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古诗七首:银花火树涌千峰,次第东山好月来

元宵节虽然是以正月十五作为节日,实际在漫长的历史民俗中,是不断在变化扩大节日的时段和内涵的。

元宵节最初是带着很多民间自发的色彩的,汉朝将农历一月定为岁首,新年新春,官方多有庆祝祭祀。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含在盛大的年节里,人们为了即将开始的春耕祭祀星月神灵,祈祷风调雨顺。

在南北朝时代正月十五,已经有了盛大的迎接月神稼穑神蚕桑神合一的紫姑的民俗活动。

这些难以遏制的民间的祭祀活动,终于在唐朝,被官方认可,纳入道教体系的上元节,从此元宵节有了官方的加持,更加热闹,形成了官方,佛教,道教,民间,四方共庆的佳节。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1)

比如唐朝的上元节官方休假一天,开启长安和洛阳的城门,夜晚不宵禁。但是在远离京城的城市和农村,民俗活动,应该不止一天,从准备到收尾,至少三天以上。

那么到了宋朝,取缔了城市的宵禁制度后,元宵节更呈现火爆之势,一天庆祝是远远不够的,官方顺应民俗,放假三天,那是对于官员而言。实际民间的元宵节,是从正月十三日,十四开始试灯,正月十五十六作为看灯赏月的高潮,到正月十七十八日才收灯结束。

而明朝的元宵节从初八开始就有灯节庙会,直到正月十八左右淡去。

至少在宋明两朝,正月十五和十六,都是重要的看灯赏月的日子。

那么正月十六日,有哪些说法和美诗呢?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2)

首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古俗语,但是背后是有科学的天文知识支撑的。月亮的每月周期是平均为29.53059天,微小的隔差,会导致月相的不同,所以农历会有大月小月来调整,大月30日,小月29日。那么月亮最圆的时刻,并非固定在每月十五,但是以十五十六居多,有时候会前移到十四,或者后移到十七。

虽然稍微的差异不影响赏月,但是如果你发现这几天的月亮都非常大而美,甚至某天超出想象,是否感觉兴奋和美好呢?

实际上很多古代人,也是懂得历法的奥秘的,所以,像正月十五,花朝,八月十五传统的赏月佳节,节日若不固定在一天,他们会找出节日时段中月亮最美的那天。

第二,宋朝之后的元宵节,已经不是一天,而是一个假期,月亮的细微变化,也使得整个假期更加繁盛美好,比如十五十六,都是看灯赏月的好日子,可以根据情况,侧重在哪天安排事务性接待应酬,哪天看灯,哪天赏月。有灯有月,都是佳节。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3)

“树枝画月千条弦,十五不圆十六圆。

挂向酒楼檐外边,南市好灯值底钱。

大中桥上游人坐,不饮空教今夜过。

红脂在口香在楼,那能一个到垆头。

青衫白马无聊甚,望断黄金小钿鞦。” 明 · 徐渭《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

这里可以看到正月十六,依然灯火热闹,那天上杨柳千条,像琴弦一样矗立,一轮初升的明月还没有爬上柳梢,就显出了格外的圆润。

我相信徐渭以他的知识储备,是知道正月十六的月亮是正圆期,且灯市依然热闹,他特意和好友璩仲玉王新甫三天出来赏花灯,且他们是在黄昏就坐在了一条繁华桥边的西楼上。

这有点像俯瞰清明上河图。位置好。这是黄昏,月亮刚升上来,不多久入夜,下面远近就是灯火一片,且靠着河水,灯月倒影两重璀璨,人在灯月交辉的楼上,可远眺,可俯瞰。

那么他的注意力在月亮上头,好美的十六的圆月,连下面连片点起的长街灯火,也黯然失色。

那么他朝桥上看去,那里也熙熙攘攘,很多人就坐在桥上的栏杆上,一方面是等待入夜后的灯笼全部点亮好逛街,另外也是因为今天的月亮太美了吧。

这不是朋友三个吗?其实他们还约了个人,一个美人,一个有才气的姑娘。身份暂时不明,我更想象这是一个颇有文采的良家少女,因为如果是青楼女子,她们早已经内定。

而正月十五在宋明两朝是不禁止女性盛装出来看灯踏灯的,也是最热闹美好的自由时段。

这里说的那个女子,高贵美貌,怎么会像卓文君一样愿意来到这样的集市酒楼?

