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真实结局(大清秘史之努尔哈赤到底是养子还是奴隶)(1)

努尔哈赤是养子还是奴隶

决定一生的战役

明万历元年(1573年),明抚顺游击(游击是边区守军之将,无品级、无定员的﹣种官称)裴承祖带着数十个随从来到建州右部都指挥使王果(满族语名为喜塔腊氏.阿突罕)的古勒城(今辽宁新宾)中。"羊人虎口。"裴承祖叹了一口气说道,并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城去。

裴承祖此行是来向王果讨要被绑架的大明人质的。在这段时期,大明王朝在辽东采用的是对女真人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以海西女真哈达部贝勒王台压制建州王果,却又并不正式向王果授以官职。这就引起了王果对朝廷的极大不满,经常纵容部落之人抢掠汉人牲畜。

在裴承祖人辽东的三年前,朝廷为了息事宁人,特意在抚顺城设立抚夷厅,在周边地区开辟贸易,"自此开原以南,抚顺、清河、硬阳、宽甸,皆有市场,奉明约束"。朝廷想要借此来让王果安分些,哪怕王呆经常用赢弱不堪的瘦马、病马来充当"贡马",朝廷也忍气吞声,依旧用高价收购。殊不知王果并不领情,抚夷厅内,索酒抢酒不说,还每喝必醉,酒醉之后又大肆闹事,抚夷厅的明朝官员也不敢管,只得任他骂街耍酒疯。曾经有一个新上任的边官贾汝翼坚持要察看王果带来的"贡马"质量,王呆大为不满,怀恨而去。不久便再次对汉人进行掠夺。软弱的明朝廷不仅没有对此采取有效的反击,反而撤掉了贾汝翼的职务。这下,王呆更加有恃无恐。

两年之后的秋天,王果部将来力红属下奈尔秃等四人人关降明。来力红前来索人时,被抚顺游击裴承祖拒绝,随后却又在朝廷的施压下将奈尔秃等人送了回去。但来力红仍旧对朝廷恨之人骨,于是出兵攻人抚顺城,率人掠去明军五人。对此,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张学颜上奏朝廷:

"汝翼却果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

谓宜谕王果,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无事姑息以畜祸。"

张学颜的这番措辞极为强硬,朝廷则以此宣谕王呆,敦促其放人。然而王果并没有把这份旨意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裴承祖这才不得不"单刀赴会",亲身前往。

同样是向对方索要俘虏,当王果的部将来力红等全身而退投降时,裴承祖也没难为探秘清朝十二帝

他;可裴承祖此番亲自来向王果要人,却等于是自闯地狱。

王果不仅没有将五个被俘的明军士兵还给裴承祖,反而将这个送上门来的冤家剖腹别心处死,裴承祖所带来的数十名随从也无一幸免,尽皆命丧辽东。

明朝廷对王果之所作所为的忍耐已到了极限,青萍之末的微风迅速化为逆转字宙的狂飙,战争一触即发。

明万历二年,辽东都督金事李成梁率领六万大军奉旨征讨王果部落。除前因外,李成梁又声称王果"负不赏之功,宁远相其为人,有反状,忌之"。李成嗓乃一员名将,善于用兵。即使王果采用"深沟坚垒以自固"的防御手段,坚守古勒城,依然没有挡住李成梁的一把大火,致使全军覆没。王果运用李代桃僵之计,转移了明军视线,带着一干家眷侥幸逃脱,向蒙古方向狂奔而去。

古勒城破之时,李成梁部本已斩首1104名女真人,但李成梁在对一个16岁的少年挥刀时,却把手垂了下来。这个少年就是努尔哈赤。

王果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10岁的时候,努尔哈赤三兄弟不受继母待见,父亲便将他们送到王果部做人质。照理说都是血脉至亲,外孙子的到来应当是给王果增舔天伦之乐的,根本抬不到人质的高度上。但由于努尔哈赤之父、大明建州左卫指挥塔克世当是明朝的官,与王果这个部落首领正是对头,翁婿俩因此闹得很僵,王果便就迁怒于外孙子,将自己的这几条血脉当作奴隶。

