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

画家简介

秦龙 1939年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河北成安 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6年后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美术编审 1980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6年后任中国美协插图艺委会副主任 1999年退休后在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干活儿” 主要展出: 1980年《同代人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2年《全国装帧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7年《中国现代画展》加拿大多伦多 1988年《秦龙现代重彩画展》美国芝加哥 1990年《亚洲美学—现代中国绘画展》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 1996年《秦龙现代重彩画展》日本东京 1998年《秦龙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0年《百年中国画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2年《全国工笔重彩画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同窗十人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3年《平西府艺术家群落绘画展》 北京 今日美术馆 《新彩墨画三人展》 山东 潍坊 《线描艺术展》 北京 中国民族大学美术馆 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06年 《同一个世界》绘画展,创作重彩《乍得湖畔》 同年开始“探索油画路”的创作《纪念作家邵荃麟诞辰一百周年》创作油画《轻烟清茶—1969年的邵荃麟》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2007年《花甲花季》六人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览馆 2009年《双行线秦龙个展》 北京酒厂艺术区 2010年《秦龙纸本设色观摩展》北京德泰画廊 主要发表: 《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大系》、《百年中国画展作品集》、《20世纪中国美术--博物馆藏画三卷本》、《中国工笔画全集》、《现代中国人物画全集》、《中国装帧年鉴》、《中国设计年鉴》、《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人物卷》。 主要出版: 画册、专集:《秦龙画集》、《插图与随笔》、《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秦龙画集》、《当代名画家—秦龙现代重彩画》;《斗篷集》 文学书籍插图:《源氏物语》、《红与黑》、《孔子》、《迷茫》、《安徒生童话全集》、《格林童话全集》、《青狐》、《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北欧神话》。 连环画:《希腊神话的故事》、《长城的传说》、《端午节的故事》、《神秘岛》。 电影招贴画:《青春之歌》、《大河奔流》、《野猪林》、《第二次握手》。作 品 欣 赏《秦龙彩墨文人画》——为文化张扬聂昌硕 我在写《声光交响》,汇总自己一生的经验,著就自己的理论。在阐述自己的色彩理论时用蓝橙、红绿、黄紫,三对补色系交替交织的构成原理去解析梵高、高庚等大师的作品,用同样的原理也解析了秦龙与胡永凱作品,让读者对照,看看他们的色彩是否可以与世界级大师们比肩。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2)

▲作品欣赏

在整理他们的作品时,无意间发现秦龙有一批彩墨文人画,相当精彩。它的图式与传统有很大差别,有“不伦不类”之嫌,视“笔墨”为底线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文人画看重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的四大要素,秦龙的作品一项也不缺。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3)

▲作品欣赏

怎么定义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呢?有点“四不像”,一个亦中亦西的嫁接新品种。作品中有纯水墨,线描勾勒、墨色洇染;又有纯色彩,水粉、炳稀斑斓辉煌;风格似工笔重彩,却混杂大笔写意,横涂竖抹姿肆放纵;一会儿单色平涂,一会儿多色叠加,单纯与丰富并茂…… 当下社会发展太快,古建未塌,新楼竖起;旧的未弃,新的已经林立,一个新旧混搭的时代特征在秦龙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他对自己的风格命名为“双行线”。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4)

▲作品欣赏

支撑“双行线”能够并轨同行,自然需要多种修养与多种技能。大量的速写插图创作为他提供了坚实的水墨线描功力;杰出的油画创作为他提供了雄厚的色彩底蕴;自创的绘制工具流程保证了多种效果能够在宣纸上生成,这三项合一本身就是嫁接,就是混搭。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5)

▲作品欣赏

他的绘制工具流程值得特别提倡。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先用水墨线描在生宣纸上勾线洇染,洇染充分后将纸裱糊在木板上,生宣成熟宣了,再在熟宣上用水粉炳稀上色,纸性的变化保证了混搭成功。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6)

▲作品欣赏

秦龙的实践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艺术创新不能局限于旧材质中,旧材质在提供风格的同时也成为效果的桎梏。创新会触及物质基础,任何艺术效果的重大变化都与工具、材质、绘制程序有关。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7)

▲作品欣赏

秦龙的成功主要不是技巧,而是学识修养。他告诉我:“不画看见的,不照着看见的画,只画心中想象的。”这里揭示了一个“秘密”,写生或写实艺术受对象的约束。回顾人才济济的西欧,四百年的绘画史,图式基本没变,就受累于写实主义。 这个转变将现实主义转交给了摄影,绘画专攻人的主观需求。对于这个转换一些中国画家至今还未醒悟,原因复杂,最重要的是千年培育成的农耕意识,根深蒂固。 农耕意识重视技艺,它反映到绘画中饶有趣味。中国没有产生写实绘画,国画应属写意作品。写意的重点应该是表达心境,发掘个性图式。奇怪的是一千多年国画图式基本没变,却一味强调笔墨技巧,甚至将笔墨技巧上升至中国文化精髓的高度,可见农耕意识对技艺的重视程度。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8)

中国一直有排外情结,当西式写实绘画进入中国却不排斥,反而大受欢迎,至今热情不减,甚至对照相现实主义追捧至上,令人啧啧称奇,原因仍是技艺文化在作怪。写实绘画重视技巧,照相现实主义更需要超级匠人精神。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9)

▲作品欣赏

工商文明强调人的质疑能力与批判精神,倡导创造,强调个性,由此,现代科技的重大发明创造几乎全部发源于西方。欧美艺术与之同步,强调创新,强调风格,强调与众不同,从不将技巧当做自己的文化精髓。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0)

▲作品欣赏

农耕文化根深叶茂持续两千多年,以集体潜意识的形式传承下来,习惯成自然,很难接受新思想。当下许多乱像根源于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是一些画家始终未能走出写实“樊篱”的深层原因。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1)

▲作品欣赏

秦龙对西欧苏俄的油画相当熟悉;又博览文学、电影名著,酷爱西欧古典音乐,他了解中国画,谈及古今国画名家见解独到,由此他的绘画建筑在广博的文化基石上,不会陷于某个画种、某个流派之中,各种修养在创作时,都会在形象思维中争“席位”,占“地盘”,最终混搭成为秦龙风格。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2)

▲作品欣赏

当下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的知识与格局需要占有大量信息,需要疏通各种信息渠道,否则不可能成为现代人,也无法与现代艺术交流。不填平鸿沟,画家仍会局限于研习技法,而迷茫于未来!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3)

▲作品欣赏

自印象派之后最优秀的画作不是客观所赐,而是心象外化。是画家心理的需求,才会在视觉中寻求互补需求,才会在形色中寻找各种对比以获得应力平衡!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4)

▲作品欣赏

秦龙的彩墨文人画是有益的探索,它不同于旧文人画,也不同于西画,“四不像”恰恰给予其立足艺坛的空间,又恰恰有东、西图式的“遗存”,为鉴赏提供了审美适应的基础。 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将绽放异彩,越久越芬芳!聂昌硕 2019年8月10日

北京画家秦龙国画(画家秦龙作品欣赏)(15)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