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出处: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成语故事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带有谚语的成语大全 三个容易和谚语混淆的九字成语(1)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成语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曾经谈论夏桀和殷纣之所以败亡的原因。孟子说:“夏桀和纣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老百姓对他们的拥护。而失去老百姓拥护的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的方法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就会得到天下。赢得民心的方法是:人民想要得到的,就给予他们,并且多做积蓄,更多地给予他们;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不过如此而已。

带有谚语的成语大全 三个容易和谚语混淆的九字成语(2)

天下老百姓依附于仁德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走一样自然。所以,将鱼驱赶到深渊里的是水獭,将鸟赶到丛林去的是鹞鹰,将老百姓赶到商汤、周武王一方去的是夏桀和商纣。今天,如果有一位君主奉行仁义之道,那么,天下的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驱赶到他的一方;即使他不想一统天下,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如今那些企图一统天下的人,就好像害了7年的病,必须求取蓄积3年以上的艾草来炙治,才能见效。如果平时不注意积蓄艾草,终身也不会得到。如果不能立志施行仁政,一辈子都会忧虑受辱,一直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