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是什么垃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普通干电池则属于其他垃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社区小朋友垃圾分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社区小朋友垃圾分类(教居民垃圾分类)

教社区小朋友垃圾分类

“废旧电池是什么垃圾?”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普通干电池则属于其他垃圾。”

在黄埔区联合街的垃圾分类宣教馆内,一台智能机器人正在回答参观者提出的疑问。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从黄埔区城管部门获悉,近年来,黄埔区结合人脸识别、精准溯源等科技元素,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探索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现代化治理格局。记者在联合街道走访时也注意到,街道不但打造了多功能垃圾分类宣教示范基地,为中小学推出可供认养的“一米菜园”,在垃圾投放点旁边,还设立精准投放积分光荣榜,营造出争做垃圾分类达人的良好风气。

打造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开设年花年桔复种课程

年桔经过发酵,被制作成天然的清洁剂;回收旧家具,打造一个全新的旧家具交易平台;引入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垃圾分类知识人机即时问答……在联合街道垃圾分类宣示范基地,市民游客既能体验厨余垃圾发酵,还能通过游戏互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据介绍,2019年,在黄埔区城管部门指导下,联和街道将分类宣教与科技创新结合,对基地升级改造,打造垃圾分类宣教示范基地。基地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日常面向居民及企业开放,并已接待上万人次参观,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基地设有垃圾分类宣教馆、果蔬酵素制作展示区、旧家具交易平台、大件家具拆解区。垃圾分类宣教馆内引入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垃圾分类知识人机即时问答,并可作场馆引导及讲解使用;打造体感交互游戏,将分类宣教融于游戏体验中,测试分类宣教的效果。每月更新数据成果墙,可回收物、餐饮、厨余、其他垃圾历史数据可视化。

在基地的大件废弃物品拆解中心,记者看到,几位环卫工人正在讲收集回来的旧家具进行拆解,“每月减量回收废木材、废玻璃等多达80吨。”联合街综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杨达介绍,联和街每日收集、拆解、保存各片区低值可回收物并定时送至大件拆解基地。该基地划分操作、存放、休息功能区,形成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收运、拆解、清运流程标准化。

垃圾分类“智慧屏”可远程喊话

刷脸识别后,垃圾投放点的盖子自动打开,社区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进相应的垃圾桶,垃圾能够自动对垃圾承重,并将相应的重量兑换成积分。而在垃圾分类点旁边的一块电子屏上,还挂出了社区精准分类排行榜,实时显示着社区居民精准投放的绿色积分排行。

“联和街推动投放点优化提升,已打造1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杨达介绍,星级投放点采用美观、耐用、易清洁的环保材料建造,配置足够数量分类垃圾桶,风格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用绿植点缀,打造赏心悦目的良好投放环境。

垃圾投放点不仅外形美观,更融合了多种功能。垃圾回收箱不但能够采用太阳能供电,还能运用AI人脸识别,实现无接触式投放,提高居民投放便利性。通过用户后台捆绑社区生态,居民可通过投放积分换取家政、家教等服务以及周边吃喝玩乐优惠券,利用互联网 ,实现垃圾分类可持续闭合管理。

黄陂新村星级投放点引入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后,分类指导中心的垃圾分类监控指挥中心,能够通过九宫格监控大屏,实时监控投放点情况,通过智能屏幕还能随时与居民对讲。星级投放点旁可见垃圾分类“智慧屏”,该屏与大数据后台连接,可实时显示该区域每月垃圾分类相关数据,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排名表彰,对一些不文明投放行为溯源,起到宣传、警示作用。

黄纸皮1元/公斤、塑料瓶1.3元/公斤、金属0.8元/公斤……如果说垃圾投放点将居民正确投放的垃圾换成积分,那么“两网融合”彩虹站,则让居民通过投放的可回收物品,直接得到货币回报。

彩虹站外观醒目,站内不仅可回收常见的10余类可回收物,还设有环卫驿站、低值资源回收功能区。它和定时投放点是同一套后台系统,账号可以通用。居民在注册时,一户人家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上传全家人照片后,即可实现全家人人脸识别投放。设备识别人脸后,会自动打开投放口,减少居民投放过程中的直接接触。站点内设智能称重,根据不同可回收物回收价格,投放结束后,居民可马上在系统账号收到回收金额,即彩虹金或彩虹分,彩虹分可用于获取社区服务。即时结算和每日开放的运营模式,可有效避免过去的“三轮回收”模式导致家里废品堆积等问题。

师生认领“一米菜园”

学习种植蔬果技能

在黄陂新村,还有一个循环生态园。园中有不少被分隔好的小块空地,被称为“一米菜园”。

“循环生态园是一个重在‘体验’的垃圾分类宣教实践区,定期开展生态环保体验活动。体验室可提供教学体验、分类流程展示、低值资源艺术品展示等。”杨达介绍,今年9月份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垃圾分类。契合“双减”及劳动课主题,联和街在园内精心设置了生态体验种植区,为周边中小学生、亲子家庭提供绿植蔬果、年花年桔复种体验。来参观循环生态园的学校师生,可认领“一米菜园”作为科普课程及劳动课体验区,获得每班约5平方米的菜地管理权,携带种子,根据建议指导进行种植,到期可收获这块地上的所有作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通讯员 成广聚 李琳 卢景茂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