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白起为什么被赐死(大秦帝国的战神白起)(1)

随着《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热播,那个曾经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的人,再次进入世人的眼帘。我相信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大人吓唬时肯定会说,你再不听话,那个人屠就来了,孩子听到人屠这两个字时,不管如何也是要停止啼哭的。没别的,就因为这哥们太特么吓人了,号称百万人斩。有好事者给中国历史杀人最多的军事将领排个顺序,这哥们仅次铁木真,排名第二。神马孙武、韩信统统往后站。

“那个谁,韩信,再往后站站,对,站到我看不见你为止。”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一将功成百万骨枯”的战神白起。不过,我们换个角度,看看群雄跟白起的斗争。

有人把白起吹上天,但有这么一个理论:一个人如果持续不断的只做一件事,那么一万小时之后,他将成为天才。很显然白起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一辈子只在研究怎么砍人这件小事儿。如果你的语文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肯定会知道长平之战的故事。

但语文老师不会告诉你,其实长平之战纯属擦枪走火事件。

上帝似乎总是照顾西面的国家,比如西面的周,比如西面的秦,比如西面的唐。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本来是小弟的秦国一不小心胳膊粗了当了大哥。估计是经济危机,曾经的大哥们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所以曾经被大哥们看不起的秦国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在大哥们面前亮亮肌肉了,不过亮剑这事儿也是讲技巧的,比如先揍大哥的小弟,而韩国就是这么一个倒霉孩子。

本来秦国干韩国,跟赵国半毛钱关系没有。当秦军打到韩国上党郡时,韩国决定丢卒保帅,放弃上党。

上党人一看,哎呀,老板不厚道啊。

经过一权衡,似乎赵国的胳膊更粗些,于是对赵国不断抛媚眼。本来上党郡就是烫手山芋,人家避之不及,可赵王不这么看,白给的为啥不要?再者他早就想会会秦人了。于是他主动接纳了上党人。只是这世上免费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上党人其实算计了一把赵国,只要投靠赵国,秦国必攻赵,到时候赵、韩联手,老秦头你就等死吧,哈哈哈……

果然秦军兵临城下,赵王却一点也不慌,因为他有秦国所没有的优势:人脉。GDP第一的秦国和GDP第二的赵国,再加上韩国,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与其说秦国在进攻赵国,不如说赵国挖了个坑等着秦国来跳。

大秦帝国白起为什么被赐死(大秦帝国的战神白起)(2)

战争一开始其实两国打的很保守,就是蹭蹭不进去。毕竟秦国人也懂,对方主将可是大名鼎鼎的廉颇,而廉颇祭出了杀手锏关门不出。这其实是最高明的打法,因为秦军打的起,拖不起,军事机器的发动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历史上说是因为秦国用了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替换了廉颇。阿信认为赵王是急于收网,只要两军交战,就有理由想韩国、魏国、楚国借兵,到时候痛打落水狗,从后来其他三国的表现看来是有可能的。老秦头这次死定了。

理论上赵国再不济最多打个平手吧。可现实有时候是不讲理论的,廉颇刚走,赵括发动主动进攻。而彼时秦国偷偷的祭出了名将战神,有人说赵括是纸上谈兵,阿信也不这么认为,赵括或许是接到了赵王的某种指令,所以才彻底改变战略的,但是赵括跟白起也的确不是一个level。

结果你懂的,两军交战,由于战略失误,赵国失败,赵括战死,45万大军被杀。白起带兵围城邯郸。估计第二天赵王起床一看满城尽是大秦铁骑,我擦,什么情况。

这时候历史出了一道应用题:哪什么拯救你,赵国?下面有请答题者平原君、信陵君、毛遂和苏代上场。写到这里,估计您糊涂了,这事儿跟纵横家有什么关系?别急,我们慢慢表。

一般人被揍了,第一习惯是来一句:有本事你别走,我去叫人。赵国也是如此,被秦国打的鼻青脸肿,他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人,找谁?当然是自家的亲戚,比如魏国。魏王一听亲戚被揍,怪叫一声:请照顾我七舅老爷,就发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面而来。结果刚到秦王看见魏国来了露出大金链子也怪叫一声:你们谁敢动手试试?魏军果然很配合就在赵国边境停下来了。我给魏王的演技打满分,这出戏演的真棒。这么一来既还了赵国的人情,还没得罪秦国。

什么是人精?这就是!