所以他一边自嘲,害怕她爽约,一方面又忍不住看着楼下杨柳栓马的地方,期待那里能够停留女子的香车。

当然今天不讨论他内心的波澜,这里写出了明朝正月十六,依然不减元宵节的气氛。灯好月圆,极其热闹。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4)

“宫街不闭东城月,圆影才亏夜色春。

自跃金羁来宿省,从他锦帐欲誇人。

灯光远近疑争昼,歌韵高低竞起尘。

我老都无游乐意,似君清枕睡侵晨。”北宋 · 梅尧臣《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

让我们回到北宋,不是官员放假三天吗?但是梅尧臣不同,他要到皇宫值班。这天轮到他去皇宫值守。来看看他笔下一路经过的正月十六的皇城街道。

宫门是封闭的,可是封不住从东边升起的月亮啊,这十六的月亮刚刚升上宫墙,有那么一点小亏,比起昨天来,但是今夜的春气可比昨天更多啊。

我自己骑着高头大马来这里值班,那当然是值得夸耀的事,你有这个靠近天子进入皇宫的荣幸吗?

我在经过靠近宫墙的景灵街时,这里远近的灯笼火光,照耀如同白昼,这里歌声鼎沸人流喧嚣,好个热闹的地方。

我已经老了,没有年轻人那种此情此景的狂欢和投入,我只想和你一样,进入宫城,好好完成这次值守任务。不过他内心还是得意的。

这里可以看到皇宫和闹市区比较近,宫殿的规模也不大,难怪有妃子抱怨,说住在这里太吵闹。

不过北宋几代皇帝都不愿意扰民扩建和搬迁。

喜欢热闹的,倒可以隔墙就听见市声,爱清净的妃子宫女,元宵节只怕鞭炮齐鸣,要等到正月十七十八后才消停,睁着一双熊猫桃花眼了。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5)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北宋 · 苏辙 《正月十六日 》

宋朝的元宵灯市挂灯,大概是三天,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就开始收下灯笼。当然随着收下灯笼,开花灯赚钱的夜市庙会也消停了。

所以正月十五号之后,人们加紧出游,比如正月十五在家做饭,有客人的,十六号这天就抢着时间出来,在这首诗里,十六的人仿佛比十五还要多,形成了假期出行的高潮。

当然苏辙给出的理由是,灯节要收灯了,反而城里城外的游人多了一倍。

那城市灯市,到处是鞭炮,车马游人,雾霾深重,最美的月亮,却冷冷在天上。

我看到这里笑起来。元宵节,虽然最初是以月亮为名的节日,人间的热闹早已经淹没了主题,到后来有没有月亮都不重要,有没有灯,有没有集市庙会商品,有没有娱乐才是主题。

所以我想这月亮画作漫画,也一定会撇下嘴巴,翘起眼睛,一幅嘲笑无奈之神情,哪里是跟我过节,明明就是你们的狂欢。

但是苏辙却分明心中有着这圆满清冷的月色,他特地赶回家中,不为绚烂热闹的花灯,只为一天寂寞澄明的月色。

他静静看着月色,看着灯火阑珊,而月亮皎洁照耀,后半夜的月光在碧海青天,澄澈光明。

想必苏辙也是知道此夜春月正圆,特地静心守望。

也想必,月亮有了人间知己,专为他开启最美华光。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6)

“正月十六夜,竹篱田父家。

明月照树影,满山如龙蛇。”宋 · 陈与义《正月十六日夜二绝 其一》

若要真正赏早春月色之美,不是城市的灯火璀璨中的望月,而是在农家在山林。

这里没有城市密集的花灯和热闹,但是独有一轮属于你的月亮,如果你愿意,站在最高台上。

不论这正月十六的月亮是否最大最圆,但是对于陈与义来说足够,因为昨天他必定还在城市的喧嚣中,那城市的月光,怎么会有这里清爽皎洁?

