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考试目标梳理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命的涵义: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殊存在形式;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本质特征是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自我更新;生命是一个开放与高度有序的系统、一个能自我复制和不断进化的系统、一个能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控的系统。

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学元素组成相同,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现象由简单到复杂,包含多个层次。

②能进行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生命过程,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③有应激性:通过对刺激作出反应,达到适应环境,并通过自我调控,维持自身的稳态性。

④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个体从小长大,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然后进行生殖,产生后代。

⑤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生殖与自己相似的后代,但总有差异,从而使生物不断进化。

⑥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⑦具有稳态性: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2.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 1)、显微镜的结构

初中生物模块梳理(初中生命科学考试目标梳理)(1)

(2)、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装好镜头对好光,载片放在物桌上 左眼看镜右眼睁,调节粗螺把镜降

轻轻降到玻片边,慢慢倒拧镜向上 片向右移像左移,片往下移像向上

先用低倍后高倍,仔细观察莫急慌

(3)、注意事项

a.镜头的选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目镜10X物镜50X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50=500倍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d.找标本

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就应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3.临时装片的操作方法

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事项①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滴清水,制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生理盐水。滴水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同时也可以排除气泡.

②盖玻璃片时应从一侧接触到水滴慢慢地轻轻盖下,为了防止气泡的产生.

③从一边滴染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充分浸染标本的全部.

(1)取镜安放(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2)对光(一定要用非直射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①置玻片

②调焦(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③低倍镜的观察(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方位正好一致)

(4)高倍镜的使用

①选好目标(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②调焦(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用较大光圈或利用凹面反光镜。)

(5)使用后的整理

讨论:

①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要使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②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看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下降。这时应看显微镜的镜筒,避免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哪边移?(左边)

④目镜中看到的物象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显微镜的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6)镜头长短:目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物镜是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

1)镜头的倍数判断:目镜长,倍数小;物镜长,倍数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2)移动视野中的图像方法:偏哪移哪。3)显微镜下成倒像特点:上下左右同时颠倒。4)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但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

(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

初中生物模块梳理(初中生命科学考试目标梳理)(2)

2.细胞与生命活动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2)细胞生长的结果——生物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不同的生物细胞。

3.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的四种基本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的五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动物或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于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官腔壁的内表面的上皮起保护作用.

结缔组织:骨骼、血液、韧带、软骨具有联接,保护支持营养,修复等作用.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2.器官: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注:植物无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是: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4.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DNA或 RNA)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植物界的植物类群.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2. 生物与环境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群落: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

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3.生态系统

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1)成分:可用下列图来表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2)功能①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 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

(2)分类: 生物因素:指同种的其他个别和不同种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平衡

(1)标志:生产者、消费者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保持平衡的原因: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

4.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主题2 生物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指认根、茎、叶的结构。(茎上有节,节上长芽)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面:(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的孔隙叫气孔,

叶肉: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棉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支撑作用:含网状脉和平行脉

具有输导作用:导管——运输水和无相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

②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等的无机盐。

不同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③植物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细胞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部位在根毛区

原因:a. 根毛区由于根毛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很大.

b. 根毛区的细胞中有大液泡,其中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植物根尖的结构

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

水分进入路径:土壤→根毛细胞→内层细胞→导管→茎→叶→散失(通过气孔)

植物对水分的运输: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99%)。

植物体内水分的输导由导管来完成的。无机盐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水分的利用:1%左右参与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水的主要作用

a.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水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可达50~90%.

b.水充足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势,使叶片舒展,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水是良好的溶剂,无机盐必须溶解于水,才能被根吸收.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是植物吸收水和促使水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②促进溶解在水在的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可以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造成灼伤。

水分的散失是通过气孔进行的。

气孔的调节机理: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反之,气孔关闭。www-2-1-cnj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移栽时要去掉一些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这些藻类死了后,微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中的氧气减少,水体发黑、发臭,叫水体富营养化.