这时候平原君就找人一路小跑到了魏国找到信陵君说:

“亏我们还是亲戚,呸,不要脸!”据说这句话让信陵君的心中的小宇宙爆发了,只见他马上聚集门人家丁数百人,嚷嚷着要去打秦国了,每次看到这段历史,阿信都想笑,果然魏国贵族们平时都在钻研戏剧表演吗,会不会太浮夸了?

只见信陵君带着几百人扛着铲子、钉耙就去打秦国了。这事儿傻子都知道是作秀,果然走到半路,他又折回来了。他的谋士侯生实在看不下去看就说:“你就几百人,拿什么打呀?”

信陵君说:“那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吗?都是亲戚,总不能见死不救!”

侯生说:“这事儿急不得,要从长计议。我倒是听说魏王有个最宠爱的妃子叫如姬的,你跟她关系不错?”

信陵君本来以为侯生有什么好主意呢,结果见他提起女人,就不高兴地说:“一个女子能有什么主意啊?”

侯生也不着急就笑眯眯的跟信陵君说:“您说驻扎在赵国边境的魏国大军,怎样才能调动他们呢?”

“当然需要魏王的虎符”话刚说出口,信陵君明白了,只需要如姬帮忙把虎符偷出来,大军在手自然可以调动魏国大军帮助照顾。说干就干,信陵君马上找到如姬。因为信陵君救恩于她,所以如姬爽快的答应了,帮助信陵君偷到了虎符。本来看到魏国大军乖乖停在了赵国的边界,秦王还有点得意,说明我说话还是管用的嘛!可谁知道还没多久,魏国的军队突然发动进攻,与赵国里应外合,一举击败了秦国。

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充满表达了信陵君魏无忌大无畏的国际英雄主义精神。曾经语文老师口水直喷说信陵君窃符救赵,于是跟赵国里应外合,终于干趴了秦国。听起来很过瘾,但是大秦的虎狼之师怎么突然变的那么弱了呢?可疑的是,白起去哪儿了?以他的个性一定会迅速发兵,荡平赵国,他为什么没这么做呢?

大秦帝国白起为什么被赐死(大秦帝国的战神白起)(3)

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在魏无忌忙着作秀的时候,平原君赵胜也没闲着,他不会知道他将会遇到一个超级牛人,有多牛?此人号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著名的纵横家毛遂。正因为此次事件,给了毛遂自荐的机会。

当平原君的使者正在痛骂魏无忌的时候,平原君已经带着牛人毛遂一路小跑在去楚国的路上。平原君心里明白魏国是演技派,即便依靠魏国的几万人跟秦国一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找GDP第三的楚国帮忙。

然而楚王也不傻,谁没事儿找不自在?虽然他也看白起不顺眼不止一天了。十几年前白起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烧毁了楚国先王的墓地,楚王逃亡。这事儿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居然还想让楚国发兵救赵?

哼,门儿都没有。

毛遂亲眼看着赵胜走进了楚王的宫殿。他就跟着其他门人在宫外等候。可是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了,赵胜还是没走出楚宫。门客们在宫外不安的走来走去,他们的不安不是没有道理,已经到了楚国三天了,直到昨晚楚王使者才说今天接见赵胜。

“看来合纵要有变故”毛遂说。

“谁说不是呢,这时候谁愿意蹚浑水?”一个门人说,突然他看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毛遂说,“要不先生去试试?”

“恐怕也只能如此了”话刚说罢,毛遂已经按着剑昂首挺胸的走进楚王宫。见平原君面露难色正一筹莫展的坐着,看来谈判已经陷入僵局。

“主上,合纵的事情,只要说明利害关系,为何让我们从天亮等到晌午?到现在还没谈拢?”毛遂看着平原君说。

平原君抬起头见是毛遂,苦笑着摇摇头,他的眼神已经告诉毛遂,这次白跑了。接下来发生了他始料未及的一幕。只见毛遂握住剑柄径直的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合纵之事对楚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何还迟疑?”

楚王见来者身着布衣,皮肤黝黑却器宇不凡,本不想理会他,但见他握剑前来,于是放缓了语气说:“想那秦军虎狼之势,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且还有白起带兵,如何战?”