虽然努尔哈赤在外公家是奴隶,但好歹外公家也是个落脚之处,不至于无家可归。然而古勒城一战,王呆部落彻底覆灭,努尔哈赤再次陷人孤苦无依的境地。眼见李成梁对自己动了杀心,努尔哈赤连忙跪倒于地,抱住李成梁所骑战马的腿,放声大哭,再三请死。

如果努尔哈赤不去痛哭请死,李成梁是一定要斩草除根的;结果他请杀之言一出口,李成梁反倒于心不忍了。动了侧隐之心的李成梁偏腿下马,把努尔哈赤带到抚顺城中的总兵府当养子养起来。

年纪轻轻的努尔哈赤凭借以退为进之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说,投身李成梁后,因"身长八尺,智力过人,隶成梁标下。每战必先登,屡立功,成梁厚待之",真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明军中能征善战的女真士兵

按照明代管葛山人《山中见闻录》的记载,来到明军军中的努尔哈赤属于一名上阵打仗的士兵,因善于打仗而受到李成梁的器重。

在辽东地区,明军中存有各个少数民族的士兵是很正常的事,单是大明王朝所面临的局势便决定了在其军队中须为少数民族士兵保有一席之地。这个时候的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东南沿海倭寇作乱,虽有俞大猷、戚继光等优秀将领率军抗倭,然而沿海局势在日本倭寇与中国海盗的勾结下依然分外紧张,牵扯了大量的兵力;北方的蒙古部落,即使在北京保卫战之后有所收敛,但依旧对这片曾被其祖先征服过的辽阔沃土投来了觑觎的目光;朝鲜半岛,尽管自古是中国的附属国,但眼见大明王朝国势日衰,便起了另投强主的心思,也不得不分兵防范。朱明王朝统治下的汉人虽多,但总不能来个全民皆兵。因此,在以汉人为主的军队中加入少数民族士兵也是加强团结、巩固力量的正常之为,努尔哈赤就是这样的一员。

再加上努尔哈赤之祖、父,都是隶属于大明王朝的官员,因此,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军中服役的说法也就讲得通,而不会被抵触了。

被收为养子的女真少年

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养子的这个说法比较普遍。包括后来的努尔哈赤脚上有七颗红痣的故事也与此有关。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李成梁有九个儿子,个个都很能成器,没必要把一个来自女真部落的少年当子养活。何况从根本上追究,努尔哈赤还是大逆不道之徒王果的亲外孙呢。

关于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养子的这个说法,多半来自于姚希孟所著的《建夷授官始末》中的记载:"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人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

不过,姚希孟记载的是"如养子",而不是"是养子"。这也许是后人对此言的误读。纵览当时的各类史书,均未提及"养子"或"义子"之说法,倒是民间的传闻甚多,甚至还有努尔哈赤其实是李成梁的私生子之说,这恐怕是清军人关之后,前明的遗老遗少对清朝贵族的一种污蔑吧。

辽东总兵府中的奴隶

自从战国时期,中国自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奴隶制度便消失于中原大地上。奴隶也随之而成为历史。但此时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女真部落,仍处于奴隶社会。直到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之后方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因此,在战争中战败一方的被俘者,尤其是领导者及其家眷,多被收为奴隶。李成梁虽然是大明总兵,但也"人乡随俗",收在古勒山之战中被俘的努尔哈赤兄弟为奴隶。其证据在下文中有所讲述,暂且不提。

除了这几个身份之外,还有努尔哈赤曾经做过李成梁的书童、侍卫、侍卫长等一系列说法,但都没有不可辨驳的证据来证明,最多是历史记载中的孤证,形不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所以,按照目前的研究来看,努尔哈赤是为李成梁的奴隶一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可信的。这也因此而引发了另一个众说纷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