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小住老家七都小镇数日,心血来潮翻箱倒柜寻找那本四五十年前的《新华字典》,颇费周折,居然未果,怅然若失。
▲《新华字典》
老字典没找到,却捡拾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读跃进小学的一段段美好陈年往事,满满的,全是追忆。在没有 wifi 的上个世纪,我们偶遇阅读过程的“拦路虎”,最强有力的武器便是那本方正厚实的字典。节衣缩食的旧社会,虽然物质条件相当匮乏,但是几乎每一个小学生书包里都揣着一本字典,它在所有教科书、课外书以及其他学习用品中显然是重量级别的。每个礼拜的六天上学时间,早出晚归,字典相伴,只有礼拜天才安然紧随小主人在家躺平。当然,寒暑假等节假日时间,做作业的时候,也会求救于字典,字里行间相亲相爱。一言以蔽之,《新华字典》牢牢占据、参与了难忘的童年全程,是一位默默无语朴实无华的“老师”。
▲《新华字典》系列
光阴荏苒,雕刻岁月。“长大后,我就成了您。”当初的少年,已然是拥有教龄三十年有余的老教师了。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本人就读农村小学以来,自始至终拥抱三本字(词)典。小学时期,与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新华字典》接触最为密切,父母亲在七都公社某不知名书店代购;初中三年,跟《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交往最是频繁,记得是自己骑车去浙江南浔古镇新华书店购得;中师(高中)阶段直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和那本《现代汉语词典》不离不弃三十多年,是当年在松陵镇红旗路新华书店自行购买。知识经济网络阅读当前,搜索引擎功能强大,但是纸质工具书的故事与用途记忆犹新。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
吴江文史专家沈莹宝先生,不久前曾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静远斋主”上推文《往事杂忆•读字典》。沈老深情回忆道:我的书桌上,长年堆放着一叠供我随时查阅的工具书,有《说文解字》《辞海》《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吴方言词典》,还有一些地方志;而这高高的书堆顶上,总是压着一本已经老掉牙的《新华字典》。这本跟随着我四十多年的《新华字典》印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字典的内页上,有一段精彩的《说明》:由于“广大工农兵群众,在读马、列的书,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对字典工具书的需要十分迫切”,因此在略加修改后,将《新华字典》再度出版试用。那是个无书可读的年代。诚如《说明》中所言,当时除了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几乎很难找到可以阅读的文学著作。于是,读字典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既可增长知识、消解疑惑,又有消闲解闷之效的好事情了……
▲《说文解字》
▲《辞海》
▲《新华字典》说明
无独有偶,英雄所见略同。2022年5月13日,作家金华女士也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蔷薇笔记》上推送了趣味小故事《肚皮里装了一本新华字典的人》。她追忆三十年前,在八坼小镇上的一家工厂上班,车间里有一位青年工友小明,天赋异禀,非寻常人等。小明不但养成了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啃下了一本《新华字典》,并且全部装到了肚皮里,运用自如。同事们异口同声赞叹不已:“知识改变命运,小明肯定要算一个!”
▲《新华字典》内页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2022年8月初,在一次小型会议上,邂逅了暌违已久的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先生,他原是我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指导教师,现兼职市区普通话等级考核小组核心考官。我们非常愉快地共同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师范生涯。导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终生受益。
乡村师范要求教师“三字一话”人人过关,勤练普通话,校内严禁方言,力图大幅度提升国语水平。教科室主任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内外勤翻词典,小学生常用的《新华字典》已基本满足不了我们,强烈建议我们购买《现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典。省吃俭用后,我终于买了大词典及其补编,一晃31年光阴过去了,扉页上自印的小篆刻章依然清晰,现在端详起来有点笨笨拙拙的可爱模样。执教《语文基础知识》与《文选和写作》学科的夏先生、吴老师,都建议我们多多翻阅词典,提升口语水准。普通话专职教师李老师更是要求我们每人买块小镜子,对准口型,发声练习。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我总是发音不到位,“语基”知识虽然清楚,书面理论考试也不赖,知道它们的区别,但是实际发音不精准。估计是天生语言“生理缺陷”呗,吴江方言“胎里毛病”。
▲《现代汉语词典》
毋庸讳言,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使用纸质词典的频次稍有降低,但字典、词典,使用了三四十年,早有感情了,可以毫不夸张讲:词典每一页可能都有我的指纹。兄长,大我六岁,学历不高,但茶余饭后工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曾经是——读字典。每有闲暇,便以字典为书,时而高声朗读,时而低头默诵,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数十年坚持下来,老哥练就了一项普通的技艺——会熟练地讲普通话,他作为驾龄35年的老司机,热衷于物流,全国各地几乎跑遍了,语言沟通技能必需的,国语要掌握扎实。
字典词典的适用范围广大,功能强大,老少咸宜,喜闻乐见。“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本文作者:张金龙
责任编辑:朱梦亭、沈思思
技术编辑:沈思思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