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

晋祠

晋祠原本是祭祀晋国始祖唐叔虞的祠堂,但是不知为何,在宋代,突然有一女神祇霸占晋祠主殿接受祭拜。此后数百年,虽不断有人质疑,但此神祇不但未曾退缩,反而在明清时期摇身一变,成了晋国始祖唐叔虞的母亲。从此,再无人敢质疑其身份。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

晋祠,位于今天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主体建筑坐西朝东。这里离市区十多公里,不过交通非常便利,坐公交就能到。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

目前景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晋祠公园,这里占地约1000亩,主要由民国时期的一些私人别墅组成,目前是免门票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

另一部分是晋祠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是用于保护、展览晋祠古文物的地方,也是晋祠古建筑的重要分布区域,目前需要门票80元。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

北侧还有晋祠宾馆,是1957年将附近的晋祠村拆迁后改建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

我们这次的游览路线是,从东门开始,一路向西。穿过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群后,到达最后的圣母殿,之后在晋祠博物馆顺时针游览一圈,最后到达博物馆最南侧的十方奉圣禅寺。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

牌楼

进入景区后,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铺绿色琉璃瓦,黄剪边。上写“晋祠胜境”四个大字。

但是吧,这个牌楼原本不是这里的,甚至不是晋源区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

芳林寺

这座牌楼原本是太原市东南边芳林寺的牌楼,当时改开后修建晋祠景区的时候,直接从人家那边薅过来的。而且不光是这个牌楼,博物馆还把人家寺庙的正殿都给搬过来了,以至于芳林寺成了一座现代建筑。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

芳林寺牌楼

要知道芳林寺原本是明清时期太原城南“第一胜景”,建筑也是以绿琉璃瓦而闻名。

这其实也是晋祠在当初扩建过程中盲目扩张而导致的。而且不光是芳林寺啊。当初为了填补景区中的大量室内器具的空缺,更是将太原市及其周边的寺庙内器具薅了个遍。当然,如此盲目的扩张也带来了很严重的隐患,这个我们慢慢讲解吧。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

大门

牌楼往后,就看到景区的大门了。

我去的这天天气不是很好,后来甚至还下起了雨。

公园的大门面阔五间,外侧带有回廊。屋顶铺黄瓦,绿剪边。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1)

太宗皇帝御笔

匾额上所有的字,都是大唐太宗皇帝的御笔,是从馆内唐太宗亲笔题写的《晋祠之铭并序》中摘出来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2)

书法家张颔题

大门背面是当代书法家张颔老师题写的“宗唐发轫”。

晋祠属于是李唐皇室的龙兴之地了,当初李渊父子就是在这里祭拜过晋国始祖唐叔虞之后,起兵造反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3)

大门后

那么唐叔虞是何许人也呢?他的来头可就大了去了。

唐叔虞姓姬,父亲是周武王姬发,母亲是姜太公之女邑姜,哥哥是周成王姬诵,可谓是身份超级显赫啊。《史记·晋世家》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yì】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史称“桐叶封弟”。

虽然这个故事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唐代大诗人柳宗元更是写过一篇《桐叶封弟辨》,但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这么个结果。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xiè】继位,由于国都临近晋水,故改国名为“晋”。此后三千余年,这块土地就被称作“晋”。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4)

鱼沼飞梁(仿制)

这是2007仿制的鱼沼飞梁,是后方圣母殿前鱼沼飞梁的仿制品。桥面东西长19.9米,宽2.9米,高出地面0.9米,寓意“四通八达”。桥下还立有12根柱称重。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5)

鱼沼飞梁(仿制)

我们现在看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古人没有钢筋棍凝土啊,据记载,鱼沼飞梁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距今起码得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能建出这样的桥,还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而《水经注》也是第一部记载有晋祠的书籍了,毕竟这里是晋水的发源地嘛。书中说“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6)

鱼沼飞梁后面

而至于再往前的历史,就不见于任何史书了。

北魏之后的北齐皇帝高洋曾住在晋阳,因而命人“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史书载“自洋以下,皆游集焉”。晋祠至此开始兴盛。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7)

唐园

到了隋代末年,唐国公李渊留守太原。当时,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隋,李渊和副将王威、高君雅商议举兵平叛。于是李渊借机不断招兵买马。但随着李渊兵马的不断扩充,两个副将开始怀疑,这老小子哪是平叛啊,这么多兵力,都可以打到长安去了。怕不是“敌在本能寺”吧。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于是二人设计,想借李渊赴晋祠祈雨的机会拿下他。结果内部出了二五仔,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后,密告李渊。五月,李渊将两副将斩首之后,在唐叔虞祠下誓师,结果第二年就拿下了长安。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8)