毛遂并不接他话,便说:“我给大王算笔账,听完大王就明白了。”说完回头看了眼楚王,便正色说,“秦国意欲吞并天下,您是知道的,如果赵国亡了,楚国还能挺多久?”说罢他又看了眼楚王”。

毛遂接着说:“当年苏秦首次合纵天下,六国结为兄弟,整整十五年,秦国不敢东进一步。现在秦军日夜进攻邯郸,但是邯郸坚如磐石。魏国向来与赵国交好,定当出兵相助。如果楚、赵、韩、魏联合出兵灭秦精锐,趁机出兵西进,那楚国前仇可报,重振国威。四国之战,大王还顾虑什么呢?”

这做国君的最擅长的就是算账,楚王在心里盘算了许久,便说:“楚赵向来修好,今赵国有难,楚国如何见死不救?一切依先生就是了。今天我们歃血为盟,与秦国一决雌雄。”

魏国、楚国虽然出兵了,但是毛遂心头依然隐隐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没解决。没错,他就是人屠白起。他真是可怕的人。

苏代先生,轮到你上场。或许诸位对苏代不是很了解,他其实就是苏秦的弟弟。苏秦死后,苏代承袭了苏秦的生意。纵横家的弟弟也是纵横家,没毛病。或许苏代也读过《鬼谷子》也说不定呢。彼时的苏代把纵横捭阖变成了一门生意。比如白起围困邯郸,韩、赵两国就请苏代出山了,并委托给苏代一个任务:算计白起。

苏代接到任务便到了秦国,献上金银珠宝,终于见到了秦相范雎。这是高手之间的过招,这位范爷也不是吃素的,是战国著名的老狐狸,而老狐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关心自己。

那天范雎热情的接见了苏代,寒暄道:“久闻先生大名,失敬失敬。”

苏代说:“在下这是慕名而来,不胜打扰。”

范雎笑着说说:“苏先生只是慕名吗?”

“久闻应侯说话直来直去,在下甚是领教了。”苏代看了眼范雎说,“在下就明人不说暗话了,只是在下有一事不解,特来请教。”

范雎说:“先生有话直说。”

苏代说:“听说白起擒杀了赵括?”

范雎说:“是的。”

苏代看了眼范雎,摇摇头说:“怕是是凶多吉少了。”

范雎说:“是的。”

苏代说:“我说的是您。”

范雎一惊说:“此话何解?”

苏代说:“秦王要君临天下了,白起功勋最大,白起为秦国打下三分天下,纵然是周公,姜子牙也比不上了,定然被封三公。只是……”

范雎问:“只是什么?”

苏代说:“应侯到时恐怕要屈居人下喽。到时恐怕也由不得您了。”

范雎说:“请先生明示。”

苏代说:“我给您算笔账,邯郸被围,赵国别灭,其实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秦国,两国相距千里,灭了赵,反而让燕、齐、韩、魏瓜分了赵国土地,秦国并无太多实惠,所以不如……”

范雎忙问:“不如?”

苏代见范雎眼中闪烁的迟疑已经消失了,便说:“不如让韩国、赵国割地求和,进献珍宝。如此,秦国得了实惠,白起也就不能再建立功勋,而阁下也就……”苏代没说下去。

范雎听罢似乎自言自语的说:“秦国久经战乱,士兵太劳累了,是应该修整一下了。”

不久白起被召回,五国相战邯郸,秦国遇困,赵国之围得解。正月,双方停止交战。回到秦国的白起与范雎杠上了,不过一个军事天才怎么会是政治玩家的对手呢?

同年,白起被赐死。哦,对了严格的说,范雎其实也是纵横家。那一年是公元前258年的故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十年后另一个绝世牛人出现了。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继位。秦王政继位后,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诸侯合纵,在军事上实行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以实现统一天下。

多少英雄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只是有个疑问:为什么历史会把救赵的功劳全算在信陵君的头上呢?后来我看了《反经》时我明白了,是因为信陵君属于义举,符合主旋律,具有宣传价值。而毛遂和苏代的事迹早已被抹去。

我想来想去,或许是因为纵横家们从来都是生存在阴暗处吧。看起来很悲伤,但纵横家这条路本就是条不归路。

关于白起的结局或许太史公的评价最为合理: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纵横家们给他制造的祸患。

让我们记住三个算计白起的纵横家:毛遂、苏代、范雎。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据说聪明人都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