他的正月十六,是在农村过的。

站在没有城市灯火污染的山头,这早春最初的圆月,清光满山。

月亮照着疏影,更生动的是,当风吹过山峦,那还有完全生长出枝叶的树影,像画笔中的遒劲的龙蛇,落在岩石上,草丛中,那比画更生动天然。

山川是银色的纸,月光如手,树枝如笔,画出个龙蛇游走,春在酝酿蓬勃。

早春月色之美,不在繁花,不在灯火,恰恰在它唤醒一切草木生机,是真的大神灵,大手笔。

而春月从上古就有着孕育,繁殖,潮汐的众多的含义。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7)

“双门此夜启崇台,次第东山好月来。

自古金吾元不禁,少留大将与衔杯。”元 · 范梈《正月十六夜,双门观灯,时闽、粤阃官吏皆集 》

都说元朝不准过节,恐怕是史料太少。但是明显,皇宫大内还是要过节的,且正月十五之后的正月十六,还在宴请福建广东的武官,过来赏月。

看看这皇宫双门开启,一轮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

从古到今,这皇宫也会开启大门,这是为了边关的大将对月倾杯啊。

虽然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尚武重征服,但是还是启用了大量的汉族官吏维持国家稳定。

范梈是位正直爱民的好官,这首诗也不能当做专门奉承元朝皇帝而写。

元宵节在古代还有含着太平灯节的美好寓意,那远在南方镇守边境的将士,进入大内赏月,在范梈看来,还是有着巨大维护太平稳定的贡献,他们是南方长城,抵御海盗和守卫南方边境。

这首诗有着唐人矫健的风气。

身披战甲的大将,正月十六,在皇城望月举杯,祝的是边境太平。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8)

”天街争唱落梅歌,绛阙珠灯万树罗。

莫笑游人来较晚,春风还似昨宵多。“明初 · 高启《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

高启在32岁,应朱元璋之召,来到京师,此时他对明朝和朱元璋还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的。

明朝开国后的第一个元宵节,火树银花,人潮涌动,欢乐的氛围延续到正月十六。

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唱着梅花歌,各种建筑上布置满花灯。

不要笑我正月十六才进入这京城赏灯,是因为月亮虽然减却一分,但是此时春风又多了一分啊。

太平赞歌,发自高启内心。

也的确,他来到京城,很快收到朱元璋重用,翰林编修,编修元史,还让他给几个皇子做老师。如何不是新朝春风眷顾他?

高启的悲剧来源于朱元璋对文人的多疑。高启两年后,思念家人和家乡山水,力辞高官的位置,回乡教书,是他率真本性使然,但是在朱元璋看来,这个太自我的高启是瞧不上自己,不肯受命。

五年之后,高启被朱元璋以小事腰斩,一代天才文星陨落。

回过来看这首才到京城正月十六的诗,他写出了京城正月十六的春风和绚烂,那时的他肯定不会想到最早凋谢的梅花是自己吧。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9)

”春城歌吹传柑日,南苑宸游诏许从。

星渚霞标纷万象,银花火树涌千峰。“清 · 张英 《正月十六日扈从南苑看烟火二首 其一 》

清朝的元宵节缩减到三天,宫廷仍旧会举行盛大的灯会,不过,只有近臣才能饱览这皇家山水里的元宵节,有无数的花灯焰火。

这是专门供内廷观看的烟花。

烟花起源于古代的竹子篝火,因为竹子中空,燃烧的竹子发出剧烈的声响,有着震慑山林鬼魅的作用,到了唐朝,火药开始灌入竹子,形成最初的爆破声。

到了宋朝,已经有璀璨的如树的烟花。

到了清朝,就更不用说,升空的烟花,在空中绚烂盛开,而围在皇家山林的烟花,夜晚燃烧,仿佛火树银花从山头吐出。

这种壮观的烟花场景,也形成了元宵节一个重要的特色,成为灯节的一部分。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巨量烟花的燃放,并没有定在正月十五,而是延迟到正月十六,或者这代表隆重的送年仪式吧。

元宵节之后,各种工作生活秩序恢复正常。

正月十五夜古诗名句(正月十六古诗七首)(10)

当代,元宵节吃汤圆,逛街,看烟花仍旧是主流,不过天晴的夜晚,不要忘记最美的春月,算算今年,第一次圆月,什么时候最圆?

答案会惊住你,是正月十七的夜晚,等到那天晚上,好好许个愿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