唐园前铁狮

因而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重回晋阳,次年在晋祠写下名篇《晋祠之铭并序》碑刻。

唐叔虞至此成为了大唐皇室的保护神,但同时也背上了一个保佑造反的恶名。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9)

照壁

再往后是一块照壁石,很明显,雕的是福禄寿三星。照壁建于2007年,高5米,宽8.4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0)

背面雕的是群仙图。

具体山西的砖雕、木雕,我们留到下期的王家大院再详细讲解吧。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1)

飞龙阁

后方的飞龙阁也是新建的。

根据史料记载,晋祠从开始到宋以前,一直是祭祀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地方,可是就是在宋代,事情突然发生变化。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也就是北宋建立的第十九个年头,赵光义率军五路第三次围困北汉首都晋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2)

登飞龙阁

双方鏖战近五个月,晋阳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涣散。五月初五,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纳表投降。皇帝虽然投降了,但晋阳百姓还在继续抵抗,尤其是民间的习武组织“弓箭社”更是给宋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老百姓甚至拿砖头瓦块攻击宋军。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3)

飞龙阁北侧

五个月的鏖战,再加上晋阳本地人的顽固抵抗,导致赵光义怒火中烧,大骂晋阳人是“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之后竟然下令将晋阳所有百姓驱逐出城,在五月十八这一天,一把大火将这座千年古城化为灰烬。据记载,老幼不及出城焚死者甚众。这还不算完,为了不让百姓回城重建家园。第二年,赵光义更是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废墟,最终连废墟的痕迹都没了。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4)

飞龙阁内 唐太宗塑像

之后将太原府移到北面20公里的唐明村,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市了。

同时赵光义在当初的营地边上筑起一个周边不过四里的小城平晋县城,让百姓来居住,并将自己指挥作战时的行营改建为统平寺。他还重修晋祠,并仿照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又立了一通《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俗称《太平兴国碑》。

然而平晋县城建成70多年,晋阳人仍旧不肯进去居住,更多的人流落到河南等地。而那个带有示威意味的统平寺,也因多次被人暗中烧毁,最终罢祀了。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5)

无字碑

至于那块“太平兴国碑”,据说碑文被当地人逐字逐句地凿掉了,相传就是现在胜瀛楼下立着那通光秃秃的“无字碑”。而碑文的具体内容,太原县从明至清共五个版本的县志中,只有嘉靖《太原县志》录了这通碑文,其他县志对此只字不提。

而唐叔虞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被请出了正殿。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6)

飞龙阁下隧道

赵光义在重修晋祠大殿前,内部供奉的一直是晋王唐叔虞。但是修好后,突然将唐叔虞安置于一旁的偏殿,并请来一尊无名女神坐到了正殿中央。

熙宁十年 (1077年),敕封其为“昭济圣母”。

崇宁六年(1104年),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同时“赐号圣母祠慈济庙”。

政和元年(1111年),加封“显灵昭济圣母”。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7)

飞龙阁下隧道

但终赵宋一朝,始终没有说明白,这个圣母到底是谁?民间将其视作“晋水女神”,毕竟晋水就源自晋祠内的三口泉眼。但即便是晋水之神,也不至于“鸠占鹊巢”,偷了晋王的家呀。

有学者认为,宋代开始,太原成为一个边塞重镇,这里的农业开 发变得非常重要,水神的地位也就相应获得抬升,赵光义也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虽然我把你家烧了,但是我把你们的神灵扶正了呀,快来感谢我吧”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8)

飞龙阁后

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非要去夺晋王唐叔虞的主殿,你在旁边再建个殿不就行了?

还有一种比较阴暗的解释说,晋祠内祭祀的唐叔虞是周代的一方诸侯,将其作为祭祀主体,一直有人质疑其正当性。

同时,无论是北魏还是北齐,重修晋祠,也是为了顺便表明自己和唐叔虞一样,都是正统血脉的后代,从而为其夺取天下获得进一步的合法性。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29)

之后的李唐皇室更是在其庇佑下,一举夺得天下。

唐叔虞无疑成为了一个地方造反的象征,但扳倒唐叔虞,就意味着否定周代,不会有任何一个儒生敢这么干;但保留唐叔虞,那么这个造反的符号就永远杵在那,让每一个统治者都不得安宁。

