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家长和朝阳家长,是不同的两个物种

原创: 事儿妈有话说 2019-09-26

晨雾 / 转帖

海淀家长与大兴家长 海淀家长和朝阳家长(1)

最近有篇鸡娃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对,就是那篇《海淀家长有多恐怖?跟他们吃顿饭就知道了》。

剧情梗概是这样的:

作者请两对夫妻吃饭,四个客人都是名校毕业的海淀家长,也都是曾经的奥赛金牌获得者。席间大人们谈论的是斯坦福的算法课、霍普金斯的基因组课、以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各方面的高端知识。

两家的孩子,分别是6岁和4岁。6岁的小男孩看的是英文原版的《How it works》,4岁的小女孩看的是适合8岁 的诺贝尔奖科普动画片《平博士密码》。

4岁的小女孩进门没多久就讲起了核聚变,据她父亲说这是清华材料系的传统:孩子上小学前一定要明白核聚变原理。

简而言之,两对海淀家长全面碾杀了作者夫妇;两个海淀小朋友全面碾杀了夫妇俩的孩子。

饭局以作者瘫倒在沙发上,感叹自己被歼灭告终。

这事儿以一个朝阳家长来看就很简单了:

吃个饭压力都那么大,下次就别约了吧。

海淀家长与大兴家长 海淀家长和朝阳家长(2)

但毕竟人家是海淀家长,通过这次饭局,更加坚定了鸡娃和鸡自己的决心。

文章是海淀朋友转给我的,说她看了文章更焦虑了:自己的孩子在疯玩傻跑的时候,人家的孩子已经去北大清华参观实验室了;作为名校生的后代,本来就占尽天时地利,后天还这么努力,两相比较,她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扔了。

然而,同样在北京,这篇文章在朝阳家长的圈里就没能成功引发焦虑。实际上,原文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一条是:

“他强任他强,我们在朝阳”。

毫无疑问是我们大朝阳家长临危不惧的题词了。

用“类型”这个词来划分朝阳和海淀家长的区别,是不大恰当的。更准确的词语是“物种”。

举个简单的例子,提起“六小强”,哪怕自家的孩子还在吃奶,一个海淀家长都会如数家珍的告诉你:“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101....." , 而朝阳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蟑螂“。

同理,说到八少八素,海淀家长会马上明白指的是八中的少年班和素质班,而朝阳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八素? 那八荤是什么?“

很多朝阳家长觉得十一学校和十一中是一码事;不知道早陪和早早陪的区别;分不清KET和PET;说起朴新/厚海/高思一头雾水;我弟妹连她儿子上的中学全称都不知道。

海淀家长很好学,朝阳家长很喜欢吃。

在海淀,你问XX饭馆怎么走,海淀家长会告诉你:就在XX培训中心附近,X而思的广告牌下面就是;

在朝阳,你问一个孩子妈XX培训中心怎么走,她会告诉你:”就离我们上次吃串儿的那个地方不远,XX小腰的牌子后面就是。

朝阳和海淀的家长都给孩子报课外班,语数外是海淀孩子的基本配置,琴棋书画体育运动是朝阳孩子的多数选择。

海淀家庭要求高的,同一学科要给孩子报跨年级、跨机构的2-3个学习班;朝阳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学习冲浪、帆船、美式橄榄球;条件普通的,学习篮球、足球、乒乓球。

海淀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培训班,会在教室后面找好位置,认真地做笔记或者录下整堂课的视频,回家和孩子一起复习。

朝阳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培训班,立马去附近的商场购物或者做指甲头发,等下课了顶着一头刚做好的头发、拎着大包小包慌慌张张赶过来接孩子。

在海淀的培训教室里,一个拿过奥赛冠军的孩子家长会训斥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在朝阳的培训教室,家长会崇拜地看着自己的娃:儿子,你真棒。 妈连题目都没看懂。”

教委要求减负,海淀家长愤愤不平,认为这是阻碍民智、剥夺正当的教育权利,宁可和检查组打游击战,也要带孩子坚持学;朝阳家长一听减负,马上积极执行,结果一看孩子的课外班安排,真没法减。都是篮球、游泳、足球课,越减户外活动时间越少。

放学后,海淀的家长会让孩子戴上listener,让他们听成语故事、四大名著或者原版的哈利波特;朝阳孩子不戴那玩艺儿,因为他们不是在球场上就是在平衡车上,戴耳机太碍事。

放假前,海淀家长会提前给孩子安排好补习班的课程,朝阳家长会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准备参加“朝阳杯朋友圈摄影比赛”。

同样的一篇文章,在海淀会引起恐慌,在朝阳,家长会想:别家娃的爹妈,别家爹妈的娃,关我啥事?

这就像你在河狸群里,说某只河狸啃木头特别快,会引起河狸们的恐慌,大家都决心要啃得更快;但你告诉一只树袋熊有只河狸啃木头很快,它只会莫名其妙地看你一眼,然后接着吃自己的桉树叶。

或许是环境决定想法。作为传统学院区,海淀学术气氛浓厚。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各大高校遍布全区,科研机构四处林立;海淀家长们学习于斯、工作于斯,又在这儿繁衍后代,他们的成长背景,打上了深深的知识竞争的烙印。

而朝阳是CBD,集中了各大外企、民营和私营企业的总部,拥有中央美院和798工厂这样的艺术天地,家长们的背景多种多样,反映在育儿方面,心态更加宽松自由。

近几年,有朝阳的家长,因为崇尚海淀的学习气氛,举家迁往海淀;也有海淀的家长,不喜欢学院区的压力,搬到朝阳。朝阳和海淀家长,与其用地域给她们打标签,不如以心态给她们做区分。

就在今天早上,一个朝阳家长告诉我,明年孩子入学,她打算搬到西城了。因为“感觉朝阳也越来越紧张了,还是西城更佛系。”

你看,在“求上进”方面,海淀家长固然打满了鸡血;在“不求上进”方面,朝阳家长也是拼劲了全力。

信息来源:2019-09-26 微信公号 事儿妈有话说

ID:amanda_yan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