溃。1940年,在原元帅坐飞机侦查被被自己人误伤打死后,新的意大利元帅格拉齐亚在犹豫了很久后终于在1940年九月发动进攻,而此时的英军已经完全做好了应战准备。意大利在九月中旬以绝对兵力优势打死英军五十人后夺下了一座小城西迪拜拉尼,然而却放弃了向埃及首都开罗总进攻的打算,并不是意大利满足于小小的战斗成果,而是意大利军队害怕了,或许英军早已摸清了意大利军队的秉性,最终用冲天沙尘下的假坦克群的障眼法骗过了意大利的侦查飞机,最终意大利军队决定伺机而动,而意大利军队的伺机而动就是把西迪拜拉尼的军队一分为二,留下了中间一个大缺口,或许这就是格拉齐亚所谓的奇思妙想,总而言之对意大利军队留下缺口感到不可思议的英军发动了反攻,从意大利人留下的缺口悄无声息的绕后来到意军的侧翼并配合正面进攻的部队,而发现势头不对的格拉齐亚对此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以优势兵力进行反攻而是跑,最后三万多的英军追着浩浩荡荡的意大利军队跑,最终以俘虏近四万人的意大利军队并攻下西迪拜拉尼宣告结束。总之仅仅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七倍于英军的意军就进入到了防守阶段,显得很是突兀,但意大利不行不是进攻不行,防守更是不行,意军在防守的利比亚巴尔迪亚铸造了铜墙铁壁,但对于毫无斗志的意大利军队而言,再好的装备也是白搭。英军花了两天的时间攻下了这座城,再一次俘虏了意大利近四万人,而英军仅仅伤亡四百余人。也许现在我们对意大利如此惊人的战斗力还是能理解的,但在当时这确实是把盟友希特勒给吓了一跳,亦或是不敢相信,总而言之,攻下了把尔迪亚后英军似乎也明白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于是选择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进攻利比亚的托布鲁克,果不出其所然,英军用了一天的时间取得了胜利,伤亡四百余人,意大利方面投降近三万人。此战后其实意大利离撤离北非不远了,不过还剩这么多人要投降走走形式还是要花一些时间的,当时丘吉尔看各方面补给不足打算缓缓在向正撤退的意大利军队发动进攻,但在当地作战的英军将领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而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确实没这个必要,英军继续急行军在半路拦截了准备撤退到的黎波里的意军并迫使他们投降,至此为止意大利发动的北非战役全部结束,英军以伤亡一千八百余人的总代价俘虏了意大利共十三万人。此时是1942年的二月,而战斗打到这意大利的光荣使命全是完成了,后面就让震惊的希特勒来帮助意大利清扫北非了,同一个月,沙漠之狐隆美尔来到北非开始了对英军的清扫,之后的北非战场就主要是德国人和英国人的事了。下面就直接开始讲意大利后来的反水了,在北非英军与德军打屡战屡败,但在1942年底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胜利,决定性胜利的四天后,1942年十一月八号,艾森豪威尔指挥的十余万同盟国联军联军在北非陆续登陆,开始清洗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并为后来的南欧登陆作战做准备。而这里的南欧不会是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是中立国,也不会巴尔干的那些小国,而只会是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北非大规模登陆的半年后,盟军把目光放到了意大利,最后决定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进行大规模登陆,1943年七月发动西西里岛登陆,由于驻守西西里的主要为意大利军队,因此结果可想而知,盟军以两万多的伤亡代价攻占西西里全岛,并俘虏了主要由意大利军组成的十四万人。西西里岛登陆完成后,意大利基本上也该投降了,同一个月最早的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迫于本国法西斯议会压力被迫辞职,第二天在面见本国国王时被捕,新组成的巴多里奥政府八月准备退出法西斯同盟在被希特勒拒绝后,决定反水站到德国的对立面,同年十月,意大利宣布对德作战,

二战中的意大利是什么样的国家(意大利在二战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3)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叫Sbagliando s'impara,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吃一堑长一智,或许是基于二战中得到了些许经验,现在的意大利在军事方面显得很是低调,至少不会在没事把军队往其它国家上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