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对精神病人来说,康复是指患者重拾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以及在学业、工作、人际关系上,拥有社会上一般人所应有的机会及角色。要达到这些目标,很需要将由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病症纠正,在这一方面,专业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病症得到妥善处理,复康训练以及亲友的支持便能帮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间的角色。那具体应该怎么帮助患者呢?以下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细致的讲解。

案例:患者于2018年因“敏感多疑、被害妄想、幻听、暴躁易怒、冲动暴力、亲情淡漠、怪异行为”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后自行停药病情复发,凭空听见有人跟她说话,自言自语,怀疑有人跟踪、陷害她,脾气暴躁易怒,与家人敌对、打骂家人,认为同学说她坏话,不愿去上学,整日待在房间里不与人接触。患者发病以来长期在当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但疗效不佳病情仍反复发作。

分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慢性迁延性疾病,特点之一就是会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会由单一精神症状转变为复杂、多样化的症状。临床上,抗精神疾病药物作为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发展到疾病后期,都会面临着药物难以控制的问题,除了部分患者见病情好转不按医嘱服药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药物耐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药性),从而导致大脑的递质受体无法充分与药物结合,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像案例中的患者这样药物无法控制病情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方式。手术作为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的另一种治疗途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大脑中异常递质传导的神经核团,通过靶向的神经调控来控制或消除患者异常的精神症状,例如顽固性的幻听、妄想、思维紊乱、消极观念、自杀行为、兴奋冲动等,术后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社会功能逐步恢复并回归社会,可以开始正常人的生活。

精神病康复期如何规划(对精神病人来说)(1)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完成的近万例手术患者为例,术后患者的阳性症状立刻消失率占95%,手术对各种妄想、幻觉、行为障碍、亲情敌视等阳性症状治愈率高,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术后阴性症状消失率占85%,手术对情绪低落、情感淡漠、孤独退缩、恐惧害怕也有较好疗效,手术术后并发症不足0.5%,是一项非常安全的精神病外科微创技术。

那家人和朋友如何在患者康复进程中提供支持呢?

首先,我们很容易忽略了患者在其它方面的长处,例如性格上为他人设想、尊敬长辈;在艺术、体育或烹饪的才能。亲友应多留意患者的长处,并鼓励患者发挥长处。即使只是做好一份兴趣爱好,都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另外,当亲友提醒或建议患者服药及接受其它治疗时,必要顾及患者的感受。亲友试想想假若自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问一问自己有什么说话是自己不想听到,即可大概知道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的地方。亲友应多聆听患者,引导患者讲出他认为对自己有益的做法。相对于别人对患者的规劝,患者往往较容易实行由自己亲口说出的事。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微创手术有效阻止精神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风险

微创手术帮助重症精神病人逃离“囚笼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