而当这个棘手的问题传到北宋赵二哥的手里时,已经是压在赵二哥身上的最后一个骆驼了。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0)

龙兴晋阳

五个多月的极限鏖战,入城时的各种明枪暗炮,烧毁晋阳后的各种咒骂侮辱,以及一座保佑诸侯造反的祠堂。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着重修晋祠的机会,将原本供奉在主殿的唐叔虞拉下来,随便换一个什么神祇上去。一方面,可以极大的弱化晋祠作为造反符号的象征意为,另一方面,将当地人祭祀了千年的神祇换下,而又换上一个无人知晓的神,这无疑是对当地人最大的侮辱和嘲讽,也是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强力宣示。

你觉得两种说法,那种可能性更大呢?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1)

再往后是龙兴晋阳雕塑,高6.99米,宽9.5米,重约2500公斤,是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为铸造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2)

这几个人中,中间的很好认,肯定是太宗皇帝了嘛。位于他右侧站立的也很好认,身穿甲胄,手持铁鞭,立于唐王身侧,这还用猜吗?

此人正是初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家家户户门前的守门神——尉迟敬德。

再往过是国舅长孙无忌。唐王左侧骑马者为李勣,也就是徐茂公。之后是魏征和马周。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3)

之后是一片园林。

我们说回宋代册封的“圣母”,由于晋水女神可能原本就有相关祭祀,再加上一个当地的水神,确实要比一个几千年前虚无缥缈的祖先要亲切的多,所以从宋代开始,民间关于圣母的祭祀便繁盛了起来。

但由于这件事实在是过于荒谬,以至于北宋刚刚灭亡,金人元好问就在《惠远庙新建外门记》中说:“晋溪神曰昭济,祠曰惠远,自宋以来云然。然晋祠本以祠唐侯,乃今以昭济主之,名实之紊久矣!”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4)

而随着民间祭祀的繁盛,之后的石碑中都不再提及唐叔虞祠的状况,到了大明嘉靖二十六年(1545年 ),苏佑撰写的《重修唐叔虞祠记》,才重新说到唐叔虞祠的现状:“自至元迄今二百余年,栋梁摧折,不蔽风雨,神失所栖,祀事弗虔。其旁所谓圣母祠者,香火日极崇奉,而唐叔虞之祠,顾寂寞水滨,不知为正神”。

也就是说,唐叔虞祠从元代重修过一次之后,之后长达 200多年,再没有重修过。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5)

到了万历四十年(1612年),御史苏惟霖游晋祠时问道:“何以不祀唐叔而祀母?母且为谁?则以祠?......所负之山曰悬瓮,绵亘数十里,山下出泉,灌溉环邑,土人以为惠出于母,尸祝之耳,何知唐叔?”顾炎武也感慨:“今人但知圣母,而不知叔虞,不其然乎?”

挖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啊。但坑总得填,“圣母”是谁也必须讲清楚,民间可以不在乎,但崇尚礼制的儒生不能不在乎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6)

“晋”

于是在清代康熙十一年,周令树和阎若璩【qú】提出“圣母是邑姜”之说,邑姜也就是前文说到的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夫人,也就是唐叔虞的生母了。

而至于为什么要将圣母认作是邑姜,周令树先生的原话是,“将圣母认定为邑姜,总比认定为其他怪迂无稽之神要好得多”。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7)

这个方案非常巧妙,它既保留了圣母香火鼎盛现状的合法性和事实上的正神地位,又肯定了唐叔虞在晋祠的伦理上和历史上的正神地位,几乎让国家、乡民和儒生都无话可说。

其实,我在这里迷路了!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评论、收,这个对小编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励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8)

民国时期,这一代是有钱人家的庄园别墅,其中包括:荣家(荣鸿胪)陶然村、周家(周玳)在田别墅、孙家(孙殿英)花冈、陈家(陈学俊)的息庐,和奉圣寺江家(江叔海)花园 。晋祠内的难老泉旁还有黄家(黄国粱)别墅。建国后虽然拆除了一部分,但还是有荣家、陈家、周家三处花园并入晋祠公园。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39)

不过按着地图走,很快就能走出去。

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地,而整个山西的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分布也相当广泛。据清代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 山西有泉水191处, 其中62处有“溉田之利”。1966年,水利部门勘测,泉水总流量约200立方米/秒,其中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泉水共有24处。

建国后晋水收归国有,晋祠祭祀水母的仪式也就中断。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0)

