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外国语学校 杨彤

“这种疫情面前,大的灾难面前,人性是透明的了。我常说有些东西你是装不出来的,你本质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我没有太多钱,但我可以用我的劳动力,去尽量地为别人创造价值。”这几句话源于一位疫情期间专门接待武汉游客的乐山驿站老板。我惊讶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胸怀竟然可以如此的不统一。同时我也思考,是什么使一位普通的驿站老板拥有如此平静而伟大的心灵,使得他在灾难面前有余力为他人寻得一片心安?是信念,是良知,还是同情心?也许都是,可它们又来源于哪里?我想,是孤独。

疫情之下,人们纷纷开启了以线上生活为主的宅家模式。一个微信视频聊天,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喝酒畅谈;一次钉钉线上直播,困居家中的学生们“重聚”课堂。随着疫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年这个年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冷清,而是,更热闹了。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变得频繁起来,打来的电话第一句“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啊?”,最后一句“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平常的生活中处处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疫情使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每个人多少都切实地被这八个字打动,恐怕没有人会用孤独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孤独素来不是一种正面的感受,甚至是一种比失望、郁闷、悲伤更不讨喜的感受。孤独意味着一个人的负重前行,一如西西弗斯爬坡,没有“他人”可以分享、倾诉、并肩同行。

的确,孤独是不易的。以往单从字面上看,我以为“慎独”二字是指立身于社会不能与他人离得太远,直到前不久看了《好的孤独》这本书才知道:“慎独”是人在独处时谨慎不苟,诚实地对待自己的精神状态。这使我恍然大悟。我曾有段时间受人排挤,一字一句都被人厌弃,被逼无奈只能“少说话,多做事”。当我摒弃一味的表达来博得“他人”的认同,开始转向“我”时,生活中曾被我忽视的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考,为何我的同学总是成群结队,不甘于或不愿落单?是否说他们并不喜欢与自己呆在一起,与自己相处使他们不安?原来的我也是如此,落单对我来说意味着不被他人接纳,不愿落单是否是否意味着我不愿意被“我”接纳?我忽然有了一丝窃喜,正如书上所写,“孤独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歌德也曾说过:“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是啊,思想使孤独丰满!孤独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何大多数人总是对它敬而远之?我们多数时候都在和他人打交道,戴好面具,规规矩矩地遵循着社交法则。“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孤独逼着我们摘下面具,直面狼狈不堪、满身疲倦、缺乏安全感的自己。我想,这是我们惧怕孤独的原因之一。

人们还会不安于另一种状态——寂寞。与孤独相比,寂寞更为常见。曾经的我一度否认寂寞这种感受,对“寂寞”加以标榜,有意地划开界限。隔断寂寞的同时也隔断了孤独。其实,孤独和寂寞都出于同一位父亲——孤单,“寂寞是空虚与孤单的孩子,而孤独则脱胎于思想与孤单的结合”。回想我的初中三年,每当寂寞悄无声息地控制了我的行为,孤独就会在我耳边低吟着:“这样做你真的快乐吗?”起初我是不适的,不甘于受束缚,你来我去都是不安的感受,索性把二者混为一谈。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孤独是“一份心境平和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寂寞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火熄灭时的憔悴沮丧”。如此看来,我们惧怕孤独,还因为我们时常将孤独和寂寞混在一起,没能区分开来。

敢于孤独的人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安于孤独的人有着不卑不亢的从容。宦海沉浮,苏东坡阔步倾盆大雨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刘禹锡居陋室言“何陋之有?”,调素琴,阅金经,独自快活。再言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耐得住荣誉,守得住平静。不论逆境、顺境,孤独之处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与人以淡泊宁静,令人神往。

换言之,惧怕孤独,不如顺应孤独、享受孤独。我喜欢漫步于小区中,看疫情逐渐褪去,人们对春的柔情无限向往。无需言语,用心去倾听自然的曼妙,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敬爱与关怀。儿时探险的“鬼屋”已经住了人家,“身经百战”的树上坐着“当时的我”,被砍掉的曼陀罗仿佛还在眼前。一切像开了慢镜头一般静静流淌,阳光不燥,微风正好。

我无法描述孤独的美好究竟会将你带向何处,只觉着时间慢了下来。慢下来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孤独是“自然界最古老的真相”。车水马龙、林林总总,在这个力求更快的时代,慢下来无疑是一种奢侈。

尝试着慢下来,将自己交给孤独。疫情之下的生活愈发琐碎、繁忙,充斥着焦虑、不安,我们也许更需要一些“慢下来”,在孤独中感知焦虑、不安,用智慧和理性来面对这场飞来横祸。

我曾经看过一幅插画作品,作者说,即使每天有做不完的事,他仍然会每天留一些空间去想象、去创造。繁忙、琐碎是生活的常态,为了不让自己满身疲惫,慢下来,捧一本书,喝一壶茶,无论怎样,留一些时间给孤独。疫情当下,我在慢与孤独中寻得一片心安。

封面新闻作文频道发起“我的战疫故事”主题征集,邀你分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你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的战“疫”故事。你可以谈谈春节经历,可以讲述你身边的医生、护士、警察等群体的抗击疫情的小故事,可以谈谈或针对此次疫情的个人看法及感想,也可以写所思所想,看新闻后的思考等,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想要了解作文是否选用、刊发,查看名师点评、征文活动、获奖信息等最新动态,请添加封面小作家13018255608。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上传通道↓↓↓

战疫故事宝贝别离也是一种陪伴(我的战疫故事杨彤)(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