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中会出现很多形状或圆或方的奇葩建筑,这些建筑就是福建土楼。

土楼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古民居建筑之一,是“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1)

福建的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期和中期的发展,到了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福建的土楼是用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住宅,其形状有圆形的、半圆形的、椭圆形的、方形的、四角形的、五角形的等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也称为园楼最为著名。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2)

这种土楼分布在福建省的西部和南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是客家人传统的民居建筑,体现着聚族而居的民族风情。

土楼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造型大,有着一般民宅所没有的特点,因为土楼墙壁比较厚不易倒塌,既可以防震、防潮、防盗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冬暖夏凉。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3)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

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坂村有座土楼叫裕昌楼,它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最大的圆楼。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4)

第一次来到裕昌楼外围,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土楼并没有区别,可一进楼门却不由让人大吃一惊,只见楼内梁柱东倒西歪,摇摇欲坠。二楼往上竟没有一根柱子是垂直的,仿佛稍有个风吹草动,整座楼就会轰然倒下。

如果走上楼仔细查看,却发现是有惊无险,因为这些倾斜的柱子,并不像远远看上去那样摇摇欲坠,每根柱子与上下楼面,都结合紧密,稳妥牢靠。

如果从房梁上掉下一根细绳,那么绳子与柱子的角度是15度,柱子是歪的,而房间却并不歪。在倾斜的柱子与垂直的房子之间,都用三角木板把缺口弥补得严丝合缝,显然是建造者有意为之。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5)

世界上倾斜的建筑并不罕见,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就是其中之一,比萨斜塔自1178年开始倾斜倾角达到5.5度,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而裕昌楼15度的倾角远大于此,这样一座奇怪的土楼,当初是如何问世的呢?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要把一处建筑建歪,它绝对是有难度的。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6)

而裕昌楼的柱子建歪,那么每根柱子都要加三角形,而且柱子下面都要锯斜角,比较麻烦。是不是当时的木工师傅为了体现他高超的技术水平,才把土楼建得歪而不倒。

对于裕昌楼东倒西歪的原因,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建这座楼时,因为主人招待不周怠慢了木工师傅,师傅心生不满便有意作弄楼主,不惜费工费力把梁柱建歪,却让整座楼歪而不倒,既显示其高超技艺,又让楼主永远面楼思过。

可是梁柱歪而土楼却不倒的奥妙在哪里呢?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土楼的建造程序,建土楼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在完成选址、地基后开始夯土筑墙,每夯到一层楼高时,要等上半年让墙干透,与此同时由木工师傅竖木柱、架木梁、铺木板,当地俗称献架,再等一年让木板干透,最后才是分割房间,安装门窗等内部装修。

显然裕昌楼的木工师傅正是在献架的时候,利用圆形互相挤靠的力学原理,巧妙让梁柱倾斜,建成了这座歪而不倒的奇怪土楼,然而当初木工师傅一定没想到,他的报复却阴差阳错,无意中成就了裕昌楼的大名,几百年后这里寻访猎奇的游人源源不断,成为一个堪与比萨斜塔相媲美的建筑奇观。

比萨斜塔建筑欣赏(福建有座奇葩的建筑)(7)

数百年来,客家人从过去走到了现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客家文化深沉而极具内涵的发展史。

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小伙伴在旅游的过程中有遇到一些奇闻异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