同时解放后, 太原西郊成为工业区。六十年代后期先后在西边 山前地段打井。尤其是1972年后在该地区开采地下水, 以晋祠为中心, 北至风峪沟; 南至清徐西梁; 东以太汾公路为界; 西至山前。

从1960年一1978年,在该地区为工农业用水打深井58眼, 开采设计能力为3.2923立方米/秒。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1)

而晋水的流量也由1954年的1.96立方米/秒降到1978年的1.322立方米/秒。晋水的第二源泉鱼沼池,更是在1975年时, 变成一潭死水。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2)

晋水

而最终在公元一九九四年,晋水主要源头难老泉断流。这条赐予了这片土地名字的河水,这条晋人以此为名,以此为家,以此为国的河水,在蹦腾了三千余年后,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工业化的步伐。

晋水不在,晋又何在呢?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3)

晋水

讽刺的是,在难老泉断流的同一年,中断近50年的祭祀水母仪式重新举办。

晋水不在,水神焉在?

现在景区的水只是作为景观的区域循环水,与周边村落没有任何关系。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4)

晋祠博物馆

再往后就到了晋祠博物馆了,这里是需要门票的,80元。

晋祠的这座大门是1964年新建的,原本的大门在馆内,我们之后会看到。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5)

正中匾额写“晋祠”,落款是“陈毅”。

陈毅在1959年到山西视察工作时,就住在旁边的晋祠宾馆。他除了题字外,还写过一首《游晋祠》的诗。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6)

诗写的嘛,他还是适合“旌旗十万斩阎罗”这种风格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7)

建国后,当地政府对晋祠及其周边进行过多次整修。1950年,拆除晋祠镇的堡墙。1954年,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对晋祠周边进行大规模建设活动。2002- 2003年,为了支持晋祠申报世界遗产,相关部门全力整改周边环境,晋祠镇中堡的居民全部被迁出。

但如此大规模的拆迁,也导致了与周边居民矛盾的日益突出。晋祠博物馆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与晋祠村管理部门并无联系,更与普通村民无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8)

但在祠庙环境改造和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一些村民原本从 事的商业活动却被禁止。同时由改造带来的物价上涨、环境破坏、被迫拆迁、异地安置等等负面后果,却主要由当地村民承担。村民因此对晋祠的旅游开发抱有严重不满,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49)

大门

最终,在2005年6月9日,当听闻世界遗产基金会的成员要来晋祠审查时,附近村民将晋祠大门围堵的水泄不通。12日专家组抵达后,根本进不去景区。

这样一连十天,直至18号专家离开太原,村民们才肯罢休。申遗工作自然也就失败了。

不过后来景区并没有放弃,2006年,太原市文物局决定继续以晋祠申报“世遗”为目标,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申报成功。

2007年,晋祠镇北堡居民被迁出,晋水总河的纸房村消失,古镇仅余南堡。

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再听到什么动静。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0)

戏台

再往后是一座戏台,天上开始下雨喽。

再往后是一座戏台,戏台乍一看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1)

檐下匾额写“三晋名泉”,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武举人杨廷翰题写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2)

绕道后面后,会看到一个卷棚抱厦与它相连。

建筑的创建年代已经不可考了,明清均有重修,目前主体建筑为明代的,卷棚抱厦为清代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3)

水镜台

檐下匾额写“水镜台”。“水镜”,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善恶尽人皆知。

此匾因字迹清秀,笔力雄劲,“若龙腾于川,端倪莫测”,被誉为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更有趣的是,这块匾是清代翰林、晋祠人杨二酉题写的。这位杨二酉正是前面题写“三晋名泉”的武举人杨廷翰的侄子。

叔侄二人一文一武,又同时留名于此处,也是一段佳话呀。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4)

会仙桥

再往后是会仙桥,相传某年四月十四,有人在桥上与仙人相会,故而得名。桥东有两通石柱,刻有“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和“禁止桥西樵牧纲钓”。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5)

金人台

之后是金人台,古称莲花台,俗称铁汉桥。因四角各有金属铸成的铁人一尊,故而得名。其中东北角的一尊是民国二年(1913年)补铸的,其余为北宋原件。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6)

西南角塑像

西南角这尊保存最为完好。这三尊铁人像代表了我国北宋时期冶铁和铸造的高超水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7)

对越坊

之后是对越坊。四柱三间,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功德。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8)

匾额相传为太原举人高应元所写的,整饬遒劲,不可揣测,被誉为“雄奇之笔”,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59)

献殿

再之后是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0)