2.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表达式:

(CH2O)n O2↑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和H2O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O2

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光合作用完成了两大转变:(1)物质转变: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能量转变: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实验证明

(1)产生淀粉

a. 暗处理: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利用呼吸作用来分解原来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淀粉等有机物,消除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b. 叶片遮光:叶片部分遮光——对照实验

c. 脱色:酒精进行水浴加热。将叶片放在沸酒精中煮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褪去。

d. 染色: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叶片变蓝——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场所是叶绿体:用银边天竺葵做材料。银边部分无叶绿体,光照后检验哪部分产生了淀粉。

(3)反应物有CO2:将已放在暗处2-3天的生长旺盛植物的两片叶片分别用塑料袋罩上密封,一个罩内

放罩能吸收CO2的石灰水,一罩内放清水,光照后检验淀粉产生情况。

(4)反应物有水:切断一叶片中的主叶脉,光照后检验切口上部的切口下部淀粉产生情况。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O2和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④形成臭氧层,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5.生产应用: ①合理密植 ②大棚中增加CO2的含量 ③大棚内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体吸收O2,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2.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表达式:

EMBED Equation.3

能量无氧呼吸表达式: 有机物 酒精 CO2 能量

有机物 乳酸 能量

在动物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在绝大多数的植物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

5.生理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新陈代谢原理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应用:

①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农民都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作种;

②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灌溉时应适时适量;

③在植物生长中,需要无机盐;要合理施肥,薄肥勤施。

④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利于种子的储藏,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方法降低呼吸作用。

(二)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

食物的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

小肠结构特点:①小肠内壁有环状的皱壁,皱壁上有小肠绒毛,大大的增加了小肠壁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壁上有肠腺,可分泌各种消化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过程如下:

肝脏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营养的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注: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吸收

生物催化剂——消化酶:活细胞制造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并受温度和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人体消化液和消化酶列表比较

2.人体的呼吸

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保证气体通畅、处理吸入气体。

:用大量肺泡构成,气体交换场所。

呼吸道的作用: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到达肺部 ②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③发声(喉部有声带)

呼吸全过程:

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紧贴着许多毛细血管.

②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均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

吸气:肋间外肌,隔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隔肌顶部下降 胸廓体积增大

肺随之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隔肌舒张肋骨下降,隔肌顶端回升 胸腔体积缩小 肺内气压大于

大气压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和细胞内气体交换。

经肺泡内气体交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走,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不断获得氧气,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排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以上两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气体的运输: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

细胞呼吸:细胞利用氧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①循环系统的组成:由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脏的结构: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能自主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血管的种类:

(1)动脉:与心室相连,将血液送出心脏血管,与此相适应,动脉管壁厚,弹性好;

(2)静脉:与心房相连,将血液收回心脏血管,静脉管内血压低,管壁薄,弹性差;

(3)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质的场所,因此管壁最薄,管径最小,仅容红细胞逐个通过,血流慢。

血液循环:

(1)动力:心脏的舒缩。

(2)规律:血管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原因是具有瓣膜,即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静脉内的静脉瓣,它们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同时进行。见右图。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注意: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含

少.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鲜红,含

多.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观察小鱼尾部血液循环实验:的血液流速和血液颜色。低倍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壁薄,管径小,血液流速慢,红细胞呈单行流动。小动脉血流快,有时有脉搏样波动。小静脉血流慢,色暗红。www.21-cn-jy.com

②血液

血液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成年人血液中血细胞含量的多少对健康影响很大。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过低—贫血;白细胞太少—抵抗能力差;血小板太少—不易止血。【来源:21cnj*y.co*m】

骨髓的造血功能:

人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和髓产生。刚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2-1-c-n-j-y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万能受血者,而O型万能输血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行)。【版权所有:21教育】

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 "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献血:一个人一次献血2占血液总量的5%左右),由于储备血液的替补,血容量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由于肝脏合成功能的加速,一两天就能恢复正常。有规律的献血还可以预防心脏病。21教育网

4.尿的生成和排出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将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毒物通过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注: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

jy*com

肾是尿生成的重要器官,不仅可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物排出体外,并且对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和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尿的形成过程:

图解如下:

尿的形成原理:毛细血管球有通流经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都可"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原尿通过细长而曲折的肾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和部分无机盐被子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有选择性。由于大量水被重吸收,所以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尿的排出

逐步流入

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新陈代谢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在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 能量的贮存。少年儿童同化作用占优势,能量的获得大于能量的消耗,体内有机物积累,身体逐渐长大;老年人、外病的人恰好相反;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对平衡。

植物的生长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我们可控制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来提高作物产量。

消化和氧化分解:消、不能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以吸收的物质的过程,人对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是形成代谢终产物的过程,主要在细胞内进行。

(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

植物的感应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的下端

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向光性的实质: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经单侧光照射后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的生长素多,向光侧的生长素少,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使植物弯向光源处生长.

