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祖父母越来越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有学者指出,隔代抚育的最大弊端在于“重养轻教”,也就是所谓的“隔代亲”问题。许多年轻父母发现,把孩子交给老人长期抚育后,孩子在得到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同时,往往也得到无原则的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生活的独立性;更严重的是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理所当然地认为周围的人都应该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对待自己。而且,在中国“孝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孩子父母指出老人照顾孩子的毛病,往往不被社会文化和老人所接受。此外,许多年轻父母自身心理还不够成熟,工作生活都需倚重老人,从而导致家庭结构界限不清晰,加剧了家庭内部成员间关系的复杂性。

说到根本上,所谓的“隔代抚育之痛”,其实是社会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社会成本,即快节奏的工作、高房价的压力、内卷化的竞争吞噬了年轻人本该抚育陪伴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使家庭结构中本该退休的老人被动卷入其中进行补位。

化解“隔代抚育之痛”,最关键的举措是要出台有力的公共政策托底,让更多家庭能够实现“幼有所托,幼有所育”,而不是在家庭内部消化这种社会成本。如果社会能够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同时对普通民众来说又可负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发展形成规范化、普惠式的婴幼儿抚育服务市场,以强化公共投入冲抵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巨大负担,那么,隔代抚育将不再是千家万户无可奈何的选择。到那时,即便“三代同堂”,恐怕也没那么多家庭矛盾了。

隔代养育的看法(隔代抚育之痛该如何化解)(1)

来源: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