献殿

《晋祠志》记载:“献殿,金大定八年创建,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清道光二十四年补葺。”目前殿内正脊下方的攀间枋上题有: “金大定八年岁次戊【wù】子良月创建”。1955年翻修时也留有题记。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1)

献殿

献殿,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晋祠的献殿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献殿,它结构轻巧、美观,即似大殿,也似凉亭。且虽为金代遗构,但是其梁架、斗拱的手法、技术、用料,都与后方的宋代圣母殿一致。推测为金代修建时刻意为之。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2)

再往后,一眼就看到了后方的圣母殿了。先不着急,我们先看看前方两侧的守门狮。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3)

左侧雌狮

左侧雌狮身下有铭文“政和八年□月廿六日”,表明这两尊狮子是铸造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之所以要讲这两尊狮子,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通常都是雄狮在左,雌狮在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4)

右侧雄狮

但这里的两只狮子是正好相反的。之所以这么放,我猜测就是因为后方祭祀的是圣母。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5)

鱼沼飞梁

再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鱼沼飞梁了,也是晋水的第二源泉。桥面呈十字,东西平坦,南北下折,如鸟之双翼。梁先生曾点评:“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不过说实话,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鱼沼飞梁确实是太一般了。

科技改变生活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6)

圣母殿

再往后就是晋祠的正殿圣母殿了。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侧围有一圈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上铺蓝色琉璃瓦。

圣母殿所处位置其实是非常狭窄的,而大殿宽敞的前廊与鱼沼 飞梁相配合,极大地缓解了空间的局促感,起到了大月台的作用。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7)

圣母殿

圣母殿自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建成以来,经历过宋崇宁元年(1102年)、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天顺五年(1461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万历十年(1582年)、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以及1994~1995年等多次修缮。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8)

殿内有43尊彩塑像,其中有2尊是明代补塑的,位于殿内龛中。其余皆为宋代原始塑像。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69)

圣母邑姜塑像

正中为主尊圣母邑姜塑像,端庄慈祥,盘坐于凤椅之中,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头饰橙红色凤冠,身披红岐绣满珠缨,沉着大气的装束包罗帝王之气。

座椅背后有题记:“元祐二年四月十日献上圣母,太原府人在府金龙社人吕吉等,今月赛晋祠昭济圣母殿,缴柱龙六条,今再赛给圣母坐物椅。”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0)

女侍像

两侧的侍从像中有4尊身穿男装女侍像,5尊官侍女像,以及33尊侍女像。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1)

女侍像

这些侍女像或丰满或俊俏,脸庞或清秀或圆润,身姿百态,造型各异,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和个性。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2)

女侍像

被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誉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也是晋祠的三绝之一。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3)

侍从像

殿外还有两尊侍从像,高大威猛,可惜我查遍手头的资料也没找到相关的记载,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补充一下。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4)

盘龙柱

晋祠殿前的盘龙柱,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雕刻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5)

其实由于周边工业用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底层水位下降,近些年来,圣母殿有整体向东南侧倾斜的迹象,各构件脱钉、拔榫、弯曲、断裂严重。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6)

难老泉

圣母殿右侧就是晋水的主源难老泉了,“难老”取自《诗经·鲁颂·泮水》:“在泮饮酒,……永锡难老”。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7)

此匾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名匾中的“神奇之笔”。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8)

难老泉

我们前文已经说过,难老泉在1994年就断流了,目前是景区的循环水。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79)

梳妆台

难老泉后面是梳妆台,内部供奉水母娘娘。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0)

水母娘娘

是清代周令树和阎若璩【qú】提出“圣母是邑姜”之说后,从圣母神格中剥离出来的晋水之神的神格。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1)

苗裔堂

圣母殿左侧为苗裔堂,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内部供奉送子娘娘等七尊神。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2)

周柏

再往北是周柏,据说植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与圣母殿的侍女像和难老泉合称为晋祠三绝。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3)

朝阳洞

之后台阶上的是朝阳洞,由天然石窟开凿而成,内部供奉道教第一灵官王灵官,目前不开门。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4)

王灵官

王灵官名王善,是道教的护法神,位列五百灵官之首,称“都天大灵官”。

话说当年猴哥大闹天宫时,都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所幸有王灵官执殿,才拖住猴王,且二人大战一场,未分胜负。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5)

云陶洞

再往过是云陶洞,原本洞内深邃,是古人避难的地方,后年久塌方,目前洞深三十多米。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曾隐居于此。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6)