植物生长植物的向光性开始的,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达尔文、温特、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认识的,由于光照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而使植物具有向光性。 21*cnjy*com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分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2)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和周围神经,脑又分大脑、小脑和脑干。

神经系统各部分功能:

大脑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表面有许多沟和回,能增大大脑皮层的面积,具有运动、感觉、听觉、视觉、语言等中枢。

小脑负责协调肌肉活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体温调节中枢。

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一般受大脑控制。

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传导功能

(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激素

十四、激素调节

2.内分泌腺的种类: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胸腺等。

3. 激素:由内分泌腺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功能

5.体温的调节

人体的体温恒定受激素和神经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产热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以内脏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散热:90%热量通过皮肤散失出去,它的方式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体温调节受脑的控制: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21cnjy.c

om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主要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真菌为真核生物,其个体繁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馒头或面包,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酵母菌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

(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营养繁殖)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繁殖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是繁殖出的新个体得到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必须经过开花──→传粉──→受精过程才能结果,生产上的应用,人工传粉.

无性生殖: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其特点是产生出的新个体中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的完全相同.

嫁接、扦插、压条等,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嫁接:把一个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并使它们长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接穗:接上去的部分同种、同属或同科

砧木:被接的植物嫁接成活关键: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在一起

2.植物的发育

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花的结构: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

花柄:连接茎和花

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

花被 花萼(萼片组成) 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瓣组成)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 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①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②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③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最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④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被,雄蕊及雌蕊的柱头与花柱一般都萎谢.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种子中的胚 受精极核──→种子中的胚乳

3。种子种子的结构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3)种子的萌发

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有够休眠期的。

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三)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人的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①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③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④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2·1·c·n·j·y

⑤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2.青春期

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①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②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③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青春期的卫生:

①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②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师长密切交流。

3.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和皮肤呼吸.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注:鸡卵不是鸡的受精卵或卵细胞,卵细胞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三部分构成的.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

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

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克隆技术与试管婴儿区别

克隆技术----无性繁殖,199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绵羊"多莉";

试管婴儿----有性生殖

(四)遗传与进化

1.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很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

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2)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现象,叫变异现象。

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由DNA分子与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DNA全称叫脱氧核糖核中的遗传物质的一种,它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其分子由两条螺旋状长链组成。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体的各种性状,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与特征。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都是由基因控制.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和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方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的遗传性状,但与双亲中的任何一方又不完全相同。

遗传和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变的,而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这种变异又包括不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人们利用生物的有益于可遗传变异培养出新的品种.

育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杂交育种,系统选种,绣变育种等.

杂种的优势:通过物种的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

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能大面积提高水稻的产量,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革命".

遗传病及优生

遗传病:由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常见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愚型等。

②降低遗传病发生的措施(优生优育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工程 就是重组DNA技术,按照人类的意愿实现对基因进行自如地操作、转移、重新组合基因,从而定向地创造具有新性状和新生物的技术。

主要用于医药卫生:如生产;基因诊断(DNA探针);基因治疗等。农牧业及食品工业:农业上获得具抗性能力的新品种;畜牧养殖业培养优良品种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等。

2.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最终演变成原始生命.)

(2)进化的方向: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生物圈的演化.

原始生命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圈的诞生.

原始藻类出现:光合作用为需氧生物提供起源条件.

臭氧层出现:为生物从水生到陆生提供可能.