洞内有“云陶”二字,据说是其得意之笔。

再往过就不让上去了。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7)

善利泉

我们下来,在周柏旁边的是善利泉,取自《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晋水的第三源泉。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8)

唐叔虞祠

再往过,就到了我们的老倒霉蛋唐叔虞的祠堂了。前面也说了,晋祠原本就是祭祀他的,结果宋代开始,他就被移到了圣母殿的一侧,此后一千余年,没人疼没人爱,是“门前冷落鞍马息”,没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要不是清代有人将圣母解释为其母邑姜,估计他还得继续被雪藏啊。当然,目前这个人流量也没好到哪去。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89)

山门后是第一进的院子,两侧回廊墙上嵌有42通碑,其中宋代2通,元代2通,明代18通,清代20通。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0)

往后是一个过殿,单檐卷棚顶。内部有14尊元代乐伎像,是研究我国元代戏曲和乐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1)

唐叔虞殿

再往后是唐叔虞殿,大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现存建筑为元代遗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2)

唐叔虞殿

神龛正中为晋国始祖——唐叔虞像,为元代彩塑。神龛外两侧的大臣像为明代彩塑。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3)

我个人很喜欢这尊老者像,感觉远比晋祠内的其他塑像要生动、传神的多。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4)

唐叔虞祠出来后,再往过的小殿内,放置的是当初太宗皇帝亲自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5)

《晋祠之铭并序》碑

此碑立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全文1203字。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6)

书法劲秀挺拔,形势开阔,浑然天成,字字注重意态,飞逸洒脱,雍容大气。

清人钱泳在《书学》中称:“古来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因而此碑开八大山人行楷书之先河。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7)

钧天乐台

再往过是一座戏台,为钧天乐台。晋祠只有两座戏台,一座是专门为圣母唱戏的水镜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分到一座戏台,那戏台对面的人来头可就太大了吧,毕竟连晋王唐叔虞都没有戏台。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8)

昊天神祠

戏台对面为昊天神祠,主供玉皇大帝。但是吧,在民间,玉帝爷的分量还是撑不起一座戏台的。

但有一个男人可以。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99)

关公殿

此人姓关名羽,字云长,山西解州人士。

只可惜二爷暂时不想见我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0)

后方的建筑,下方为三清洞,上方为玉帝阁,不过都没啥看头。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1)

东岳祠

旁边的东岳祠不开门,我们就去到最后一个地方,十方奉圣禅寺。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2)

山门

寺庙原为唐代名将尉迟敬德的宅子,后来捐为寺庙,唐高祖赐名“十方奉圣禅寺”。只可惜啊,目前寺庙基本上就是一个究极缝合怪!

山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元代建筑,明代有过重修。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3)

这座山门原本是晋祠景区的大门,1980年迁到这里。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4)

门内有金刚像2尊,护法天神像2尊,是90年代塑造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5)

再往前是第一进的院子,两侧有碑廊。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6)

碑廊

内有唐武周时期首尾完整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柱型石刻群,共135通,是晋祠三大名刻之一。80年代移到这里。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7)

弥勒殿

之后的弥勒殿,原本是山西汾阳县的二郎庙,1982年一并迁到这里。大殿是元代遗构,不过里面的塑像都是90年代塑造的。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8)

再往过是第二进院子,南侧为地藏殿,也是1983年新建,90年代塑像。北侧的观音殿跟地藏殿一样。

正中的大雄宝殿可就有点来头了,还记得晋祠景区一开始的那座芳林寺牌楼吗?当时芳林寺除了牌楼,还剩下一座大殿。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09)

大雄宝殿

你说这不是巧了吗,这里正好还缺一座大殿。于是本着一个娃也是带,两个娃也是赶的中心思想,1981年顺便就把芳林寺的大殿迁移到这里了。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10)

殿内的塑像也是90年代塑的。

咱就是,就没有一个原本属于这里的建筑嘛?

有,但不多。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11)

就比如旁边的佛塔。

宋朝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北宋皇帝赵光义)(112)

舍利生生塔

佛塔名为舍利生生塔,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重建。为一座阁楼式砖塔,高38米,八角七级,每级各开四门,每层的题额都是清代晋祠人杨二酉所书,就是那个在前面戏台写“水镜台”的人。塔内还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好啦,今天的旅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在这里也非常欢迎大家来晋祠玩,来太原玩。

记得点赞、评论、收藏!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也对各地的风景名胜感兴趣,也想将来出去玩的时候有的吹,那就赶紧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