土壤的形成:为陆生等生物出现提供条件.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尔文创立的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它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有:(1)过度繁殖(这是进化的条件);(2)生存斗争(这是进化的外因、动力、手段);(3)遗传变异(这是进化的内因、基础);(4)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能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现象,能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说明物种是可变的,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性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还不能从本质上作出解释。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其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有利于变异得到累加和加强,最终自然选择的结果使适应于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

(一)人体保健

1.人类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生理健康是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即身体无疾病,合理膳食、经常锻练、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你能与他人和谐地相处。

2.人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和能力。免疫的功能:

①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②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根据对病原体的作用是否具有选择性,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体液免疫是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抗体是一类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而细胞免疫是通过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来消灭或消除异物。

(2)特异性免疫,人为地把菌苗、疫苗、类毒素或抗毒素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获得,这种通过人工接种建立起来的免疫力称为人工获得性免疫。

人工免疫的类型有: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人工接种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能力预防天花,各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这种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3.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儿童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人体所需营养素可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和食物纤维。

七大营养素的基本功能:

蛋白质:人体组织的形成、生长发育、以及当作能源和提供人体代谢过程中的酶物质。

:是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脂肪: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能量源泉,但它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脂肪即可供能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种类多,除维生素D外必取,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也是一种人们较为重要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可调节机体代谢活动,

无机盐:参与机体组织结构的生成和代谢过程;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下降。

: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并担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重任;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食物纤维:虽然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4.健康生活模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一般成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无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吸烟的危害: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吸烟使 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促使消化道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吸烟可引起妇女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

酗酒的危害:肝硬化、肝癌、急性胰腺炎、记忆力下降、发脑卒中、消化器官溃疡、心脏脂肪变性、酒精中毒精神病、头晕、头痛、食欲下降、黏膜充血、引起胃出血、大脑萎缩、神智不清、皮肤过敏、视力下降、失去理智……

吸毒的危害:一、对身心)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嗜睡、感觉迟钝、运动 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4)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艾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5.人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1)冠心病是冠状动心脏病的简称。心脏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而心脏的血液供应则是由冠状动脉承担的。当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过度狭窄时,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血脂、吸烟和糖尿病,其它还有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引发冠心病的某些因素,如遗传、年龄等无法控制外、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精神紧张,其它还有体力活动减少。

(2)高血压:以血压升表现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肥胖、饮食、年龄、精神紧张、职业、饮酒、吸烟、遗传因素等。

可以通过改变膳食结构、防止超重和肥胖、 戒烟限酒、加强运动锻炼等预防。

(3)肿瘤: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

良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集中在原发部位;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的肿瘤细胞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因此恶性肿瘤细胞能不间断分裂,产生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由于癌细胞恶性增殖,耗尽患者营养,使人消瘦衰竭死亡,且由于癌细胞在体内广泛传播,所以,难以治愈。当然,如果是良性肿瘤,只要把它切除就行。

癌症的预防三要素是:①合理确的生活方式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自身抵抗力。重视癌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注意定期体检,认真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健康与环境

1.传染病

(1)传染病及特点

①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②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③特点: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2)传染病的流行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常见传染病

2.防护与急救

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环境毒物:人类生活环境中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致病,这样的物质叫环境毒物。21·cn·jy·com

环境毒物的来源:

①少数动植物本身有毒或能产生有毒物质:如河豚、毒蕈、发芽马铃薯、动物甲状腺、酸败的脂肪等。

②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

③农药、一些医用药物及工业毒物。

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为中毒。中毒类型: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触电的急救:一脱离电源呼吸心跳情况,三心肺复苏法(通畅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就地抢救。按压 15 次后吹气 2 次(15∶2),反复进行,直至伤员呼吸和心跳恢复。

毒蛇咬伤的急救:

①我国的毒蛇种类较多,如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蛇、蝮蛇等都是毒蛇。

②毒蛇咬伤的咬伤后,应尽可能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带、绳、手帕或止血带结扎,防止毒液蔓延。然后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将毒液排出。必要时,应及时送医院。21·世纪*教育

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份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的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三)人类与生态环境

1.人口问题

(1)自然环境的人口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过度增长产生间的压力: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地球上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有限。增加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造成因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源的增加而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

2.生态平衡

(1)一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

②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其结构:

①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生态平衡越易被破坏。

②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态平衡越易维持。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遇到破坏。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如:火山爆发、水灾,旱灾等。

人为因素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它会加剧自然因素。

(4)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保持生态平衡,统中获和持续稳定的产量,"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使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将危害人类的生存。

3.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等。

(2)保护生物多样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②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③药物的来源;④工业原料;⑤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3)保护措施: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制定法规(如1988年11月8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